中共人物传 杨峻德人物传,杨峻德生平事迹,杨峻德评价
Posted 物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杨峻德人物传,杨峻德生平事迹,杨峻德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杨峻德人物传,杨峻德生平事迹,杨峻德评价
杨峻德原名克宽、占魁,又名杨实、杨适、杨敏之,一九○○年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县吉阳镇一个手工业家庭,历任中共建瓯支部宣传委员、福州市委书记、闽北特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在厦门被捕,同年五月二十三日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时年三十一岁。
(一)
杨峻德的父亲,是位朴实的金银手饰打制匠,有两男两女,杨峻德排行第二。大哥自幼从父学艺,父兄终年勤苦,所得甚微,一家生活至为贫苦。
少年时,杨峻德进私塾读书,受塾师陈老先生的影响,立志走读书致仕道路,品学兼优,深得陈老先生的赏识。一九一四年,在陈老先生的再三敦促下,一家人节衣缩食,送杨峻德到县城报考梁山高小。当老师问他姓名时,他不假思索地提起笔来,写上“杨占魁”三个字。果然不负师望,以后他每次考试都“独占魁首” 。
一九一五年,建瓯山城掀起了反对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复辟帝制的浪潮,杨峻德和全校师生一起,投入了反袁与抵制日货的斗争。在斗争中,杨峻德读书致仕的思想受到了冲击。他觉得在当前的政治形势下,即使自己读书能够致仕,能够改变自己的穷困处境,也无所裨益于国家人民。他认为,一个人立身于社会,首先在于立德,能够“克明峻德”。为使自己不再陷入为个人奋斗的迷途,他决意改名“峻德”,以此自勉。
这时,杨峻德的意趣也发生了变化。他欢喜读传记文学,倾慕文天祥、李纲等古代英雄,并把这些人物的传记抄录下来,装订成册,日夜“口颂心维” ,作为学习的楷模,逐渐由一名莘莘学子,转变为关心社会问题的进步学生。
次年,杨峻德小学毕业,回家和一位素不相识的农村姑娘结婚。不久,父亲去世,他的大哥承担了全部家庭生活的重担,支持弟弟继续求学。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六月,消息传到建瓯,以省立第五中学 (即建瓯中学) 为主体的“建瓯县学生联合会”迅即成立。时杨峻德已在五中就学,他平日 “伤民众处于水火”,“痛国家之败亡”①的谈吐,敢说敢为的作风,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县学联成立时,即被推为县学联领导人,领导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他率领学生上街游行,散发传单,进行演讲,痛斥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县里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对学生爱国运动恨之入骨,收买流氓地痞,进行捣乱破坏,还写信恐吓杨峻德。但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杨峻德泰然处之,继续领导学生与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建瓯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蓬勃发展。
(二)
一九二一年,杨峻德结束了中学学业,决心到北京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一些亲友和同学,素知他家境贫寒,乃热心鼓励,解囊相助,为他凑集路费。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大学法律系。
在北京,他举目无亲,人地生疏。为了不再给亲友增添负担,他靠打短工,勉强维持一日两餐的粗茶淡饭。后来在建宁会馆看门老人的帮助下,包揽了一处低级司法机关的缮写工作,生活才较为安定,得以集中精力投入紧张的学习与新文化新思想的研读,并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如李大钊等接触,在他们的热心指导与启迪下,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一九二三年二月,军阀吴佩孚残酷地镇压铁路工人运动,酿成二七惨案; 在杨峻德的家乡,也发生了军阀孙传芳、周荫人向福建进军的事件①。杨峻德对此义愤填膺,暑假期间,他四处奔波,往返京、汉、沪之间,串联闽北各地在外求学的同学,组织了 “建属六邑国内外留学同志会”,并发表宣言。《宣言》分析了闽北“举凡教育事业政治经济等等” “无一不在破产”之中的状况,指出它们的原因无不与“社会之废顽,文化之闭塞” 以及“政局变动”有关,主张“从文化宣传着手”,“打倒一切恶势力”,“改造社会”②。为了动员更多的青年加入“打倒一切恶势力”的行列,杨峻德将《新青年》 、《向导》等刊物寄回家乡,宣传革命思想,鼓励同学们“向认准的目标共同前进奋斗”①。杨峻德还团结了一批在京福建籍学生和有识之士,主编了 《建声》 (意谓福建、建州之声)周刊,就改造社会、改造福建问题开展讨论。虽然这一刊物后因经济来源枯竭,不到半年即行停刊,但从《建声》的创刊到出版,可以看出杨峻德对改造社会问题所持的积极态度和认真探索精神。
