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王昆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组织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王昆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王昆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昆仑,笔名太愚。1902年8月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辍学,积极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宣传和示威游行。1922年,北洋政府任命湖南军阀赵恒惕保举的政客彭允彝任教育总长。彭勾结军阀官僚,任用私党,克扣教育经费,摧残教育事业,激起北京爱国学生义愤。王昆仑作为北京爱国学生代表之一,南下上海寻求各界支持,其间拜见了孙中山。在孙中山的启发和鼓励下,王昆仑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他回到北京后,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在学生中团结进步青年,进行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1926年,王昆仑由北京到广东,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后随军北伐。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长。不久,他因不满蒋介石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愤而辞职。后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山文化教育馆总于事,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在国民党内部秘密从事反蒋民主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王昆仑开始探寻救国自强的政治道路。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团结爱国青年,组织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上开始由爱国的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他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33年,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民主运动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在重庆的一批中共党内外干部,转移离开重庆,留下的人遭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和限制,亟需通过一些党外人士同各方面进行联系,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洞察国民党的动向。周恩来鉴于这种情况,提出建立一个党的外围组织,配合党进行工作。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经王昆仑、王炳南等联络, 于1941年夏在重庆领事巷康心之公馆(即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屈武的住所), 召开了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成立会议,王昆仑、屈武,阎宝航等18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推举王昆仑为同盟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个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成员先后发展到200多人,分别在重庆、北京、陕西等地开展活动,在国民党内部进行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王昆仑当时分工做孙科的工作,取得了效果。王昆仑等人的工作,后来得到毛泽东的很高评价。

1943年2月,王昆仑与谭平山、陈铭枢等部分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组织起经常研讨抗战局势的座谈会,后定名为“国民党民主同志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同年9月召开筹建国民党民主派革命组织的第一次筹备会。筹备期间,确定组织名称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全国18个省市的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通过了宣布“接受三民主义及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与决议案”,要求“中国国民党应即自动结束党治,建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政治主张》等重要文件①,选举谭平山、王昆仑等17人组成中央临时干事会,王昆仑任常务干事。

王昆仑在积极筹建国民党民主派革命组织的同时,利用各种时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1945年5月,王昆仑参加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任会议宣言起草委员会成员。王昆仑不畏强暴,在大会上公开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勾结日伪、制造分裂、策划内战的阴谋,引起了很大震动。

1948年,为避免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王昆仑赴美考察。在美国,他协助冯玉祥在旅美华侨和留学生中开展反蒋民主活动。1949年1月,他经苏联回国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并代表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举行了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代表会议,决定民联、民革、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统一成立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此后,王昆仑历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会委员,宣传部长,第五届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第六届中央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昆仑遭到康生、江青的诬陷和严重迫害。后来在周恩来亲自过问下,才得以恢复自由。粉碎四人邦后,在公审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特别法庭上,王昆仑抱病出庭作证,控诉江青、康生等迫害革命干部、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罪行。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昆仑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贯彻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非常关心祖国统一大业,撰写诗文,发表谈话,呼吁台湾和海外的老同事、老朋友,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历史伟业而共同努力。

1985年8月23日,王昆仑在北京病逝。 《人民日报》报道中称颂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政治活动家、民革卓越领导人”。

注释

① 《中国民主党派史文献选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5页。中共中央党校,1985年9月第1版。

相关参考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