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董必武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 《东方杂志》、 《妇女时报》等报刊上,撰写和翻译了约80篇文章,讴歌新思潮,批判旧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冲锋陷阵的斗士。

1917年10月8日,恽代英与黄负生等发起成立互相社。该社以“群策群力, 自助助人”为宗旨,是当时武汉地区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斗争团体,也是全国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1918年5月,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屈辱的《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他同互助社的社员,立即发动学生,举行抗议活动。推动了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和爱国运动的向前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挺身而出,以互助社为核心,以武汉学生联合会①为基础,同林育南、施洋、陈潭秋一起,领导了武汉地区各阶层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19年10月,恽代英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②1920年2月,同林育南等在武昌创办了利群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 等著作和《新青年》、 《共产党》等刊物。吸引着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和群众,成为长江中游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同年春,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建立了联系。4月,受少年中国学会的委托,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他在《怎样创造少年中国》一文里,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曾信仰过的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互助团产生了怀疑。下半年,受陈独秀之托,翻译了考茨基的中期著作《阶级争斗》一书,此书正确地阐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早期革命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921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举行年会。随着斗争的发展,学会已无调合的余地。因此,在围绕学会的方向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会结束时恽代英作了题为《学会前途的危险,应讨论如何分裂》的演讲,表明了他的政治观点。

同年7月16日至21日,与林育南等在湖北黄冈召开了利群书社及其有联系的各团体代表大会。大会决定成立共存社, “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①这一宗旨表明,该社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小组性质的革命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恽代英的世界观由急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遂申请加入党的组织。②10月下旬,到四川沪县川南联合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在此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的组织下,川南师范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不久便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4月,在任该校校长期间,又进一步对学校进行了改革。1923年初,应聘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和西南公学任教,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年夏,应邓中夏之约到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执教。 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南京举行,恽代英出席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负责团的宣传工作。10月,兼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半月刊的主要编委之一。同肖楚女等以《中国青年》为主要阵地,对国家主义派反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种种谬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主编的《中国青年》,培育和影响了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青年。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恽代英表示坚决拥护,并提出在统一战线中,须注意“为无产阶级势力树根基”的意见。国民党“一大”后,任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负责编辑《新建设》月刊,为促进统一战线作了许多工作。他号召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要不顾一切困难,联合国民党左派,反对国民党右派, “为了改造国民党,为了改造中国而奋斗”。③1925年12月18日,针对国民党右派公开反对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设立伪中央党部一事,与张廷灏等联名在《申报》上刊载启事,严正指出西山会议派将“中央委员会”移设在上海是非法的。并写信给国民党元老柳亚子,希望他能发表“公正之谠论,以壮我声势”。①是年底,同沈雁冰等奉命组织国民党左派的上海特别市党部,与西山会议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作为上海特别市党部的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恽代英等7名共产党员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闭幕时,恽代英发表重要演说,再次痛斥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工农民众的种种诽谤。

国民党“二大”后,恽代英担任军校政治总教官,兼任军校中共党团书记。7月,国民革命军伐北后,他留守广州,为支援前线,巩固后方,做了大量的工作。1927年1月,回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2月下旬,和吴玉章、毛泽东、董必武等共产党人,团结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在临时联席会议上提出“提高党权”、 “集中党权”、 “反对独裁”等口号,展开了一场提高党权的运动。 3月下旬,将隐蔽在军校内部的孙文主义学会、民社和壮年团等反动分子清洗出去。把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招收到军校工作或学习,壮大了革命力量。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恽代英以极大的无产阶级义愤,领导军校学生组织讨蒋筹备会,在《武汉同志同胞公鉴》中,谴责蒋介石为“党贼”,要“与蒋贼作百倍之奋斗!”②4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1928年7月,调往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主要负责编辑党刊《红旗》。这期间,同汪精卫、陈公博的改组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9年末,被调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1930年4月初,因在党的会议上批评了李立三“左”的错误,被扣上“调和主义”、 “机会主义”的帽子,先后调任沪中区、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

同年5月6日,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次年4月,由于叛徒顾顺章的出卖,于29日在南京狱中被杀害,壮烈牺牲。时年36岁。

注释

① 武汉学生联合会于1919年5月17日,在中华大学成立。恽代英曾为该组织发行的《学生周刊》拟定办刊宗旨。
② 该会由王光祈、李大钊等发起,于1919年7月1日正式成立。是五四时期出现的历史最久、会员最多,分化也最明显的一个社团。
① 《我们的》第7期,1921年8月10日。
② 关于恽代英入党的时间,据张浩1938年11月所填的“党员登记表”和董必武1961年自述中可确定为1922年2月以前。
③ F M: 《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见《中国青年》第57期,1924年12月13日。
① 恽代英1925年底致柳亚子的信。
② 《革命生活》第63期,1927年4月26日。

相关参考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人物志 陈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

人物志 张继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就续于私塾,16岁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1899年赴日本东京善邻书院留学,接着入早稻田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