通过斗争实践,杨峻德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臻成熟,党对杨峻德亦有所了解。一九二六年,杨峻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②,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名战士。
同年七月,为配合北伐军进军福建,杨峻德等人受党的派遣,回建瓯开辟工作。同月,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成立,杨峻德任宣传委员。他在群众中开展反对北洋军阀宣传,并向驻军头目何麓昆开展政治攻心,迫使何麓昆保持中立,从而孤立了反动县长谭国政,为北伐军入瓯扫除了一大障碍。
十二月初,北伐军二军六师由赣入闽,师部进驻建瓯。党支部派杨峻德到师部联系,杨峻德向六师政治部揭露谭国政横征暴敛的罪行,提出免除苛捐杂税、严惩首恶等要求。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肖劲光顺应民心舆情,宣布罢免苛捐杂税、解散反动武装以及逮捕谭国政交由人民审判。人民大众拍手称快,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迅速提高。
几天后,国民党建瓯县党部委员会(后改称县党部筹备处) 成立,杨峻德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先后任委员会委员、筹备处主任等职务,以双重身份参预领导和发动建瓯工农群众运动。他经常深入工农群众,宣讲组织起来就有力量的道理,同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大造革命舆论。在指导工农运动过程中,杨峻德还善于利用典型来教育和发动群众。当时,鼓楼前有一位理发业工会会员,因抗议房东提高房租被法院勒令搬迁,县总工会闻讯后,便组织一百多名会员到法院讲理,迫使法院认错赔礼。城关农会一位菜农上街卖菜,无辜被警察殴打,县农会主动出面为菜农撑腰,警察局长只好下令当众责罚打人的警察。杨峻德及时抓住这两件事,发动学生广为宣传,使工农群众看到了组织起来团结斗争的力量,一时间要求报名参加工会的各行业店员工会剧增到一千多人,城郊的东门、南门、豪楝、大洲农会纷纷成立,东溪、小桥的农民也自行组织起来,向土豪劣绅开展斗争,大革命的烈火迅速由城镇发展到农村。
一九二七年四月三日,福州国民党右派抢先发动反革命政变,搜捕与屠杀共产党人及爱国群众。杨峻德在建瓯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采取对策. 他吸收了一批革命立场坚定、斗争勇敢的青年如杨则仕等人入党,加强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继则又把在斗争中表现较好的二百多人发展为国民党员,扩大左派队伍,以对付反动派的突然袭击。为加强农村工作,杨峻德还深入到吉阳、上屯、水吉等地,发展农会会员,健全与扩大农会组织,培养农会骨干,开展农民运动。
五月一日,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真相,鼓励群众斗志,中共建瓯支部决定以国民党建瓯县党部筹备处的名义,在黄华山大较场召开“纪念国际劳动节”群众大会。这天,到会群众数千人,革命情绪十分高昂,当杨峻德宣读了以大会名义向福州发出声讨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快邮代电”后,全场高呼口号,气氛异常激烈。
(三)
六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下令罢免杨峻德县党部筹备处主任职务,同时派人到建瓯“清党”,通缉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以及和上级党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峻德心急如焚,愤慨万分,大书“牺牲奋斗”四字,表示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他决定外出寻找上级,请示行动方向。出外找党前,杨峻德特意回到吉阳老家和妻子告别。这时,他的妻子已怀孕六个月,苦苦不肯放行。杨说: “你我两家都是穷苦人,祖祖辈辈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现在去为穷人打天下,将来孩子大了,他们就不再受苦了”①。临去,他还交待说: “孩子出生以后,若是男的,可取名 ‘宏农’,做农民也要有宏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是女孩,也应好好养大,告诉她父辈的苦楚。”他连夜赶到丰乐,登上了一条南下的小木船。从此之后,杨峻德再也没有回家。
