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剩者为王

Posted 宰相

篇首语: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剩者为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剩者为王

剩者为王

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

魏玄同当时担任民政部部长(地官尚书)兼宰相,是位谨言慎行、心肠慈悲的好老头。武则天在689年初把自己死去的老爹老娘分别尊为太皇、太后,73岁的魏玄同睁着眼睛,竖起耳朵恭听,和狄仁杰一样,作为宰相的他,保持了沉默。不过,有情报说,魏玄同在家里叹息,甚至腹诽过。武则天对魏老头的恶感与日俱增,酷吏中的高竿之一周兴恰如其分的揣摩透了武则天的内心活动,对武则天说,“魏老头曾说,太后年纪一大把,应该是皇帝执政的时刻了。”武则天当然是气的要爆炸,立即下令逮捕魏玄同,要他承认说过这句话,并且要他死而无怨。

周兴是武则天酷吏群中很出色的一个,工作积极性高,属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那种人。短短几年时间里,周兴就通过酷刑手段让千百人“谋反”从而命丧黄泉。他诬告魏玄同,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还为了报仇。多年前,周兴在河阳(河南孟州)当县令,以才干闻名。唐高宗想要重用他。但有一次,周兴协助狄仁杰从太原运送粮食到洛阳,结果半路上损失了大半,按唐朝律法要处以死刑,魏老头当时本着慈悲为怀向唐高宗求情,周兴才保住了一条命。可周兴保住命后,鬼迷心窍,仍然想要得到唐高宗的重用,魏玄同看他那猥琐可怜的样子,于心不忍,就对他说,你还是哪里来回哪里吧。意思是,别胡思乱想,你的官运到此为止了。可周兴按小人的逻辑认为,这是魏玄同在压制他,不然,大家都不说,偏就你说?

直到武则天重用酷吏后,周兴才千山万水的爬了上来,绕了这么大一圈,少享受了十多年的荣华富贵,周兴无论如何都咽不下这口气。这一次,他终于扣到了魏玄同的命门,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的。结果可想而知,魏老头一大把年纪,根本不用酷刑,就支持不住,对他说过的话供认不讳,只求速死。

临刑前,有朋友去看望他,自作聪明的指点道:“你为什么不告发有人谋反,这样就可以得到召见,就能为自己申诉了。”魏玄同哭笑不得,朋友看到他神情里有深意。可魏玄同沉思了一会,留下了遗言:“被人杀被鬼杀,有什么不同,岂能做诬告别人的事呢。”

魏玄同神情里藏着的秘密恐怕只有武则天本人知道,魏玄同表面上死于那句大逆不道的话,实际上是死于他的“交友不慎”。这个不慎交的朋友叫裴炎。

裴炎这个人无法评价,说他精明,他能众人跑官时正襟危坐从而得到上面的注意,而一路飙升。唐高宗时,他旱地拔葱般的成为最有权势的宰相。整个高宗朝,裴炎精明头顶,在官场上吃得开,在权术上拿捏的稳,没有人比他更会享受权力带来的乐趣和使用权力时的自如。唐高宗死后,托他照顾唐中宗。可裴延突然糊涂起来,主动联合武则天把唐中宗轰下龙椅。这让武则天名正言顺的不垂帘而听政。任何人都看到武则天肆无忌惮的在蚕食李唐天下,可裴炎又犯起糊涂,跟武则天对着干起来。武则天要给老祖宗立七庙(只有帝王才有资格),裴炎就慷慨陈词,还把苏妲己乱商的事搬了出来。武则天如果不是心胸开阔,裴炎早就被炮烙了。后来,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建议姑姑对李唐皇室的几个不稳定分子动用屠刀,裴炎几乎对武则天进行了咆哮的反对。徐敬业起兵时,武则天问裴炎,徐敬业是不是吃饱撑到了。裴炎大概是非常后悔当初帮武则天驱赶中宗,就说,“皇帝(唐睿宗)已经成年,没有让他亲自处理政事,所以徐敬业那小子才找到借口。有个好办法可以堵住他的臭嘴,就是您把政事还给皇上。”如果有人呕心沥血、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一样东西,你现在要他交出来,恐怕神仙都不会有这种舍己为人的情操。武则天当然没有,所以她直跳脚。

她的怒气还未冲到最高级,身边想要建功立业的人立即为她火上浇油:“裴炎掌握朝堂权柄二十多年,又是先皇的顾命大臣,如果没有别的想法,为什么请您把朝政交还皇上?”

