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要仇视小人
Posted 小人
篇首语: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要仇视小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要仇视小人
不要仇视小人
武则天身边的情夫和小人有很多。远的有来俊臣、周兴、薛怀义,近的有武三思、张昌宗、张易之。
尤其是二张,权势炽热得像火炉,但狄仁杰从来不与二张过多接触,不仇视小人,也不亲近小人。
在这一点上,狄仁杰和吉顼很不一样。
吉顼是官二代,又会拍马屁,官升得很快。武则天时代,吉顼挤进了宰相班子。
在与突厥的战争中,吉顼和武懿宗都有些功劳。在武则天面前,为争谁劳大谁功小吵了起来,吉顼体格魁伟,能言善辩,很看不起矮小驼背的武懿宗,要知道当时可是武家子弟得宠的时候。吉顼不管,在朝堂上好好把武懿宗侮辱了一番,武则天不高兴,斥责吉顼说:“当着朕的面,你就敢侮辱我们姓武的,以后你还靠得住吗?”吉顼听完,心头一震。
不久,吉顼向武则天奏事时,自逞口才,侃侃而谈。武则天听不下去了,愤怒地说:“你的话,朕听腻了。想当年太宗皇帝有匹名马叫狮子骢,健壮任性,没人能驯服它。我说我能驯服它,但是要三样东西:铁鞭、铁棍和匕首。方法是先用铁鞭抽它,不服就用铁棍砸它脑袋,再不服就用匕首捅它喉咙。吉顼,你是不是也想尝试一下朕的匕首啊。”吉顼听了,吓得赶紧跪在地上谢罪。随即吉顼被贬为安固(今浙江瑞安)县长(县尉)。
看到没,这就是仇视女皇身边的小人的下场。
“小人”每个地方都有,这种人常常是一个团体纷扰之所在,他们的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很令人讨厌,所以有些人对这种人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
仇视小人固然可以显出你的正义,但在人性丛林里,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的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评“很坏”,总要披一件伪善的外衣,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显的“正义”,却照出了小人的原形,这在他们眼里就是故意和他们过不去。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击,因为他问心无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是会对你展开反击的。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你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
所以,和小人保持距离最好,不必疾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限,他们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何况你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小人。因为“小人”是一种人性现象,而人性是亘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们保持一种“生态”上的平衡。而且,有他们的存在,才能彰显你这“正人君子”的价值与可贵。另外有一点也必须了解,“小人”有时也会有一些“正义”,会不留情面地揭人阴私与不法,这对游走于法令边缘的人,未尝不是一种威胁,“小人”还是有某种存在价值的。
狄仁杰和武三思等人同为宰相,却从来看不到他们互相往来的记载,狄仁杰和小人们保持距离,也不公然指斥诸武,他深知武则天对诸武十分宠信,如果意气用事,图一时痛快,于己于国都没有好处,狄仁杰不干赔本的买卖。就是在拥立李显的斗争中,狄仁杰也没有一字贬斥诸武,这也是武则天比较接受仁杰的原因之一。
700年,武则天搞了个娱乐场所奉宸府,京城卫戍部队将领史侯祥等人公然加入这个组织,这让很多人不齿。但是武氏子弟却对此表示了支持。狄仁杰对此不置可否。武氏子弟在狄仁杰眼中无非就是一些纨绔子弟,懒得搭理他们。
人们常说,宁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因为君子人格高尚,有涵养、有肚量,小事谦和礼让,大事讲礼义廉耻。而小人则不同,他们人格卑鄙,一点小事都记恨一辈子。他们遇事处事不讲信义、不讲道德、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因此,与小人走得太近,说不定无意中得罪了他们,日后就倒霉了。
汉武帝时御史大夫韩安国调解窦婴和田蚡的纠纷,因为双方地位悬殊,汉武帝问韩安国意见时,韩安国犯难了。这窦婴是汉武帝的表舅,其姑姑就是大名鼎鼎的窦太后。田蚡则是汉武帝的亲舅舅,其姐姐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都是皇亲国戚。韩安国明名在这个事情中,过错在田蚡这边,小人田蚡挟嫌报复窦婴而已。这会窦婴已经失势,田蚡却是炽手可热。韩安国不敢得罪田蚡,也不好意思迎奉田蚡,于是回答汉武帝说:“双方的说话好像都有些道理,究竟该如何处理,还是陛下明断的好。”得,皮球踢给了汉武帝。韩安国宁愿让领导不满,也没敢得罪小人。
远离小人,才不会让自己流于低俗。和小人靠得太近,会受到小人的耳濡目染,同时也有损自己的人格形象。小人是社会上的一股污浊之气,驱之不去,千百年来一直腐蚀着社会。虽然小人得势只是一时,但是那些阴险小人还是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的。
相关参考
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手段五人还在等,人有个小人物却已经等不下去了。701年,河北武邑有个小小的公务员苏安恒上疏武则天,言辞中没有任何拐弯抹角,直接要求武则天退位,把皇位让给李显。苏安恒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武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