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Posted 宰相

篇首语: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

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

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内史制》中,武则天将狄仁杰比喻为当代的管仲、乐毅,说他有致君尧舜的愿望,对朝政能“深陈可否”,对君主敢于“显言得失”,这些话不是武则天故意美化狄仁杰的,而是实事求是的说法。

和宰相班子的其他人相比,狄仁杰在这方面无人能及。武则天最喜欢调整内阁,从697年以后的3年中,武则天一共使用了21位宰相,大部分都是刚提上来又被按了下去,这里面比较有名望的有娄师德、魏元忠、陆元方、姚崇和王及善等人。

娄师德死得有点早,699年就挂在了边境上。娄师德这个人,其实也是个权术大师,虽然光芒比之狄仁杰要暗淡了许多。长期的官场生活让娄师德养成了事事谨慎的作风,决不干冒险的事,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武则天一度禁止民间屠宰捕渔。6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委员(右拾遗)张德生子儿子,按照当时的习俗,张德是要请客吃饭的。请客吃饭不吃点荤菜好像也说不过去,张德因此偷偷地杀了点牲畜,用以招待客人。来吃饭的一个缺心眼客人杜肃饱餐了一顿后,回头就像武则天告密,说张德犯了国法。第二天上班,武则天就对张德讲:“我听说你生了个儿子,恭喜啊。”张德拜谢,还没谢完,武则天又问:“昨天吃肉了吧。”这下张德慌了,赶紧叩头请求饶命。好在武则天这次开恩,对张德说:“我虽然禁止大家屠宰捕渔,但红白两事还是除外的,你小子以后交友要谨慎,别遇上那些两面三刀的人。”然后拿出杜肃的信给他看。杜肃本以为会升官,结果弄得全朝的人都想吐他口水。

介于张德的教训,娄师德作得非常高明,他当时也是很久不知道肉味,去陕州(今河南陕县)办事的时候,有厨子给他端上一盘羊肉,娄师德流口水,但还是装作不高兴的样子问:“不是朝廷禁止屠宰吗,为什么还有肉呢?”厨子脑子一转,说这是豺咬死的。娄师德很高兴:“真是个懂事的豺。”然后大吃起来。接着厨子又端来一盘鱼,娄师德问:“这又是怎么来的。”厨子还是回答是豺咬死的,娄师德马上纠正说:“你糊涂啊,应该说是獭咬死的鱼。”厨子马上改口,娄师德这才又放心大胆地吃起来。

在官场上混,娄师德从来不会给人抓住把柄,给人落下口实。正因为如此,娄师德才最终安然度过了一生,身处高位而人不嫉,手握重兵而主不疑。

相比于娄师德,魏元忠就差了许多。他先是一生正气,结果屡屡被人陷害,弄得九死一生,结果胆子磨没了,遇见事情也不敢谏诤,希望用妥协来换取一时的平安。殊不知就是这一点,他也作不到,若干年后他仍被贬黜流放,死于非命。

宰相班子中的其他人,姚崇很懂事,但资历还较浅,陆元方本来清正谨慎,因为好心,怕武则天年事已高处理事情不利索,在一次上班时对武则天说:“我们这些当宰相的,有大事不敢不奏,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就不用麻烦您老人家了。”这话说得很不中听,武则天当即将陆元方双规了。王及善虽然清正有气节,但太死板,在宰相任上也不出多大意见,唯一的一条规定是朝中官员不准骑驴上班,为了贯彻落实这规定,他还派人终日驱驴,有时还亲自参与,人送绰号“驱驴宰相”,而且王及善这人挂得也挺早,699年就不在人世了。其他苏味道等人更不用说。

这么一群宰相班子,狄仁杰不会同流合污,武则天用人,虽然不愿意看到忤逆她旨意的事,但从本职上来说她还是希望宰相能出些成绩的,而这里面,只有狄仁杰摸透了她的心思,数年间干得一直不赖。在重大问题上狄仁杰往往能坚持己见,并非完全没有原则地屈从武则天。前后奏对凡数万言,可惜的是这些史料大部分已经失传了。

691年,狄仁杰当宰相以来第一次向武则天进谏。进谏的起因是一位太学生要请假,请假条直接递到了武则天手里。狄仁杰觉得这种小事武则天就不要事无巨细地过问了,天子是应该掌握生杀予夺这类大权的。学生请假这样的事,秘书、县丞这类芝麻官就能办理,何必要劳烦高高在上的女皇,如果大小事情都让武则天来处理,先不论武则天会忙成啥样子,就是大小敕令也得耗费多少纸张公文。狄仁杰因此要求审明办事流程,规范行为,以后别再发生这样的事了。狄仁杰的进谏得到了武则天的许可。

