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宋庆龄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宋庆龄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宋庆龄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宋庆龄,学名罗莎蒙德,曾用名庆琳,化名林泰。广东省文昌县人。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一个传教士、教师和实业家家庭。 7岁时开始就读于上海中西女塾。1907年离开上海赴美国求学。1909年夏考入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学习。1913年春在该校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同年回国途经日本会见孙中山,曾多次接触,仰慕孙中山的事业。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宋庆龄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逐渐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离不开的助手。1915年10月,与孙中山结婚,继续担任孙中山秘书。她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同时又是孙中山革命事业忠实战友和助手。1916年4月随孙中山由日本回国。十月革命胜利消息传到中国以后,她与孙中山一样欢心鼓舞,希望从中找到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她积极支持五四爱国运动,曾代孙中山起草反对广东军政府逮捕工学代表的电报,积极营救被捕的各界群众。1921年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讨伐桂系军阀时,宋庆龄与何香凝组织广州妇女成立“出征军人慰劳会”,并亲自率会员赴前线慰劳将士。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时,宋庆龄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机智地掩护孙中山脱离险境。

1922年前后,孙中山总结屡遭挫折教训,开始新的探索。宋庆龄积极参与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人和列宁派遣的代表接触和会谈,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真正革命党。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宋庆龄坚决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右派乘机组织小团体,分裂革命力量,制造谣言,攻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邹鲁、谢持等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公然叛变革命。宋庆龄毅然高举孙中山的革命旗帜,团结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痛击国民党右派。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严厉谴责国民党右派,号召革命党人真诚团结合作,不要受人家挑拨,不要因一二人私见便争意气。她的高风亮节,赢得大会代表的拥护和尊敬,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她坚决谴责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决议”。北伐战争时期,她积极投入人民大革命洪流, 1927年初在武汉创办第一个妇女政治训练班,在训练班上发表《敬告全国女同胞书》,号召妇女为自身解放和人民解放,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1927年3月在国民党第二届第三次中央全会上,会同邓演达、何香凝、吴玉章、林祖涵等国民党左派联合共产党人,通过了《统一革命势力决议案》, 《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 《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等决议案。严厉谴责和抵制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会后发表了《对全体党员的训令》和《对全国民众宣言》,重申中国革命必须扶助农工运动,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基本方针。宋庆龄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任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以后,宋庆龄联合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恽代英、吴玉章、林祖涵等联名发表《讨蒋通电》,声讨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叛逆行为,号召革命左派和同情革命的人们,共同诛伐孙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在宋庆龄号召之下,武汉等地掀起了大规模的讨蒋运动。在宁、汉合流前夕,于7月14日她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明确表示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态度是区分革命与反革命的分水岭: “如果党内领袖不能贯彻他的政策,他们便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党也就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党就不成为一种为中国人民谋未来幸福的生气勃勃的力量,而会变为一部机器,一种压迫人民的工具,一条利用现在的奴隶制度以自肥的寄生虫”。并严证声明“本党基于中央执行委员对孙中山的原则和政策所作的解释,……是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因此,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坚决不与革命叛徒为伍。同年8月1日,宋庆龄与毛泽东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中央委员宣言》,严厉斥责叛变革命的蒋介石和汪精卫“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坚定表示决心领导全国同志,誓遵总理遗志奋斗到底,并提出继续反帝和解决土地问题七项政治主张①。

1927年8月底,宋庆龄离国赴苏联访问。11月1日,与邓演达、陈友仁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提出组织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继续于新旧军阀作斗争,努力实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2月离开苏联去德国考察。这期间,她先后两次在比利时和德国参加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并被推选为名誉主席从事国际反帝斗争。同时,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为她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准备了思想条件。

1931年7月,宋庆龄从欧洲回国,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对蒋介石政权进行不懈的斗争。12月,她亲赴南京要求蒋介石释放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领袖邓演达。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宋庆龄与何香凝、杨杏佛等在上海创办了拥有300张床位的“国民伤兵医院”,亲自任医院理事,主管医院事务。她称赞十九路军英勇抗战行动“实为真正之民众武力”、 “不特为军队之模范、实为革命之武力与反帝国主义之先锋”。①为了有力地同国民党反动统治作斗争,1932年12月,宋庆龄与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了进步团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亲任主席,开展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和争取人民基本权力的斗争。该同盟专门设有营救政治犯的七人委员会,并且与上海其他20多个进步团体组成国民御侮自救会,同国民党妥胁投降活动进行斗争。1933年4月1日发表《告中国人民书》,抗议蒋介石非法拘押罗登贤、陈赓、廖承志等抗日战士。5日,她率代表团向行政院长汪精卫提出: (一)立即释放一切政治犯; (二)废止滥刑; (三)给政治犯阅报读书之自由,禁用镣铐; (四)严惩狱更敲诈犯人及受贿行易。并要求立即释放罗登贤、余文化、陈赓、陈藻英等四人。1936年11月,沈钧儒等七名救国会领袖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她即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委名义提出抗议,并与何香凝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得到全国热烈响应,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释放救国会七领袖。她以崇高威望和社会地位,保护和营救了大批共产党人和反蒋爱国人士,为革命作了特殊贡献。

1935年8月,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发表后,她与何香凝等率先发表声明坚决拥护,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工作。同时,她也开始由民主主义革命者向共产主义者的伟大转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宋庆龄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出发,出席了1937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与何香凝、冯玉祥等十三人联名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提出“救国必须停止内战,而且必须运用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全部力量,以保卫中国国家的完整”。11月,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表明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严正立场,以实际行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从中国革命和人民立场出发,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洪流中。1938年6月,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并任主席。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保卫中国同盟》双周刊,一方面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抗日运动,报导抗日战争真实情况,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斗争;另一方面广泛募集医药和援助物质,源源运往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发生后,宋庆龄立即和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联名致函蒋介石,要求他放弃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抗日力量。同时,又与何香凝、陈友仁等联名通电,谴责蒋介石破坏团结抗战行径,要求蒋介石停止镇压共产党的一切行动。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保卫中国同盟”于1945年12月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宋庆龄任主席,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1947年12月下旬,以李济深、何香凝等人为首,在香港召开国民党民主派联合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宋庆龄被邀请担任名誉主席。1949月7年1日,宋庆龄发表《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热情歌颂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 “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9月1日,她应中央中共的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9月20日,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当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2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两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和1978年2月连续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她还长期领导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福利会以及妇女、儿童的工作。1950年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当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她多年的愿望,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她一生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维护世界和人类正义进步事业,著述颇多,主要收集在《为新中国奋斗》、 《宋庆龄选集》、 《永远和党在一起》等书中。

注释

① 屈武: 《操比、金石,节砺冰雪》,人民日报1981年6月4日。
① 《宋庆龄选集》,第54—55页。

相关参考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