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杨森人物传,杨森生平事迹,杨森评价
Posted 物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杨森人物传,杨森生平事迹,杨森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杨森人物传,杨森生平事迹,杨森评价
杨森
(一)
杨森原名杨宗凯,1908年出生于陕西省乾县小咸阳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杨森在高小读书的时候,就对家乡同盟会员的革命斗争事迹有所耳闻,并深受影响。1926年,杨森离开家乡,考入陕西省职业学校农林科。不久,镇嵩军刘镇华率部由潼关长驱直入陕西。兵临西安城下,发动了围攻西安城的战争。杨森在西安共产党组织和学联的领导下,投入了历时八个月之久的西安学生驱刘反围城的革命斗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1927年2月,杨森进入由共产党员史可轩任校长,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的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杨森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一时的嚣张气焰和屠杀政策所吓倒,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和坚决抗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决心,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①。
1927年7月下旬,冯玉祥追随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在西北地区实行“清党”反共,陕西中共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这时,杨森受中共党组织的派遣,留在国民党内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1929年5月,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在西安举办党务人员训练班,中共地下党组织指示他去国民党省党部训练班学习,必要时也可加入国民党,以便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杨森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特殊任务。结业后遂被委任为国民党蓝田县党部政治指导员。他到蓝田后,以公开合法的身分秘密地与中共蓝田地下党负责人杨荫川、张继志、白耀庭等取得了联系,共同领导了蓝田、西安等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①。1929年陕西大旱,灾荒严重,加之蒋冯军阀战争愈演愈烈,冯军治陕,横征暴敛,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除饿死者外,大群人四处逃荒谋生,跑到西安求吃讨饭的饥民就有数千之多。杨森扮作饥民,夹杂其中进行宣传鼓动工作。他向广大贫民揭露宋哲元鱼肉陕西人民的罪行,号召饥民们联合起来,抗粮、抗捐、抗征兵,以求自救。并组织领导饥民开展互助合作,向西安的救济会社、粮店及大商号要来了不少衣被和食物,使广大饥民在死亡线上得以生存。与此同时,杨森在蓝田还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壮大共产党的组织。
1930年,冯军留驻关中的刘郁芬部为了扼守蓝田县城东南的武关隘口,委任地痞刘汉三为营长,驻扎在武关附近的蓝桥镇上,招兵买马,并大肆摊派粮款,抢劫奸淫,无恶不作。广大百姓忍无可忍,便组织起了红枪会,准备斗争。同年6月,中共蓝田党组织负责人杨荫川、白耀庭等即同杨森分析了这一形势,决定争取和利用红枪会头子曾老三,聚集各地红枪会,发动蓝桥暴动。9月上旬,1000多名红枪会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兵分三路,向蓝桥镇刘汉三部发起攻击,除部分匪兵逃跑外,其余100多人包括匪首刘汉三全部被歼。蓝桥暴动,使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杨森的共产党员身分也因此暴露遭通缉。不久,他同杨荫川先后被捕,解押于西安军事裁判处。在监狱里,杨森坚贞不屈,坚持斗争达50余天。11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结束,冯军败退出陕西,杨虎城率部进入西安,杨森和杨荫川等乘城内混乱之机,越狱逃出虎口。而后,他在共青团陕西省委工作,并担任了团省委委员。
1931年,杨森经地下党员王鹏生介绍,到名义上是国民党的税收机关,实为我地下党员控制的扶眉善后清查处工作并任稽查长。他与王鹏生、赵牖民、杨国栋、张克俭等人,一方面应付国民党的税收工作,一方面则利用合法身分秘密地印刷文件、传单,四处张贴和散发,鼓动广大人民群众同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进行斗争。后因发展党员不慎暴露了身分,为了整个清查处地下党组织的安全,杨森遂返家乡乾县,就任国民党乾县西区民团副职,继续秘密的开展革命活动。当时,西区民团头子王牛娃,横行乡里,残害百姓,心毒手辣。人民怨声载道,恨之入骨,但又无人敢惹他。杨森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即采取了果断措施,处决了这个为富不仁的坏家伙,为西区人民除掉了心头之患。他那疾恶如仇,爱憎分明的革命行动,在乾县西区人民中被传为佳话。