一九二七年八月,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根据中央指示,决定恢复和发展闽北工农群众运动,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杨峻德受党派遣,回到闽北崇安,和徐履峻一起,发动农民群众,重建工农组织,策划武装暴动。年底,崇安党员由四十多人发展到一百多人,杨峻德从事革命活动的上梅,也建立了党的支部。
翌年一月,中共福州市委成立,杨峻德调任福州市委书记,领导福州地区革命斗争。杨峻德到达福州工作的时候,福州党组织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党、团员由“四三” 反革命政变前的一百多人剧减至二十人,为了打开福州工作新局面,重新点燃这一地区的革命烈火,杨峻德跋涉于市郊之间,逐渐把一些失去联系的党、团员串联起来。一次,他到洪山桥参加会议,中途饥疲之极,在一家馄饨店坐下休息; 店伙以为他是上门的顾客,给他端来一碗馄饨,他一摸口袋钱不够不敢吃。引起店主妇的注意,近前一看,原来是她的远房侄子,于是请他饱餐一顿,还送给他十几元光洋。之后,杨峻德用这些钱,为机关买了一架油印机,还分了一点钱给有困难的同志。杨峻德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和炽热的革命情感,给同志们以很大鼓舞。在他的带动下,全体市委成员团结一致,积极进行党、团组织的恢复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重建或健全工会组织。为指导工人运动的开展,市委还在南台帮洲、苍山泛船浦建立工人运动据点,以练国术为名,培养工人骨干。此外,还利用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反帝大同盟”,吸引和团结了大批学生、青年与进步人士,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为了加强对工农运动的领导,市委举办了两期干部培训班,每期杨峻德都亲自去讲课。通过杨峻德与市委成员的一系列努力,福州革命形势逐步好转,党在福州白区的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
杨峻德根据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关于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以及闽海道应以福州为中心,向福宁府及闽清、永泰、连江、长乐、古田等地发展的指示,派出干部到古田、长乐等地,组织农民抗租抗捐,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在不长的时间内,先后建立了玉田、桃源、凤岗、高湖、马鞍等党支部; 不少在福州入党入团以及加入进步组织的青年学生,此时也接受任务回到家乡福安、连江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不少新的革命据点。
九月,中共福建省委正式成立,杨峻德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不久,崇安农民暴动失利,县委书记徐履峻遇害。为完成在闽北创造红色区域的任务,省委派杨峻德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前往崇安指导工作。
十一月下旬,杨峻德几经转折到达崇安,首先着手对崇安县委新班子的组建工作,选举产生了以陈耿为书记的新县委,确立了崇安党的领导核心。在研究和制订行动纲领时,杨峻德又进一步引导县委成员,从总结第一次暴动经验教训入手,强调宣传党的土地纲领,把政治目标同农民的要求密切联系起来,以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自觉性。
十二月十五日,崇安县委召开会议,制订和通过了第二次暴动的行动计划。会后,杨峻德自动提出到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小北片发动群众。在杨峻德的宣传鼓动下,小北方面很快拉起一百多人的队伍(暴动时发展到三百多人) ,开展打土豪等斗争,同时加紧军事训练,制造土枪土炮,在山冲要道埋设土地雷“挨丝炮”。
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日,总暴动的时机成熟了。杨峻德、陈耿、徐福元、左诗赞等,分别在崇安的东、西、北部、浦城县的西部,建阳县的北部以及江西铅山南部同时发动暴动,纵横一百多里地的近万名农民和纸槽工人,攻村占镇,捕杀恶霸土豪,推翻各村镇的反动政权。以“民众会”为代表的各级政权机构,还发布各种训令,号召农民群众开展平田废债运动。
