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民盟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不能升学。但他未放弃深造之念。

1928年,吴晗离家赴杭州,先入私立之江大学预科。一年后,又考入上海的中国公学大学部。为使自己在学业上迅速提高,1930年8月弃学到北平。本想直接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但未获准。为等待来年再考,乃经人介绍,先到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此间,他撰写了《胡应麟年谱》寄给胡适,得到胡适的赏识。由此,吴晗立志于明史研究。

1931年8月,吴晗考入清华大学。按照胡适的要求,立志把自己训练成为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学者。 “九一八”事变后,他虽然痛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但受读书成名思想影响,在读书与救国的矛盾中,他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只好以刻苦学习,勤奋写作来解脱。三年的学习中,发表了40余篇文章,并任《清华周刊》文史栏主任。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1934年夏,吴晗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37年9月又应聘到昆明任云南大学教授。1940年夏又转入西南联合大学,即赴四川叙永分校讲通史课。他曾专设抗战救国专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次年9月回昆明途中, 曾在重庆停留,并陪夫人袁震看望了八路军办事处的董必武同志。董必武阐述了抗战形势,介绍了延安情况,这对吴晗思想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此后,他破除了“埋头做学问”的守则,开始参加政治性的社会活动。

1943年7月, 由周新民、潘光旦介绍,吴晗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不久,出任民盟云南省委员会青年部长。此后,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和帮助,经常参加青年学生举办的报告会、座谈会,逐步成为坚强的民主战士。同时,吴晗帮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做了大量工作。他向教授们“传达贯彻党的意图和方针政策,也能准确地把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及时汇报给党”,①为中共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妄图制造内战,阻挠和平局面的出现。因此,西南联大地下党组织提醒进步民主人士做好思想准备。之后,吴晗和闻一多等人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托,承担在大学里发动教授,扩大反内战队伍的任务。1945年10月,他们创办《时代评论》,为高级知识分子参加民主运动提供了阵地。11月25日,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由昆明四所高校的学生会举办时事讲演晚会,反对美蒋制造内战。筹备工作受到反动当局阻挠,但在吴晗等人指导下,晚会照常进行。会上决定以全市大罢课的行动,抗议内战阴谋。为镇压学生的民主运动,反动当局制造了“一二一”惨案。吴晗探望了受伤者,并带头罢教,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然后,针对蒋介石关于整顿纪纲的宣教,②写了《一二·一惨案与纪纲》一文,指出:破坏纪纲的不是学生,而正是国民党自己。学生的罢课“是军队武装干涉逼出来的,是用木棍、用手榴弹屠杀逼出来的”。该文的发表及吴晗的行动使国民党当局非别恼火,扬言要杀掉吴晗等进步教授。吴晗则毫不在意地说: “干革命就不能怕牺牲,我已做了准备”。③

1946年5月,吴晗离开昆明赴北平。途经重庆,住在民盟总部。经董必武介绍,他常去参加反内战、争民主的集会;到各大学作报告,介绍昆明民主运动的情况。并赶写了《警管区、特务国》一文,抨击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和特务统治。离渝到沪后,吴晗得知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害,悲愤填膺,再次握笔为枪,写了一批文章,在悼念挚友的同时从各个角度揭露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更为可贵的是,吴晗此时就批驳当时有相当市场的“中间路线”,指出: “民主和反民主之间无中立,绝对没有中间路线,”①表现了他高度的政治觉悟。

8月,吴晗回到北平清华大学。不久,北平市民盟负责人刘清扬另有他任,由吴晗主持北平市民盟工作。此间,吴晗除较好地完成了团结学校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外,在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撤离北平后,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做了许多工作,如提供开会地点、掩护地下党员脱离险境、帮助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进入解放区等。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予以取缔。11月6日,张澜以民主同盟主席的名义发表《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华北民盟总支部负责人公开声明:民盟华北一切地方组织一律解散,所有盟员一律停止盟务活动。以吴晗为首的民盟北平市支部立即发表声明,否认这一解散声明,号召民盟北平支部全体成员继续不屈不挠地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同时,针对有些盟员适应国民党的要求,鼓吹南北分裂,中止人民解放战争继续进行的言论,吴晗发表了《论南北朝》、 《驳蒋介石》等文章,严厉驳斥了这种有害论调,表现了吴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吴晗坚决拥护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主张,更加坚决地与民盟内部的中间路线、民主个人主义者展开尖锐的斗争。

1948年秋,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得悉吴晗已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列入黑名单,便敦促他离开北平, 并派交通员将吴晗夫妇送往解放区。进入解放区后,他们沿途参观学习,颇受教益。11月初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同毛泽东、周恩来进行了交谈。在解放区的几个月中,吴晗真正体会到了人民的力量。通过理论学习,他又“懂得了为什么无产阶级应该领导中国革命?为什么无产阶级是最进步的最坚强的最有力量的道理”,①思想上发生了根本变化。于是他正式向中共中央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吴晗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几天后,吴晗、钱俊瑞等人受中共中央委托,接管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吴晗出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同年11月,吴晗应邀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途中,听到他当选北京市副市长的消息,便打电报给周恩来总理, “要求继续从事史学研究和教育工作”。②回国后,周恩来同他进行了深刻的交谈,使他认识到这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当官,而是继续为人民服务,便接受了任务,主管北京市文教工作。同时担任北京市民盟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他以充沛的精力,高度的热情,尽心尽力地去做各项工作,特别是对北京市文教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7年3月,由刘仁和张友渔介绍,经中共中央批准,吴晗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政治生活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后,他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

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提出干部要敢讲真话。之后,又称赞了明朝的海瑞敢讲真话的品质。 6月16日,吴晗应约发表《海瑞骂皇帝》一文,然后又写了《论海瑞》,比较系统地论述和评价了海瑞的一生。要求人们学习海瑞的刚正作风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表里如一,敢讲真话。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后又应京剧演员马连良之约,编写了《海瑞罢官》剧本。

1961年10月到1964年7月,吴晗应约为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的《三家村札记》专栏撰稿,先后写了21篇文章,以古鉴今,给人以启迪。其中一部分文章批评了那种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说空话和吹牛皮现象;另一部分是谈学术,提倡勤奋学习的态度。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1965年11月始,吴晗因写《海瑞罢官》剧本而遭到政治围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受到肉体上的摧残。1968年3月被投入监狱,后以“苏修特务”定罪。1969年10月10日被迫害致死。

197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北京市委为“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彻底平反的决定,为吴晗恢复名誉,恢复党籍。9月14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吴晗和袁震举行追悼会,肯定“吴晗同志的一生,是不断革命坚持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注释

① 费孝通: 《信得过的人》,见《光明日报》1979年2月20日。
② 即1945年12月7日蒋介石发表的《告昆明教育界人士书》。
③ 转引自苏双碧、王宏志: 《吴晗传》第272页。
① 转引自苏双碧、王宏志: 《吴晗传》第185页。
① 《春天集》第60页。作家出版社1961年版。
② 吴浦月: 《怀念我的大哥吴晗》,见《吴晗和〈海瑞罢官〉》第101页。

相关参考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人物志 陈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

人物志 张继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就续于私塾,16岁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1899年赴日本东京善邻书院留学,接着入早稻田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