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孙武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
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湖北成为国内革命党入进行反清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1904年7月,刘敬庵、 吕大森等人在武昌创立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孙武参加了这一组织, “负责运动军队会党。”①这年秋,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事泄,科学补习所因计划响应而受到牵连,孙武逃亡日本,入成城军校学习海军。1905年底,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他与同学一起罢学归国。至武汉,适逢刘敬庵发起日知会,孙武即加入, “佐敬庵办江汉公学及党务”。②1906年冬, 日知会因谋划响应同盟会发动的萍、浏、醴起义而被封禁,刘敬庵等人被捕,孙武潜往乡间,未遭毒手。由于清政府大兴党狱,在湖北无法立足,他遂赴东北,1907年转道再次东渡。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起义几次失败,孙中山与黄兴相继离日。东京同盟会总部由于内部矛盾,组织涣散,领导不力。这种情况以及同盟会总部只重南方发动、忽视会党工作的作法引起了部分同盟会员和旅日学生的不满。1907年8月,张伯祥、邓文辉、刘公等人在东京成立共进会。孙武也是发起人。共进会以张伯祥为会长,下设内政、外交、财政、军事等八部,孙武因武备学堂出身,被推为军事部长。共进会宣言称, “会各党派共进于革命之途,以推翻满清政权、光复旧物为目的”,③仍以同盟会宗旨为宗旨,但将“平均地权”一句改为“平均人权”。这一改动的主要倡议者就是孙武。他认为: “吾国人民智识太低”,因而“平均地权” “一时作不到,特改为平均人权,共进一切。”④他还主持制定了共进会的军制,确定了共进会的铁血十八星旗式。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与西太后相继死去,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共进会总部召开会议,决定派人回国,加强革命发动。年底,孙武与焦达峰先后归国, “根据东京共进会决议的革命运动方略和多头发展方针,各归本省秘密活动。”⑤回到武汉后,孙武很快与湖北的革命党人取得联系。次年春,焦达峰来到武汉,孙武与之商定,筹建湖北共进会,以“中华山”名义统一长江一带的会党,湖北与湖南互相策应。此后,他积极展开工作,在武昌、汉口设立了秘密机关,委派同志“分途联络群众,征求会员”,①并通过与会党有联系的刘玉堂、黄申芗等人将武汉及其外围的会党编为五镇,他自任正督统。这些活动为湖北共进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09年5月,在孙武的主持下, 湖北共进会正式成立。
正在湖北共进会组织发展及革命发动顺利进行之时,一些会党首领不遵约束,盲目行动,引起了清政府的警觉,孙武本人也遭到侦缉。于是,他下令收缩力量,疏散骨干,共进会的活动暂时进入低潮。 9月,孙武应广西共进会员之邀前去参加起义。但尚未到达,起义即已失败。他转至香港。经冯自由介绍,加入同盟会。
1900年6月,孙武又回到武汉。不久,东京共进会领导人刘公也来到湖北。孙武决定重振旗鼓。鉴于过去失败的教训,他决定把发动的重点由会党转向新军,利用敌人的实力,转为革命的劲旅, “借矛夺盾。”采取“深入行伍,晓以大义,激发士兵爱国思想,使其加入我革命团体”的方法,把新军一队一队、一营一营、一标一标地争取过来,即“招营主义。”在孙武的组织布置下,共进会员纷纷投入军队,”直向马、炮、工、辎各标营士兵普遍深入宣传,”②还在武昌设立了同兴酒馆,作为专门联络士兵的地下机构。对军队中的共进会组织,也予加强,各队、营、标均设立了代表,分层负责。这些措施大有成效,至武昌起义前夕,共进会在新军中已发展了两千多人。但是,共进会的会员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发动与联络多着重于排满兴汉,忽视民主革命的教育与宣传,会员入会只填一纸志愿书,既不纳会费,也无仪式,并且多靠个人关系发展力量。这是武昌起义后共进会迅速解体的重要原因。而这又与孙武本人对民主革命认识不足、思想中有较浓的单纯种族主义观念有关。
在刘公回到湖北后,共进会东京总部已结束,孙武成为国内共进会的实际领导者。他自香港返鄂后,就决定以武汉为革命发动基地。1911年5月,他召集共进会开会,提出广州起义失败后,“自应由我们两湖首先起义,号召各省响应,”①获得大家的赞同,会议还决定派人与武汉的另一革命团体文学社联络,争取联合行动。经过数次协商,共进会与文学社组成了统一的起义指挥机构,文学社蒋翊武为总司令,孙武任参谋长。此后,孙武即住进汉口宝善里共进会机关,组织领导具体行动。