武则天这颗炸药终于爆炸,马上就有人把裴炎踢进监狱,并且请他承认跟徐敬业勾结,或者是自动自发的准备谋反。

无数人求情,都说裴炎没有谋反之心,无数人被武则天的沉默打发走。他们根本不知道,对武则天而言,裴炎谋反与否不重要,裴炎死了,才重要。

裴炎死的时候,大家都很悲痛,特别是他的老朋友魏玄同,哭得死去活来。但为裴炎求情的人中,独少了这位最好的朋友。所以,他侥幸多活了五年。不过在这五年时间里,魏玄同也没有闲着,用周兴的话而言,这老头因为裴炎的死经常腹诽。

魏玄同死于非命后,690年阴历一月,宰相韦方质又被拉下马。韦方质孤傲自赏,政府高级官员都在拼命拍武承嗣马屁时,他却家装生病在家养花玩鸟。武承嗣好心好意来看他,他坐在床上连个招呼都不打。结果,武承嗣的自尊逼使他找到酷吏们,韦方质就进了刑讯室,出来的时候,就有了罪名。被发配蛮荒之地,死在路途。这年的三月份,另一位宰相苏良嗣抱恨而死。苏良嗣是传奇人物,某次上朝路上,武则天的情人薛怀义跟他争道,并且出言不逊。帝制时代,跟宰相争路是触犯刑法的。薛怀义不但争,而且还骂苏宰相。苏宰相一怒之下就让随从把姓薛的按在地上,自己把浑身力气集聚在手掌,释放在了姓薛的脸上。姓薛的去找武则天,武则天说,你以后别走前门,跟他不见面,就挨不着打了。但揍领导的情人,领导虽然不记着,可领导身边那群随时准备立功的走狗却刻骨铭心。魏玄同案后,有人就诬陷苏良嗣也有参与,即使没有参与,他也有魏老头那样的想法。结果,苏良嗣虽然没被扔进刑讯室,却在家里愤懑而终。本年的四月,又一位宰相范履冰因荐举人不当,下狱致死。八月,宰相裴居道被下狱,致死。本年九月,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第二年(691年)阴历一月,宰相史务滋被酷吏诬告,老史自杀。九月初,宰相傅游艺被诬告,自杀。宰相一个接一个的或死或下台,决策层力量薄弱,武则天就在此时,突然想到了一直在玩沉默,后来突然爆发两下的狄仁杰。这个此时,也就是狄仁杰被武则天叫回洛阳担任宰相时已是691年阴历九月,离武则天革命已过去了整一年。

狄仁杰在武则天称帝这段时间的洛州干什么呢?

还是在沉默?当然没有,他也参与了武则天革命。

689年的阴历九月份,洛阳某郊县的县长助理傅游艺突然上书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女皇。傅游艺是个官场失意人,一直在官场底层游荡,本年他已经61岁,到处能听到武则天要登基的事。他硬着头皮,几乎是孤注一掷的写了那封信。一个61岁的官场毛毛虫,唯一的理想就是能混进上层,即使这次冒险不能成功,傅老头已不在乎,因为他已是半截在棺材里的人了。令他大喜过望的是,这次冒险居然出奇制胜。武则天虽然否决了他的提议,但一下就把他提到中央,担任了御史。连瞎子都看得出来,这是武则天欲擒故纵的把戏,御史的职责就是给皇帝提各种意见,傅游艺当然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御史椅子还未坐温,他就联合关中百姓九百人第二次上表请武则天称帝,并且还特意指出改国号为周。从傅老头最后提议来看,武则天早已经把登基称帝的所有事项准备妥当。只等着老傅的开幕式。

政府官员一时忙碌起来,发动群众,发动所有人,甚至包括唐睿宗。唐睿宗被发动的五体投地,也上表请求武则天来革他家族的命。整个天下苍生忽然发现,如果武则天不称帝,那地球就会停止转动,天狗吃了月亮,陨石撞击地球,太阳黑子大爆炸。总之,武则天不登基,就是对不起天下百姓,甚至对不起全人类。在众多的劝进表中,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和尚抱着经书、道士扛着炼丹炉,在深山老林里的隐士如出笼的猛兽都跑到洛阳来,要求武则天顺应时势,登基为帝。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洛阳周围就有六万人参加了这次民主式的选举,所有的票全投给了武则天。狄仁杰在洛阳城的东南,当然,也必然在劝进之列。因为酷吏正在大肆活动,凡是没有在劝进书上签名的官员,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而狄仁杰在洛州活得生气勃勃,足以说明,他没有保持沉默,而是积极参与了这次中国式民主的选举。

宋人谈狄仁杰时,往往对狄仁杰这段事讳莫如深,按照他们的标准,狄仁杰应该在这个时候怒发冲冠,然后被扔进监狱才对。可狄仁杰却选择和那些卑微分子同流合污,显然是玷污了狄仁杰的名声。宋人是在玩二分法,把道德楷模狄仁杰和权术家狄仁杰一分为二了。狄仁杰沉默了这么多年,无非是想在权术场中保存性命。在不必有独立精神的时候突然有独立精神,那就是自寻死路。武则天称帝已成定局,根本不在乎一个狄仁杰来反对。狄仁杰此时选择顺应“天命”其实正是权术家的出色表现。当你是棋子时就该被别人摆布,屈膝是为了跳的更高,跳到更好的场地里。这跟狡诈和怯懦无关。因为剩者为王。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实力比磕头更有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找到进谏的角度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要仇视小人

不要仇视小人武则天身边的情夫和小人有很多。远的有来俊臣、周兴、薛怀义,近的有武三思、张昌宗、张易之。尤其是二张,权势炽热得像火炉,但狄仁杰从来不与二张过多接触,不仇视小人,也不亲近小人。在这一点上,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