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陈其尤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组织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陈其尤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陈其尤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其尤,别名陈定思,又名陈丽江,1892年生于广东海丰。

早年在广州博济医学堂读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和光复惠州战役。辛亥革命后,去日本留学。1916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回国后在北方政府财政部任职。 1917年以后任粤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粤军入闽,先后担任福建东山、云霄两县县长,并负责办《闽南日报》。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派代表来华,他在漳州参加了接待工作。以后担任粤军总部的联络代表到上海与孙中山洽商回粤事宜。稍后又担任潮海、汕头海关监督兼海关外交特派员等职。

1931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同年参加在香港召开的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致公党中央干事委员会负责人之一。1938年因揭发孔祥熙、宋子文在香港营私舞弊行为,被蒋介石囚禁于贵州息峰集中营。1941年获释后移居重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进步人士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启发帮助下,逐步看清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反动本质,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中国引上光明的道路,认为有必要恢复致公党的活动,以组织洪门人士和海外侨胞参加革命斗争。1946年初到香港,与在香港的陈演生、严锡煊、钟杏臣等酝酿致公党的改组及恢复活动,提出整顿党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主张。1947年5月,参加组织召开了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决议加入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修改了党章,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在这次大会上被选举为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主持致公党中央党部日常工作。致公党“三大”发表《大会宣言》,指出中国问题之症结在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六步方针:第一步,国共两方军队应即退回停战命令发布前之两方原占地区;第二步,重新召开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第三步,在政治协商会议中产生各党派联合政府以代替国民党、民社党、青年党组成的政府;第四步,联合政府应即制定国民大会选举法,筹备召开新国民大会并制定新的正式宪法;第五步,根据新宪法的规定,选举真正民主的新政府;第六步,在民主联合政府领导下,召开地方各级国民大会,成立相应的地方民主政府。宣言强调,中国所有一切重要问题,在政治未能实现真正民主之前,则毫无根本改善之方法。旗帜鲜明地表示致公党将为中国政治真正民主化而奋斗到底。这次代表大会是致公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它由一个旧民主主义的政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三大”以后,他和致公党其他领导人加强与海外组织的联系,指导和推动这些组织整顿党务。还组织出版发行刊物《公论》,它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谰言、教育群众抛弃幻想起来斗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他还亲自撰文公开揭露和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内战和独裁专制、贪污腐化的罪行。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5月5日,他和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在香港联名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呼吁全国同胞、海外侨胞在共产党领导下一道共同策进,完成大业,为实现民主化,根绝反动派而共同斗争。1948年秋,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新政协,自香港启程前往东北解放区。于同年12月19日到达沈阳后,致电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代表致公党全体成员向中共中央致敬,表示要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而努力。1949年6月,代表致公党参加在北平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并负责起草政府组织大纲工作。同年9月,作为致公党首席代表,出席在北平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10月1日,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950年初,致公党中央机关从香港迁至广州。同年4月,在广州召开致公党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把原来的主席制改为主席团制,他被选举为大会主席团召集人,在会上代表致公党中央号召致公党全体成员为恢复经济、巩固统一战线而努力奋斗,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会议修改了党章,确定以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为致公党的政治纲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改革法》后,代表致公党表示拥护土地改革,要求致公党成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学习土改文件参加土地改革。

1952年11月,致公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大会发表宣言,指出祖国人民对广大侨胞无时不在关怀,希望海外侨胞一致团结起来,为祖国的建设和世界和平而奋斗。大会还通过了继续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加强对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的团结工作,整顿党的队伍,加强党的团结,努力学习,不断改造思想等决议。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后,他发表了拥护总路线的谈话,组织致公党成员学习总路线及其有关文件,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必将带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为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作出贡献。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同年12月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56年4月,致公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他再次当选为中央主席。 在会上要求致公党成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思想改造,全力支持祖国社会主义建设。1959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他领导致公党成员学习毛泽东著作,结合学习时事政策,参观访问,进行自我教育,使致公党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相信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暂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增强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1959年4月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分别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和全国政协常委。

1962年后,在致公党各地组织开展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致公党成员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他还领导致公党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向海外亲友和华侨人士宣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宣传国家的侨务政策,鼓励海外亲友在国内存款、投资,为推动华侨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1964年12月继续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0年12月10日在北京病逝。

相关参考

人物志 陈其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其美,字英士,浙江省吴兴人,1878年1月17日生。陈其美6岁入私塾,14岁至崇德县石门镇一家当铺做学徒。1903年,去上海,在一家丝栈当助理会计。此时,中国社会正值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廷腐败,民族

人物志 张群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张群,字岳军,1899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少年时读过儒家典籍,接受过传统教育。1906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翌年春被选拔赴日留学,入振武预备士官学校学习。1908年,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预

人物志 陈果夫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果夫,原名祖焘。1892年9月7日生于浙江吴兴。幼年在家乡读书,1905年随在新军中任职的叔父陈其美就读于长沙明德学校。1907年进杭州陆军初等学堂学习军事。1911年加入同盟会,同年毕业于初等军校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