革命风暴席卷武夷山区,有力地震撼着闽北的反动统治基础。土著军阀卢兴邦急忙向崇安增兵一个团,在地方反动民团的配合下,企图扑灭崇安革命烈火。农民军为保卫一村一地,和敌军展开了血战。鉴于各地斗争经验和第一次暴动失败教训,杨峻德和陈耿研究决定: 避开敌军锋芒,开展游击战争。各路民众队在杨峻德的指挥下,背靠群众,依托山林,积极寻找战机,打击入侵之敌。民众队越战越强,暴动区域日趋巩固。
在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过程中,杨峻德注意把扩大革命武装,加强部队的思想教育与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一九二九年六月,崇安革命形势开始好转,杨峻德在上梅瓦厂主持召开了一次千人大会,向到会干部群众作形势报告。他在分析了敌我形势之后指出,当前形势虽然正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发展,但是必须看到,革命是一场长期的艰苦的斗争。他教育广大干群要有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去认真对付敌人。之后,杨峻德又根据斗争需要,和陈耿共同制定了改民众队为红军,改民众队建制为红军连、排、班建制,每连设党支部以及设“红军局”为军事指挥机构等整编方案,亲自拟订了《红军之意义》、《红军之组织》等文件和宣传大纲,开始对十六支民众队进行整编。
杨峻德还结合崇安具体情况,把党中央、福建省委对崇安问题的指示,归结为崇安党的五大任务: 即发展与健全党的组织; 继续发动“五抗”斗争; 保卫地方基础,保守党和军队秘密; 防特与镇压反动分子; 加紧制造武器,使崇安党的工作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在杨峻德等的正确领导下,崇安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上梅、吴三地、黄龙岩为中心的三块游击区以及铅山游击区。这就为创建闽北革命根据地、闽北工农红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一九二九年九月,杨峻德调任福建省委秘书长,参预省委领导。
杨峻德到省委机关后,往往兼领导和工作人员于一身,夜以继日地工作,处理各地汇集到省委来的情况,草拟指示文稿,为省委制定斗争策略和指导各地斗争提供依据。
一九三○年二月,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在中共中央代表恽代英的指导下召开。会议制定了福建党的政治路线和各种工作方针,通过了政治、组织、农运、苏维埃等十项决定,确定了“建立闽北特委指导延平、建瓯、崇安斗争,造成闽北广大范围的地方暴动”①等任务。杨峻德参预了这次大会的筹备与文件起草工作,会上被选为省委执行委员,会后调任闽北特委书记。
此时,闽北形势不断发展,建瓯党的工作已向建阳、政和边区发展; 在崇安,由各路民众队整编的红军五十五团已经成立,红色区域日益发展巩固,不少村庄还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杨峻德回到闽北后,看到这一情况十分高兴。在巡视各地之后,杨峻德领导闽北特委决定: 抓紧时机,利用刘 (和鼎)卢 (兴邦) 战争,扩大崇安红军,加速崇安苏维埃政权建设步伐,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推进苏区经济建设。闽北特委并把这一决定纳入“五一”行动计划,要求崇安党全力以赴,为闽北革命树立榜样。为取得经验,杨峻德亲自到白水、上梅、小北等地搞建立区、分苏维埃政权和土地分配试点,提出彻底没收地主土地归苏维埃以及划分成份、计口分田、废债除息等办法,同时建立与调整了区、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与党、团组织,成立了“少年先锋队”、“赤卫队”等群众组织。
白水的成功经验及时在崇安县推开,短期内即先后建立了二百多个乡苏维埃政府与区苏维埃政府,并在苏区开展土地革命运动。第一次获得土地的苏区农民,个个笑逐颜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持革命斗争,到处涌现参军参战热潮,闽北红军迅速由九个连一千多人扩大到十二个连一千五百多人,有效地保卫了苏区政权建设。一九三○年五月一日,崇安县委根据闽北特委的决定,在崇安上梅召开了“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闽北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至此,以崇安为中心的拥有二十多万人口的闽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闽北党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经验,被作为福建的典型在全省推广。在杨峻德的指导下,闽北各地的革命斗争,也在向前推进,整个闽北区域的革命声势日趋强大。
