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李大钊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军阀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李大钊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李大钊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2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开始接触新学,开阔了眼界。李大钊痛感国势危急,怀着“深研政治,以期挽救民族”的思想,于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勤奋地学习日语,英语及法政课程,直到1913年毕业。此间,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政权不久即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李大钊忧心如焚,写下了《隐忧篇》和《大哀篇》,痛斥了袁世凯等军阀政客是一些拾先烈之血零肉屑的骄横豪暴之流,尖锐抨击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状况,表达了他立志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主义思想。

1913年冬季,李大钊怀着重建中国的志向,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这期间,他认真地研读由日本马克思主义者介绍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和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著作,并密切注意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1914年,在日本组织神州学会,开始进行反袁活动。1915年5月,当他得知袁世凯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立即多方奔走,联络各省留日学生,成立留日学生总会,公推李大钊为文牍干事,负责起草通电,反对卖国条约。他连夜奋笔疾书,写成了《警告全国父老书》,揭露袁世凯的卖国罪恶行径,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祖国的危亡,对爱国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6月,李大钊编印了《国耻纪念录》,并发表《国民之薪胆》一文,激励全国人民继续坚持斗争,从此,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为了进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李大钊不等毕业,就于1916年5月返抵上海,全力投入了反袁斗争。同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了李大钊在回国之前写的以《青春》为题的文章,号召青年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1918年春,又发表了《今》,《新的!旧的!》等文,反映了时代的呼声,充满了辩证法因素,为他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1916年6月,李大钊被聘为北京《晨钟报》的总编辑。他想高撞报晓警世之晨钟,唤起“吾民族之自我自觉”,以“青春中华之创造”而肇基。然而,他的激烈抨击反动军阀的言论,却为控制该报的政客研究系汤化龙所不容,乃毅然离去。1917年1月,李大钊又受聘担任章士钊主办的《甲寅日刊》编辑,发表了许多反对军阀统治,反对礼教,反对封建伦理,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的文章。7月上旬,军阀张勋在北京导演了清朝逊帝宣统复辟的丑剧,他不得不避走上海,从而结束了第二次办报的生活。

1917年伟大的十月革命爆发。消息传来,李大钊为之欢欣鼓舞。他是在中国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1918年1月,李大钊被聘为北京大学经济教授兼图书馆主任。他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进一步钻研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革命经验,坚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十月革命道路的信念。1918年11月,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烈地歌颂了十月革命,深刻地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1918年6月,李大钊与其他人一起发起建立中国少年学会,并被推举为《少年中国》月刊的编辑主任。是年12月,他与陈独秀创办了《每周评论》。在办刊的8个月中,他发表了50多篇政论、杂感文章,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抨击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出卖中国的罪恶行径,继续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进一步阐明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劳工阶级联合起来, “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1919年2月,李大钊又参加了重新改组的《晨报》的编辑工作,并在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发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19年5月4日,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李大钊立即投入了实际斗争。当北洋军阀反动政府逮捕大批学生时,他被选为教职员代表之一挺身出来挽救。他的红楼办公室成了青年经常集会研讨对策的地方。在运动过程中,他一直密切地注视着和引导着这个运动的发展,从思想理论上指出运动的远大目标。5月18日,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指出要挽救国家的危亡,不仅要反对曹、章、陆三个卖国贼和日本侵略山东,而且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整个反动统治,提出了打倒“强盗世界”、 “实行民族自决”、不承认“秘密外交”的口号。

是年5月5日,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阶级斗争学说。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斗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马克思主义在战斗中成长。1919年8月,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对资产阶级右翼胡适挑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进行回击。他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道路,坚持“根本解决”,一举击中了资产阶级右派的改良主义要害,一下子揭穿了胡适的反动面貌,击溃了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进一步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以后,在北京以李大钊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他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有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要求。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开始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此间,他接见了共产国际派到中国帮助建党的代表,讨论了建党问题。双方均认为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当务之急,中国已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的条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加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李大钊又介绍共产国际代表去上海和陈独秀会见,商讨有关建党问题。1920年5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9月,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成立了党的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在李大钊领导下进行工作。1922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 同时又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北方部书记。这一时期,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北方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亲自领导了1922年10月爆发的开滦煤矿大罢工。

1922年至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国共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1922年8月,他根据中国共产党西湖会议的决定,去上海会见孙中山,讨论了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他们畅谈不倦,几乎忘食,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在促成国共合作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24年,李大钊去广州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这次大会上,他同国民党右派反对党内合作,禁止共产党“跨党”的反动提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在孙中山支持下,使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

1924年末,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由李大钊负总责。在北洋军阀的白色恐怖政策下,他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反帝国主义、反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1924年至1925年春,李大钊领导了支持孙中山北上,召开国民会议,反对北洋军阀的善后会议斗争。1925年2月段祺瑞御用的善后会议召开。3月,在李大钊支持下,于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揭露了善后会议的反人民性质,讨论了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决议,有力地传播了党的反封建思想,对于引导群众进一步参加民族、民主革命的斗争,起了很大作用。

在上海爆发“五卅”运动之后,在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赵世炎的领导下,1925年6月3日,于北京举行了5万余人参加的反帝示威,10日,在天安门前,20万群众举行了北京国民大会,25日,举行第三次游行示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浪潮。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揭露帝国主义召开关税会议的阴谋,李大钊在1925年10月至11月间,亲自领导了北京学生、市民举行了多次要求关税自主,反对关税会议的游行,并组织了“关税自主促进会”。

李大钊对内蒙古这一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工作,也一贯给予高度重视。1925年冬,他亲自到张家口,召开了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成立大会,推举李大钊、赵世炎为正、副书记。随后,由李大钊向中共中央建议,经共产国际同意,于1925年10月27日,在张家口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政党——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它在传播革命思想、发动革命斗争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26年3月18日,为了反对卖国军阀政府,抗议英、美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八国最后通牒,李大钊亲自领导了北京学生、工人和市民5000多人举行示威大会。他发表演说,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 “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会后2000多人去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请愿,遭到了军阀政府的血腥镇压,他不顾头部、双手负伤,镇静地指挥群众退却。

李大钊领导北方革命斗争对反动军阀政府造成极大的威胁。因而,他们把李大钊当成了“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一八”惨案后,北洋军阀政府就把李大钊诬蔑为“暴徒”,再次下令通缉他。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关以后,也下令通辑李大钊,但他并没有被当时的白色恐怖所吓倒,不顾个人的安危,婉言谢绝同志和朋友们要他离开北京的劝告,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下,还继续坚守在战斗的工作岗位上。1927年6月4日清晨,李大钊不幸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种种毒刑。但他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革命英雄气概, 4月28日,英勇就义,年仅38岁。

相关参考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