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 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
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因受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起义影响,与林述庆等组织了福建学生会,被选为主席,1905年率全体学生会会员集体加入同盟会。1909年由上海调九江关任职员,曾与吴铁城等设浔阳阅书报社宣传革命,并创办商团、举办军事训练班和进行联络新军的活动。武昌起义后,林策动九江新军独立,成立九江军政府,被任为军政府民政长。1912年1月,他作为福建省的代表, 出席在南京召开的临时参议院成立大会,被选为议长,先后参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文件的制定工作。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林因赞成孙中山的意见,反对袁世凯迁都北京,愤而辞职。是年秋,回福建设立国民党支部。1913年4月,林又作为福建省选派的议员出席第一届国会参议院会议,被举为参议院全院委员长。 “二次革命”中,屈服于袁世凯的压力, 选袁为正式总统。同年11月,袁下令解散国民党,取缔国民党议员,林森随即东渡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旋受孙中山委派至美国旧金山办理党务及在华侨中筹饷募娟。同年冬,国民党美洲总支部改选, 林出任总支部长。在他任职的三年间,该总支部在阻止袁世凯借款及筹措革命经费方面,成绩显著,被孙中山誉为“领袖支部”。
1916年袁世凯死后, 林森自美国回国参加国会,主张地方分权,反对段祺瑞内阁,与田桐、居正等同被称为“丙辰俱东部”系。1917年6月,孙中山揭起护法旗帜,林森积极响应并号召国会中其他议员一起南下,在广洲举行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林森一度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辅佐孙中山。孙中山被排挤后,林任参议院议长,仍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后离粤去上海。1921年初,孙中山在广州重整军政府,林森出任国会非常会议议长。 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林森代表国会援印并致词。是年,孙中山巡视广西, 林森代行大总统职权。1922年11月,林森接任福建省长,翌年,任大本营建设部长兼治河督办。
1924年1月,林森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大会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参与大会领导工作。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但他却坚决反对孙中山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会前及会议期间,他曾同国民党右派谢持、邓泽如、方瑞麟等多次密谋,商讨对付共产党的办法,还准备了一个提案,受到孙中山的多次批评。会后,林森复任大元帅府建设部长。翌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任国府委员。
孙中山逝世前后, 国民党右派的活动更加猖狂起来。1925年春,林森与张继、居正等在上海成立了“辛亥革命同志会”,大力进行反共的宣传活动。是年9月,他与邹鲁、谢持、戴季陶等国民党右派多次策划,决定自行召集“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公开反共,并由他负责到各地进行联络。10月26日,林森与张继、谢持、邹鲁等7人联名发表通电,提出11月8日在张家口召开所谓“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因受到当时驻张家口冯玉祥的反对,此计划未能实现。11月16日,林森又与邹鲁等15人再次发出通电, 宣布本月23日在北京开会。 11月23日至次年1月4日,林森、邹鲁、谢持等13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了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林森为会议主席。会议非法通过了《取消共产派在本党之党藉案》、 《开除中央执行委员之共产派谭平山等案》、 《取消政治委员会案》等一系列反共决议。12月14日,他仍在上海环龙路44号另立国民党中央党部,公开分裂国民党,形成“西山会议派”,林森为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部长。
1926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洲举行。会议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决定永远开除谢持、邹鲁的党藉,对林森等人则由大会用书面提出警告,责其改正。但是,林森及西山会议派同伙并不承认广州大会。3月29日至4月10日,西山会议派伪“二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林森参与大会组织领导工作, 为大会7人主席团成员之一。会议通过了《肃清共产分子案》等议案,提出“训令国民政府缉拿共产党徒的反动主张,并产生了第二届伪中央执、监委员会,林继续任伪中央执行委员。他在积极进行清党反共、分裂国民党的反革命活动中起了骨干作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宁、沪首先合流,共同反共。 “七、一五”政变后,宁、沪、汉三方在共同反共立场上逐渐合流的同时,又展开了争夺国民党党权的斗争。 9月16日,三方在南京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职权,林森由西山会议派推举任特委会委员兼国民党中央党部海外部委员。至12月,由于分赃不均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加剧,特委会无形解体。1928年2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改组国民政府,林森任国府委员。同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林任立法院副院长。
1929年3月,蒋介石一手操纵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 林森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6月,孙中山遗体移葬南京,林森是陵墓建筑的主持人和迎亲专使之一。
1930年冬,林森赴澳洲考察党务。翌年2月,胡汉民因同蒋介石发生矛盾被扣, 3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定由尚在国外的林森代替胡汉民任立法院院长。 4月,邓泽如等四监委弹劾蒋介石,林被列名四监委之内。 5月,一些反蒋派系与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在广州成立“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另组“国民政府”,同蒋分庭抗礼。由于林森与粤方几个要人关系较密,粤方曾把他列为非常会议当然委员、 “国府”委员。10月林森从国外回来、正赶上宁粤双方和谈,他采取超然态度。12月,由于粤方倒戈,蒋介石被迫第二次下野,林被推为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不久,宁粤联合, 国民党召开四届一中全会,确定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政治责任,林森被选为国府主席,并连续任职12年,长期充当蒋介石的傀儡。1935年国民党“五大”上, 林继续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林森于1937年11月入川。1943年5月因车祸受伤卧病, 8月1日死去。
相关参考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就续于私塾,16岁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1899年赴日本东京善邻书院留学,接着入早稻田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