狄仁杰进谏的艺术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小处见大,不就事论事,总能引申开去,让领导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这个特点在重大国事上的决策特别明显。不过,狄仁杰虽敢于进谏,甚至与武则天当廷争论,但他却始终把握着一个度,那就是只谈国事,不及其他,尤其是武则天的私生活,他从不干涉。

在唐朝的内阁班子里,可以看到很多官员都涉及到了此类问题,但是狄仁杰从来不会。私生活你该干嘛干嘛去,跟情人怎么混我当没看见。在武则天立接班人的事情上狄仁杰表现得相当积极,这其实不能说是武则天的私事,而是国事的职责范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所以狄仁杰不得不站出来,力主将李显定为太子。

进谏说白了就是向君主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国君贤明,使国家强大,使百姓生活富足。但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因为他们虽然本着为国为君为民的初衷勇敢的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但是君王的威严也是不容侵犯的,所以这是一项随时可能丧命掉脑袋的工作。如果不掌握方式方法,那你最好别在谏场里混。武则天很反感别人谈他感情泛滥,不少同事陷进了这个坑,狄仁杰自不会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狄仁杰此举赢得了武则天相当程度的尊重。有件事很能说明问题。《集异记》载,某次,南海郡给武则天进献了一件集翠裘,华丽异常。正好武则天美貌的面前瞻张昌宗在旁边侍奉,武则天顺手把这衣服赏给了张昌宗,让他晚上陪自己玩双陆游戏。

双陆在魏晋时期传入中国,到唐朝时已经相当流行,不少朝廷阁老都是双陆爱好者。双陆其实就是一种棋盘游戏,掷骰子的点数来决定棋子的移动,最先把所有棋子移出棋盘的玩家获得胜利。虽然这游戏包含很大的运气成分,但游戏的策略也很重要。每次掷骰子,玩家都要从多种选择中选出最佳的走法。

武则天刚跟张昌宗说完,狄仁杰入宫奏事,武则天兴趣一来,就让狄仁杰与张昌宗一起赌双陆。狄仁杰就局后,武则天曰道:“你俩赌什么东西?”狄仁杰瞅了瞅张昌宗身上的集翠裘,答:“就赌张昌宗身上这件裘衣。”武则天问:“那你拿什么下注呢?”狄仁杰指指自己身上的紫袍:“这个。”武则天笑了:“你还不知道吧,这件集翠裘价值千金,你这件没那件名贵,不能对等啊。”进谏的时机来了,狄仁杰心道,站起来说:“臣穿的这袍,是大臣上班奏对的衣服;张昌宗穿的,不过是一时受宠得的赏赐。从精神价值上来看,我还有点不甘心呢。”武则天没办法,由他下注。

狄仁杰先声夺人,张昌宗魂为之散,哪还能集中精力于赌博上,对局中自然连连败北,接着,狄仁杰当着武则天的面剥了张昌宗的裘衣,辞谢而出。走到光范门,交给一个家奴穿上,很潇洒地打马而去。

两人赌赛的时候,武则天就躺在龙床上,静静地看着面前的这两个男人。原本她的目光一刻也没离开美貌的张昌宗,现在却一遍又一遍地凝视着狄仁杰。刚才狄仁杰的那几句铿锵有力的话,在她心里激起千层涟漪,久久无语。直到狄仁杰向她告辞,她才如梦初醒,目送狄仁杰出门后,仍旧痴痴地不发一言。

武则天霎时间明白了,老天爷给她一个狄仁杰,是整肃朝纲的,再棘手的事到他手里马上就会迎刃而解;她只觉得,每次送他风尘仆仆出京,便能将某处使她的焦头烂额的版图从疼痛的脑海中暂时抹去,安稳地睡几天好觉;她相信狄仁杰所到之处,野火会化成祥云,洪水会散作甘霖,荒漠会生出绿荫。

出将入相的狄仁杰,就像一块巨大的磐石,稳稳镇住了武周天下。

直到宦者向她禀报狄仁杰把那件名贵的裘衣披到奴才身上,武则天才回过神来,扭头转向张昌宗。入目却是一张如蔫了的茄子似的红脸,青筋暴起满头大汗,一脸的尴尬沮丧,全然失去了平日的潇洒,甚至很有些猥琐。

张昌宗不过是一玩偶而已,狄仁杰才是社稷重臣啊。现在是,他有生之年都是,因为她知道,在后面的日子里,她和狄仁杰的对手戏还有很多。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实力比磕头更有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找到进谏的角度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剩者为王

剩者为王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魏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要仇视小人

不要仇视小人武则天身边的情夫和小人有很多。远的有来俊臣、周兴、薛怀义,近的有武三思、张昌宗、张易之。尤其是二张,权势炽热得像火炉,但狄仁杰从来不与二张过多接触,不仇视小人,也不亲近小人。在这一点上,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