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张继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张继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张继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就续于私塾,16岁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1899年赴日本东京善邻书院留学,接着入早稻田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同年经介绍在横滨认识孙中山。1903年因剪去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发辫,被逐回国,在上海与章炳麟、章士钊,邹容结为兄弟,并任《苏报》参议。 《苏报》被封后,与章士钊、陈去病等在上海继办《国民日日报》。

1904年初张继到长沙参与黄兴等创立华兴会的活动。同年与黄兴等被拘于上海。获释后再赴日本,被推为留学生会总干事。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孙中山组建的同盟会,被选为同盟会本部司法部判事。11月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编辑人兼发行人。他为《民报》提出宣传同盟会纲领的六项宗旨。主要有“颠覆现今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政体”,“ 土地国有”①。1906年春赴东南亚联络华侨,同年冬回东京。1907年10月,同一批同盟会员在东京赶走了组织政闻社,宣传“君宪”谬论的梁启超。1908年赴法国,参与创办《新世纪》杂志,思想上曾一度倾向于无政府主义。辛亥革命后,随同盟会本部由日本返回国,任本部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1912年8月,任国民党(由同盟会改组而成)参议。1913年4月,被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长。宋教仁被刺杀后,于7月赴九江参与讨袁,失败后逃避日本,继赴欧美,鼓动华侨反袁,袁死后回国。1919年赴欧考察,归国后充任广东军政府顾问,并任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主持人。1921年春,改任中国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干事长,同时经常充当孙中山与国内各实力派的联系人。

孙中山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期间,张继是支持者之一。1922年11月他受孙中山之托带孙中山亲笔信由上海到北京与苏俄使者越飞晤谈。1923年10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同李大钊、廖仲恺、汪精卫、戴季陶等五人一起负责办理改组事宜。 ①1924年1月,在实现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张继开始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右派。1924年6月18日,张继与谢持,邓泽如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名义联名向孙中山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弹劾共产党案》,诬蔑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言论行动,皆不忠于本党”, “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因此“绝不宜党中有党”。25日,又与谢持一起找苏联顾问鲍罗廷,质问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活动“是否合理”,扬言要和共产党“分道扬镳”。8月间更直接要求孙中山分共,受到严厉批评,不得已,离开广州到上海。11月,由上海到北京,找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继续声言反共。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以后,国民党右派活动日益猖獗。11月,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取消共产派在本党之党籍案》、 《开除中央执行委员共产派李大钊等案》、 《顾问鲍罗廷解雇案》等八项反对三大政策的决议案。张继因病未能出席,但签名表示参与,并对邹鲁和林森说: “君等之主张,即余之主张也”②。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决定开除邹鲁、谢持国民党党籍,对张继与林森,居正等12人提出书面警告, “责其改正”。张不知悔改,又于3月参加非法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席团成员,主持了开幕式并在会上做了反共演说, ①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以后, 9月间宁汉沪三方召集了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张继做为沪派(西山会议派)的代表被选为特别委员会的委员,由此成为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元老”。

国民党反动统治确立以后,张继一直追随蒋介石极力从事反共活动。1928年10月被选为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并任北平政治分会主席。1929年3月,被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6月参加国民会议,任主席团委员。 7月与吴铁城联电粤方,谋国民党内之“团结”,以合力“剿共”。九一八事变后,张继与李石曾、吴铁城等电广东汪精卫等请停战议和“共赴国难”,随后与陈铭枢、蔡元培代表南京赴广东商谈和平问题,结果产生了10月间汪精卫、孙科、李宗仁(粤方)与蒋介石(宁方)的“上海和会”。12月,国民党宁、沪、粤三方中央执、监委员在南京召开四届一中全会,改组国民政府,张继被选为立法院院长,辞未就。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迁都洛阳,以西安为陪都,他任西京筹委会委员长。1933年2月任国民党华北办事处主任,驻新乡,以观察北方形势变化。此后常往来于北平、洛阳、西安间。1937年2月,张继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签名赞同宋庆龄、何香凝及冯玉祥等联名提出的恢复孙山山手订三大政策提案,随后又退出,表示反对。1939年任国民党中央慰劳团总团长,途经延安,对解放区的一切表示“愈觉厌恶”②。1945年夏出席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主席团委员,被选连任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3月参加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主张全面推翻政协协议,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他强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解放区“应使彻底改编并取消割据”,提出限中共军队在三个月内接受改编;中共占领区内的政治、经济、财政金融、文化教育等方面,要切实遵守国家的法令;勒令中共在解放区内停止一切“暴行”。①11月,出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任主席团委员。次年3月出席国民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为诱使中国共产党就范,提出临时动议:请对共产党问题重新决定态度,以维统一,而保民生,并利宪政之施行。②

张继晚年曾主持国民党党史和民国史编纂工作。1947年12月15日病死。

注释

① 1905年11月《民报》第一号。
①《中共党史研究论文选》(上册),第100页。
② 张继《回忆录》。
①幕翰: 《上海伪国民全国大会经过与反响》政治图报第十期,1926年5月3日。
② 张继《回忆录》

相关参考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人物志 陈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