七月,福建省委巡视员邱泮林到崇安传达中央将闽北根据地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调闽北红军前往赣东北同那里的红军组编红十军的命令,引起了党内部分干部的思想混乱。此时,作为闽北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杨峻德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执行与否的问题上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杨峻德明白,中央的命令,是中央“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整个部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对新生的闽北红军能否担负起攻占大城市的重大使命抱有疑虑。但是,为了维护党的统一,杨峻德首先明确表态,服从中央的决定,并教育党员干部从大局出发,认真作好群众工作。他本人以身作则,参预并领导了根据地交接之间的安全保卫工作。交接工作完成后,杨峻德在闽北的任务也随之结束了。
(五)
一九三○年十一月,杨峻德返抵省委机关。省委听取了杨峻德有关闽北工作的汇报,肯定了闽北党的成绩,决定留杨峻德在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并报中央批准。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福(州) 、(厦门) 、漳(州) 等城市工作进一步开展,尤其是这年五月,福建省委成功地领导了厦门劫狱,在政治上影响很大,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反过来又引起敌人的注意,加强了对城市的防范。为了尽快地恢复城市党、团、工会系统活动,进一步推动白区工作,杨峻德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单身外出,时而化装成商人,时而化装成公务人员,往返福、厦、漳等城市,领导福建白区的革命斗争。
一九三一年一月,省委书记罗明等一批领导干部调离福建,省委工作由王海萍 (代理书记) 、杨峻德主持。杨峻德肩负重命,工作更加谨慎细心,凡是和杨峻德有过接触的同志都清楚记得,杨峻德党性观念极强,工作极端认真负责,但对同志态度谦和,心肠炽热,处理问题冷静沉着,淡吐不俗而极有条理。可是,正当这位新任领导决心“领导贫民作共产奋斗”①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同年三月二十五日,杨峻德在去厦门市郊参加中共厦门市委常委会的路上,被敌特跟踪逮捕了。同天,设在厦门鼓浪屿公山路的福建省委秘书处和宣传部,也被敌特破坏,并捕去代理宣传部长李国珍等五人。
杨峻德被捕后,被投入敌漳厦海军司令部监狱。
最初,敌人对杨峻德并不摸底,只是一味追查从他身上搜到的一本宣传小册子。不久,敌人就查悉了杨峻德的身份,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乃至南京当局,都对此欢欣若狂,他们认为只要设法撬开这位共党重要人物的嘴巴,便能轻而易举地破获福建省委,甚至破坏全省党的地下组织。于是对杨峻德进行轮番审讯。面对凶残的敌人,杨峻德从容慎定,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目的,他说: “近鉴我国政治不良,失业人多,故决加入共产党,领导贫民作共产奋斗”①。敌人要他供出福建省委组织与地下党员名单,他报以鄙视目光,说“机关组织秘密,同是党员,非有秘密关系,均不能认识。我既被捕,有(罪) 尽我一人承担! ”②敌人暴跳如雷,对其施以酷刑; 杨峻德咬牙忍受,坚不吐实。敌人又以死刑来威胁他,他严厉警告反动派: “(你们) 任意屠杀也杀不了! 既 (继) 我而起者尚复大有其人! 现我应如何处决,请从速就是”③。然而,国民党最高当局并不死心,他们秘密把杨峻德押到南京,继续对杨峻德施展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但是,他们失败了! 同年五月二十三日,恼羞成怒的刽子手们将杨峻德押到雨花台刑场杀害。这位一生为着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士,终于以自己可贵的生命,保护了同志保护了党,实践了他“牺牲奋斗”的崇高诺言。
作者附记:
1. 写作本文主要参考书目有: 《闽北党史文献》、《闽北党史资料》、《福建党史资料》 、《福建革命史画册》 、《福州党史资料》、《厦门党史资料》、《建瓯党史资料》 、《崇安党史资料》 、《北伐纪实》 、《战斗在闽北》 、《闽浙皖赣苏区回忆》 、《五四运动在建瓯》 、《申报》 等。
2. 访查的单位有: 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大学、北京档案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图书馆、中央档案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省档案馆、建阳地区档案馆、建瓯档案馆、崇安县档案馆、福州市委党史办、厦门市委党史办、崇安县委党史办、建阳地委党史办以及政法公安等单位与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
