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林业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希为投身中国革命运动,毅然返回家乡,开始致力于新军的训练工作。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他愤然跨上科学救国的道路。1916年,开始从事林业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曾先后去日本和德国钻研林业科学。回国后致力于培养林业人才,同时从事林产化学新学科的开拓工作。曾任浙江大学森林学教授。
1929年,他以浙江大学森林系主任身份,在杭州笕桥筹建森林化学实验室,并着手调查全省山林概况。随后,又被邀请到南京中央大学森林系任教授。1935年,梁希被选为中华农学会理事长。在他的主持下,会务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国内最有声望的学会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转移到重庆,受革命思想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密切联系,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治纲领,开始投身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活动,积极参加知识界和青年学生的进步活动。并逐渐由《新华日报》的热心读者成为热心的作者。曾用“一丁”、 “凡曾”等笔名在《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上发表大量革命诗文,倾诉自己的革命情怀。他还不避艰险,多次掩护中国共产党的地下人员。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后,他对国民党的反共独裁统治极为愤慨,当即写了《用唯物辩证法观察森林》一文,深刻指出“依照自然规律,正在腐朽的旧枝叶早晚要消灭的。它不过一时苟延残喘,作最后之挣扎罢了……林学家要认识树木本身的内在矛盾,把它揭露出来,应该留的留,应该剪的剪,此中没有调和妥协之可能”。周恩来赞扬他善于联系实际,是位革命的实干家。
1944年,梁希和许德珩、潘菽、金善宝等爱国民主人士,为继承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在重庆共同发起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后改称“民主科学社”。1946年5月4日为纪念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又改名为九三学社。许德珩、涂长望十六人当选为理事,梁希,卢于道等八人当选为监事。他在创建九三学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是九三学社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为发展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9月3日,九三学社发表《为国际民主胜利周年纪念宣言》,要求实行民主,改组政府,取缔特务机关,保障人民自由。梁希带头在宣言上签名,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很大影响。从而激怒了国民党当局,曾软硬兼施,逼迫他取消自己的签名,他不仅断然拒绝,而且随后又发起了《对时局进言》的签名运动,反对内战,反对独裁。
解放战争期间,他积极支持青年学生的革命运动。1947年,国民党当局在南京制造了“五·二○”血案,梁希无比义愤,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奋起营救被捕学生。翌年,在南京市大中学生纪念“五四”运动二十九周年举行的万人营火晚会上,国民党特务断电捣乱破坏会场。梁希不顾国民党特务的威胁恫吓,挺身而出,发表了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讲话,指出:“天色快要破晓,光明将要到来”。他的讲话极大的鼓舞了到会者的斗志。此间,他还挥笔写下了矢志于坚持真理,献身革命的感人诗句: “以身殉道一身轻,与子同仇倍有情,起看星河含曙意,愿将鲜血荐黎明”。
全国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的关怀和保护下,梁希离开南京,经上海到香港,然后秘密乘船由天津赴北平。
1949年6月, 梁希以民主人士代表身份参加了人民政协筹备会议; 7月被选为科学工作者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之一;并当选为中华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在科代会闭幕词中号召科学工作者向工农看齐,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不久,他被任命为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科普协会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部长,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在新中国的林业建设事业上。他立足长远,纵观全局、对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向党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他还亲自到西北黄土高原进行考察,著有《西北林区考察报告》,提出制止秦岭林场包工伐木,转向护林造林的建议,受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的重视。1951年,当选为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他在担任林业领导工作期间,对全国的造林事业进行过全局性规划,还亲自建议政务院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 育林、护林运动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造林运动。以“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的精神对我国木材学及林产化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他在晚年除了领导全国的林业工作外,还历任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等职。1958年2月10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木材学》及诗集《西北记行》等。
相关参考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就续于私塾,16岁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1899年赴日本东京善邻书院留学,接着入早稻田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