10月9日,孙武在宝善里机关检试炸弹,不慎引起爆炸,受伤入医院。但有关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俄国巡捕搜去。随即设在小朝街的起义指挥机关也遭到清军袭击,刘复基等人被捕死难,蒋翊武侥幸脱身逃出城外。在突然的事变面前,武汉下层革命党人沉着镇定, 自行串联,于10月10日晚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起义爆发后,革命军迅速占领了武汉三镇,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被推为都督。孙武虽在医院,因其声望被举为军事部长。10月26日他出院赴职,参加抵抗清军、保卫武汉的军事斗争。
就在清封建专制覆亡在即、革命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孙武的思想却发生了急速的蜕变。他虽然加入了同盟会,但思想并未超出共进会排满兴汉的水平,与同盟会貌合神离。武昌起义之前,因经费问题即已与同盟会存有芥蒂。由于有推翻清统治的大目标,他与同盟会的矛盾尚不明显。随着革命的胜利,孙武思想上的弱点便演变为恶疾,开始追逐权势,积极投靠黎元洪,倾排异已,与同盟会、文学社的关系也日益恶化。黄兴抵鄂督师,他消极抵制,在湖北军政府中,他力排文学社党人。南北议和时,他以民军代表身份赴南京,准备在临时政府中谋得陆军次长一职,而主持人事的黄兴对孙武也报有成见,置之不理,遂使孙武扫兴而去。于是,他又由怨黄兴而迁怒于孙中山、同盟会。这样,他决意脱离同盟会,另树一帜,与同盟会对抗。
1912年1月16日,孙武与刘成禺一起,联络一批失意党人、政客在上海发起组织民社。列名民社发起人的还有黎元洪、蓝天蔚、谭延闿、宁调元、孙发绪等。民社以“对于统一共和政治持进步主义,以谋国利民福”①为纲领,实际的宗旨则是拥黎反孙(中山), “与同盟会公开对立。”②政治上倾向袁世凯。在民社的领导机构中,虽然黎元洪为理事长,但实际主事的是担任理事的孙武。民社以《民声日报》为喉舌,经常刊文攻击南京临时政府与同盟会。而且,孙武还“挽刘成禺、张伯烈、时功玖等充议员,”作为民社在南京临时参议院中的代言人,“事事立异”。③民社成立后,孙武又回到湖北,在武昌成立了民社分社,而此时共进会已无形解散。
孙武政治上的变质及种种舛行,引起了湖北革命党人的愤慨,一些共进会员也对孙武不满。1912年2月,黄申芗等人策划了一场兵围孙宅的“倒孙”运动,孙武因事前去汉口得脱。黎元洪对孙武并不十分信任,遂利用这一事件一方面接受孙武的辞职,一方面血腥镇压参与这一事件的革命党人。孙武在去职后,又被袁世凯召进北京,授以高等顾问、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等虚衔闲职。此时民社已并入共和党,孙武列名其中,次年,共和党与民主党、统一党又合并为袁世凯的御用工具民主党,孙武又被推为理事。不过孙武这时对政治已无热情。此后,袁世凯又授于孙武义威将军、参政院参政等职。1916年反袁护国运动发生,孙武受到影响,也表示反袁。1916年后则不问政治,晚年退居北京,杜门谢客,以读书参禅自娱。1939年12月在北京病逝。
注释
① 冯自由《革命逸史》六集 中华书局 1981年版。200页
② 冯自由《革命逸史》六集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200页
③ 邓文辉《共进会的原起及若干制度》, 《近代史资料》1956年第三期
④ 《亚细亚报》,1913年2月27日
⑤ 《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 503、504页
① 《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 503、504页
② 《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 506页
①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
① 《民立报》1912年1月20日
② 《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 10页
③ 《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96页
相关参考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就续于私塾,16岁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1899年赴日本东京善邻书院留学,接着入早稻田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