(二)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寇的侵略采取不抵抗主义,对内仍然实行剿共内战的政策。1932年4月,国民党考试院长戴季陶来到西安,以“视察西北”为名,继续宣扬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在中共西安市委的领导下,西安学生抗日救国总会发动西安学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日驱戴的爱国运动。杨森参加了这一斗争。接着,他又到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不久,中共陕西省委派他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担任大队政委,并参加队委会的领导工作。9月,刘志丹派杨森率陕甘游击队到三原武字区,帮助渭北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他带领陕甘游击队到达武字区以后,主动和中共渭北特委取得联系,然后在渭北游击队的配合下,给了三原县反动民团以沉重打击,有力地推动了渭北地区土地革命斗争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为陕甘游击队筹集了一批军需物资,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1933年6月,中共陕西省委派杨森到渭北革命根据地,担任游击队政委。这时,陕甘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形势发展很快。7月,杨虎城的骑兵团团长、共产党员王泰吉率部在耀县起义,成立了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极大地鼓舞了西北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渭北游击队在指挥黄子祥、政委杨森的率领下,也来到耀县县城,同王泰吉的抗日义勇军汇合。回到渭北苏区后,渭北游击队正式改编成红26军第4团,杨森任政委。红4团成立后,在渭北苏区周围对敌人展开进攻,消灭了不少反动民团和地主武装,扩大了根据地。王泰吉领导的抗日义勇军,由于遭到敌人的严重打击,被迫退到照金苏区。敌人遂集中兵力围攻渭北苏区,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同强敌拚消耗,杨森和黄子祥带领红4团也转移到了照金苏区。8月,陕甘边特委在陈家坡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①,并吸收了红4团、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连以上干部参加,讨论照金苏区革命武装的统一指挥事宜。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决定组建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任命王泰吉为总指挥,并制订了巩固和扩大照金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在西北红军建军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为红2团在终南山失败后陕甘红军主力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加强党对红军和游击队在政治、军事上的领导,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胜利粉碎敌人的围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陈家坡会议以后,杨森和黄子祥指挥红4团,在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的配合下,举行了攻打旬邑张洪镇和柳林的战斗,并取得了胜利。1933年9月中旬,刘志丹、王世泰、黄子文等从终南山回到了照金苏区。陕甘边特委决定刘志丹任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接着,特委接受了刘志丹提出的红军主力向庆阳、合水、保安等地进军,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地方游击队仍坚守照金苏区的意见,集中主力部队挥师北上。10月18日,打开了合水县城,消灭了城内反动武装,并在毛家沟门一举击溃了陇东军阀赵文治团的围攻。随后,在庆阳的三十里铺又消灭了一支反动民团。杨森在这次战斗中,奋不顾身,指挥战士们英勇杀敌,胸部虽负了重伤,但他仍然坚持在担架上指挥部队作战。11月,总指挥部党委和陕甘边特委在合水县的包家寨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根据刘志丹的提议,决定成立一、二、三路游击队。另外,还决定正式成立红26军42师,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杨森任师党委书记。红4团改为骑兵团,杨森任团政委①。抗日义勇军和耀县游击队合编为红3团,王世泰任团长。这次会议是陕甘边革命斗争由发展走向胜利的一次重要会议。杨森在这次会议上,积极支持刘志丹的意见。会后,部队开到莲花寺,正式改编为红26军42师。随即杨森率骑兵团转战南北,帮助二、三路游击队恢复和发展照金苏区,努力扩大游击区。12月,杨森在廉家砭主持召开师党委会议。经讨论,决定由杨森接替高岗任42师政委。而后,杨森同刘志丹、王泰吉一起领导了红26军的工作。
1934年2月至5月,陕西军阀调集兵力,发动了对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当时,红26军42师面临数倍于我的敌人,决定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刘志丹和杨森率红42师自南向北,第一仗打姚渠,缴获敌人人枪各20余;第二仗打石板,缴获人枪各10余; 第三仗打王雷镇,缴获人枪各40余; 第四仗打店头,缴获人枪各20余; 第五仗打蔺士耀营,缴获50多支枪;第六仗打张廷芝骑兵连,缴获人马各30余; 第七仗打谭世林,消灭敌30余人; 第八仗再打谭世林部骑兵连,缴获人枪各20余,马30余匹。特别是第九仗,西华池战斗,一举消灭了敌王子义团的两个营和一个团直机炮连,俘敌600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出了军威。在三个月的战斗中,红军在刘志丹和杨森的运筹指挥下,九战九捷,粉碎了敌人的军事围剿①。经过这些战斗,解放了陕甘边十多个县的广大地区,拔掉了敌人的几十个据点,推动了关中和南梁地区游击战争的迅速发展。接着刘志丹和杨森率领部队,又在淳化县的三里原,消灭了敌何高候团的两个连。在这次战斗中,杨森身先士卒,手提马刀和手榴弹,亲率战士冲入敌人的火力点,同敌人短兵相接,勇猛拚杀,虽然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仍顽强的坚持战斗,直到最后胜利。他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深深地感动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并为大家树立了机智勇敢,冲锋陷阵,奋力杀敌的榜样。
