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民盟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北京学生的集会活动。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攻读法律。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了广大学生支援中国工人反对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被反动政府关押了一天。回校后主编校学生会《雪耻》刊物,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在学生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7年毕业后,在南京政治工作人员养成所任指导员,因顶撞上司,被扣有“思想问题”的帽子,关押了两个多月。在关押中受到共产党员高尚品质的影响,加深了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认识。后经蔡元培等营救获释。1931年在上海开始从事律师业务,曾任上海律师公务会执行委员。在此期间,她常为维护妇女的权利而辩护,并敢于受理政治犯案件,冒着生命危险为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进行辩护和营救,坚持正义斗争。
1935年“九·一八”纪念日,史良与沈钧儒、邹韬奋等人参加了上海全市人民举行的规模巨大的游行,遭军警毒打受伤。“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史良于同年12月21日同沈滋九、罗琼、胡子婴、杜君慧、陈波儿、王孝英等在上海率先发起成立了上海妇女界救国会,并发表宣言及《告全国妇女书》,呼唤妇女同爱国男子共同负起救国责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会上被推为理事。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她当选为执行委员。大会发表了救国运动宣言,提出“停止内战”, “开放群众组织,保护救国运动,迅速建立起民族统一战线”等主张。1936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她当选为常务委员。此间为了推动国民党抗日,曾同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作为救国会代表,到南京请愿,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国民党坚持安内攘外政策,同年11月将史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等逮捕,为历史上著名“七君子”之狱。被押期间,她坚持爱国无罪的正义立场,在法庭上同审判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37年7月31日,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中共中央的敦促下,被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营救出狱。
抗日战争开始时,史良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民主运动。1938年任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联络委员会主任。她同文化事业组组长沈兹九、训练组组长刘清扬,支持会内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农村、工厂以及报刊上开展抗日宣传教育。同时,她还运用联络委员会的组织,广泛联系中上层妇女和妇女团体,努力扩大妇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她以救国会领导人身份任第一、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并于1939年参加发起成立了重庆妇女界宪政促进会和重庆妇女宪政研究会,为要求国民党政府实施民主和妇女参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41年初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后,她和救国会其他参政员,为表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在中共参政员愤然拒绝出席参政会后退出了参政会。接着又辞去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的职务,在重庆重新开设律师事务所。
1942年初史良参加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5年9月,任首届民盟重庆市支部委员兼组织部长,为发展民盟组织作了许多工作。同年10月,民盟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抵制了青年党把持盟务的企图,并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其在盟内的权力。史良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抗日战争胜利后,旧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史良担任民盟代表团顾问,和民盟其他领导人一道,同中共代表密切合作,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同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旧政协会议闭幕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接连破坏政协决议,到处挑起争端和压制民意。她便同民盟其他领导人一起与社会知名人士89人于1946年6月在上海发表告国人书,揭露国民党政府在东北及内地扩大内战的行径,号召全国民人起来反对。
1947年10月,民盟被迫解放,史良留在上海,参加秘密成立的民盟华东执行部领导工作,坚持地下斗争,为宣传民主,保护民盟组织,联系群众作了大量工作。民盟三中全会召开时,她委托沙千里代表出席会议。1949年5月,上海解放,她领导了盟务的整顿和配合中共进行了各项工作。同年6月,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不久以民盟代表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良首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长期任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并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第四、五届中央主席等职务。1985年9月6日在北京病逝。
相关参考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就续于私塾,16岁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1899年赴日本东京善邻书院留学,接着入早稻田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