3. 访问肖劲光、陈应中、罗明、王德、潘超人、陈碧笙、柯柏华、黄权、黄葵、朱明生、杨铭锐、烈士亲属与烈士家乡部分干部群众的纪录。
注释
①见杨峻德手抄本《思则得之》眉头批语。
①1923年4月,北洋军阀孙传芳,周荫人向福建进军,福州国民党人纷纷逃离,福建由此沦为北洋军阀统治。
②《建属六邑国内外留学同志会宣言》。
①见《建属六邑国内外留学同志会宣言》。
②见《闽北党史文献》第1集。
①《吉阳县群众座谈记录》。
①见1930年2月24日 《中共福建省委给中央的报告》。
①见国民党福建省主席杨寿庄给南京当局的《呈文》。
①②③见国民党福建省主席杨寿庄给南京当局的《呈文》。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杨秀峰个人人物简介,对杨秀峰的历史评价,杨秀峰是怎么死的?
杨秀峰个人人物简介,对杨秀峰的历史评价,杨秀峰是怎么死的?◎编撰者话杨秀峰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和法学家。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晋冀豫根据地担任要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我党的一批重要干部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这次牺牲的二十四名烈士中,有一位年仅十八岁的青年,他就是欧阳立安。欧阳立安,曾化名杨立安、杨国华,湖南省长沙市人,生于一
杨森(一)杨森原名杨宗凯,1908年出生于陕西省乾县小咸阳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杨森在高小读书的时候,就对家乡同盟会员的革命斗争事迹有所耳闻,并深受影响。1926年,杨森离开家乡,考入陕西省职业学校农
中共人物传 杨静仁生平故事简介,杨静仁历史评价,杨静仁怎么死的?
杨静仁·回族有影响的革命青年1918年,杨静仁诞生在兰州市一个贫寒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家中。他的父亲杨润霖,是一位在当地较有名气的阿訇。杨静仁5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父亲就把他过继给无嗣的堂兄杨汝霖。
杨一辰杨一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中共八届侯补中央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部长。他为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一生。杨一辰原名杨翼辰,字德如,曾用名刘孟平、
(一)黄松龄,原名黄克谦,1898年10月21日生于湖北省石首县一个富户人家。幼年父母双亡,全靠祖父抚养。14岁时,祖父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强令他与一塾师之女杨淑珍完婚。失去父母的温暖已使他幼小的心灵受
欧阳钦(一)欧阳钦,字惟亮,曾用名杨清,杨文渊。1900年8月3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邓家冲。欧阳钦的父亲欧阳玉池,是个读书人。母亲李氏系普通的家庭妇女,靠自学粗通些文字,在欧阳钦刚满周岁时不幸病逝。襁褓
杨明斋是共产国际最早派来中国帮助建党的工作组成员,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他对党的早期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是我党历史上一位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①。(一)杨明斋原名杨好德,
杨之华(一)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杰出的妇女工作领导人之一杨之华,浙江肖山县人,1900年出生于一个趋于衰落的地主家庭,小名小华、杏花,别名文君、文尹、杜宁。少年时代随哥哥在家塾读书。1919年,她冲破
(一)杨奇清,原名杨淑清,1911年11月6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嘉义乡郑源大屋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有祖父母、父母、叔婶和兄弟姊妹共十口人。全家除耕种自有少量土地外,还租种地主的30多石田,艰苦度日。杨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