同年6月,陕甘边特委在南梁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刘志丹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杨森担任红26军42师师长。不久,陕甘边特委得知中共北方局代表驻西北特派员谢子长回到安定,杨森率骑兵团赴安定会见了谢子长,听取报告后即返南梁地区。7月,谢子长率陕北游击队的一、二、五支队及赤卫队南下,杨森率领红26军42师迎接并与其会合。7月25日,陕甘边特委和红26军42师师党委在阎家洼子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会议作出“红26军42师第3团配合陕北游击队和劳动群众创造一师的新红军与巩固陕北新苏区”①的决定,同时决定谢子长兼任42师政委。会后不久,杨森率红26军第三团挥戈北上,支援陕北苏区红军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军事围剿,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进一步的扩大②。这一年的冬天,敌人调集强大的兵力,又向我陕甘和陕北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由于敌强我弱,红42师和郭宝珊的抗日义勇军主动撤退到南线作战。这时,敌42师冯钦哉部在黄陵龙坊原驻有一个连。杨森派游击队前往诱敌,敌人果然出动两个排的兵力来追,进入我军预设的伏击圈。杨森一声令下,一举全歼了追兵,我军则无一人伤亡。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1935年1月27日,杨森率领骑兵团深入到外线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长武县城,歼灭了守城的敌人,镇压了一批反动地主、豪绅,筹款数万元、棉布数百匹,并截断了西兰公路。这一仗极大地震动了西北的敌人,就连国民党报纸也不得不发表“共匪刘志丹的骑兵团打开了长武县城”的消息①。这个报道为中央红军在长征北上途中所获悉,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决定把落脚点放在陕北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
1935年2月,中共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杨森被选为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继续兼任红26军42师师长。这时,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四省军阀,出动五六万大军,向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妄图绞杀这块全国仅存的根据地,铲除中国共产党在西北赖以生存的基础。3月,红42师到达洛河川。西北军委派人送来刘志丹写的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的动员令,并要42师主力去陕北作战。但杨森考虑到不给陇东之敌以沉重打击,对我主力北上后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不利。于是他便率领部队到了南梁地区,发动柳村原战斗,重创敌人的一个骑兵团。随后,红26军42师主力北上安定,杨森率骑兵团继续坚持外线作战,在东起黄河西岸的宜川、韩城,西到甘肃陇东的广大地区,消灭民团武装,摧毁保甲制度和反动政权,起到了牵制南线敌人,配合北线主力红军作战的作用,为粉碎敌人对西北苏区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剿,保卫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9月,红25军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征转战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组成红15军团,红26军42师改编为78师,杨森担任师长。这时,蒋介石已令东北军7个师分两路由洛川、富县一带向我西北根据地进犯,敌110师、129师已进抵延安,107师和67军军部也到达洛川一带。我新组成的红15军团为了挫伤敌人的锐气,决定南下打击东北军。我军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以少量部队围困甘泉县城,将主力布置在延安、甘泉之间的劳山一带,设伏歼敌。这一战役全歼敌何立中师的两个团和师直属队。战斗进行到后期,敌师长何立中带残部退至一个山头固守顽抗。杨森光着膀子,一手拿枪,一手持刀,指挥78师发起冲锋,经过激战,击毙了敌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范驭州,全歼顽敌,取得了俘敌3700多人的重大胜利。
劳山战役以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在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错误的肃反。他们主观武断地认为陕甘边红军和根据地的领导者是“右派”、“反革命”,诬蔑这些同志领导的红军是“反动的军队”等等①。杨森和红26军及根据地的营、县以上的干部,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了监狱。正在此时,蒋介石又增调兵力向我根据地发动了新的进攻。内遭错误肃反,外受强敌进攻。在这紧急的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才使被抓的同志免遭残害,挽救了西北苏区的危局。杨森出狱后,中央派他到红军大学学习,不久,又调他协助刘志丹把分散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游击队集中起来,组建红28军。而后,中央军委成立黄河游击师,由阎红彦任司令员,蔡树藩任政治委员,杜平任政治部主任,杨森任参谋长。该师在阎红彦、蔡树藩、杨森、杜平领导下,承担了保卫后方的艰巨任务。
瓦窑堡会议以后,为争取东北军和西北军共同抗日,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刘志丹、杨森等20人联名发表了《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对于促进我党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6年2月21日,红军东征过黄河后,毛泽东在清涧县的河口东渡前,写信给东征军总部后勤部长杨立三,对后方的工作作了明确的指示。他指出:“杨森、蔡树藩、赖传珠领导之游击队五六百人由河口过河后以义牒镇为指挥中心,其任务是: (1)维持石楼、义牒、河口间的交通; (2)拆毁沿河堡垒,消灭残敌; (3) 发动新关、老娃关、清水关、义牒镇四点之间的群众斗争,组织山西本地的游击队; (4) 保持主要渡口。”①这封信还对后方的支前工作,也作了周密的布置和安排。杨立三向杨森和蔡树藩、赖传珠传达了毛泽东的重要指示信后,杨森在蔡树藩、赖传珠的协助下,坚决贯彻执行了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保证了东征红军主力的前线作战和回师西渡。4月1日,中央军委宣布成立红30军,阎红彦任军长,蔡树藩任政委,杨森任参谋长②。东征主力红军在西渡回师陕北途中,杨森奉命带领红30军两个连的兵力断后,在完成了狙击任务退到黄河岸边时,敌人发疯似地追了上来,杨森率领部队顽强狙击。在激烈的战斗中,杨森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杨森是红军东征期间,继刘志丹、杨琪之后光荣献身的第三位红军将领。习仲勋、张秀山、刘景范、张邦英赞扬他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求解放的共产主义战士” ,“杰出的军事指挥员” ,“红军的楷模”②。
①习仲勋、张秀山、刘景范、张邦英: 《赤胆忠心血染黄河》 ,1986年5月2日 《陕西日报》第2版。
①侯天岚、杨树祯: 《杨森同志》 ,1965年。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4—235页。
①1985年访问张秀山谈话记录。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 ,第237页。
①西北红军战史编纂委员会编: 《西北红军战史》 ,1965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第243—244页。
①1985年访问张秀山、刘景范、张邦英等谈话记录。
①张军孝: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发展》,《地方革命史研究》 1986年第1期。
①1936年2月21日毛泽东给杨立三的信。
②王健英: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第248页,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
①习仲勋、张秀山、刘景范、张邦英: 《赤胆忠心、血染黄河》。
相关参考
杨森在国民党军阀中,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那么杨森的这43个子女今何在?杨森是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那么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通过杨森的生平简介
中文名杨森 外文名Yangsen 别名杨子惠 国籍中国(民国时期) 民族汉族 出生地今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生镇红日村 出生日期1884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1977年5月15日www
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现四川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红日村人(原川东广安县龙台镇寺),川军著名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杨森与“水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他们在离开重庆时,下令大势屠杀关押在重庆的革命同志。而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杨森,为了表功,亲自下令杀害他的侄女(杨森二弟杨懋修的女儿)
杨森谱名淑泽,又名伯坚,字子惠,四川广安人。1884年2月20日生。早年就读于紫金小学及顺庆府中学。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7年考入四川高等军事讲习所(后改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任成都新
在四川军阀中,原国民党陆军上将、20军军长杨森与重庆渊源最深。上世纪20年代初,重庆为四川省省会,刘湘任省长,杨森任重庆商埠督办。1947年至重庆解放,杨森任重庆市长。今市少年宫地址便是解放前的杨森公
大家都知道,民国军阀怪人怪事多多。在这些怪人中,比较出名的比如有绰号“狗肉将军”的张宗昌,其创作的诗作让人读起来捧腹大笑。还有“马桶将军”王怀庆,打仗时他就直接在坐马桶上督战。等下说的这位,也堪称怪人
刘伯承(戴眼镜者)、邓小平(穿皮夹克者)、李达(刘伯承旁穿风衣者)进军西南途中,在铁山渡口观察敌情郭汝瑰起义通电二野情报处为配合解放西南,做了许多重要工作。西南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即通常所称的
历史人物 在民国实现过军事化管理的大军阀杨森妻妾无数在90岁高龄仍娶少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专制统治独裁者,也涌现出许多敢于改革的先锋者,有时候这两种身份甚至会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客观地讲,民国时期的军阀集团确实出现非常多著名
陈毅原名陈世俊,小名秋江,1901年生于四川乐至,后迁成都。求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追求进步,特别喜爱文学。到法国勤工俭学因组织学潮被押送回国后,经常给重庆《新蜀报》投稿,1923年成为该报主笔。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