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

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

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峤一类的人,自己把自己的光辉形象给毁了。

和峤是西晋朝一代名臣,政绩不错,但却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这家伙爱钱。他本人家产丰足,富甲王侯,却一毛不拔,毛毛分分的钱都要算计着花,当时的大学者杜预讽刺他说这人有钱癖。

张鷟把狄仁杰看成守财奴,是只看到了表面,根本没认识到狄仁杰这样做的动机。张鷟文章写得好,虽然没机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新罗和日本的国际友人一来到唐朝,都会削尖了脑袋找他的作品,甚至不惜重金买下,回国后广为传诵。但是,名声在外的张鷟认识却也是不够的。

张鷟不知,狄仁杰是故意这么搞的。通观狄仁杰的一生,他绝对称得上是个好好先生,性格豪爽、乐于助人、爱民如子,这样的人说他是守财奴估计很多人打死了都不信,但是,狄仁杰偏偏就守了,奴了,他有理由这样做。

置身官场中的人,除了那些十足的奸佞之辈、利禄之徒外,很多人还是希望生前身后能够留下一个不错的名声的,岂不知这样做的危险系数也很大。最高掌权者不只对战功卓著的大将们心怀猜忌,对那些政绩突出、德行优异、名望崇高、口碑传颂的大臣们也是心怀嫉恨的,一旦你的光芒超过了君上,形成了一种喧宾夺主的态势,那你麻烦大了。

狄仁杰走到这个年纪,功有了,名有了,对武则天的潜在威胁也就形成了。他如果不自掩其美,难免武则天会对他下阴的。而且狄仁杰遇上的武则天,本来就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

武则天拿下魏玄同和裴炎就是个例子。如果说魏玄同与裴炎的死与他们一贯不追随武则天有些关系的话,那丘神绩和周兴的死则更能反映武则天怀疑一切的心态。丘神绩和周兴都是鼎鼎大名的酷吏,以整人诬陷人为乐事,对广大人民来说,他们是凶神恶煞的恶魔,但对武则天来讲,两人却是两条忠顺的走狗,鞍前马后给他出了不少力气。但在有人密告他们时,武则天仍然毫不手软地将他们治了罪。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容不得狄仁杰不加倍小心。

一般而言,古代大臣中的一些聪明人,一般都会注意把握一个分寸,不会使自己的光芒达过耀眼,以免让君上的形象在自己的映衬下黯然失色。他们总会有意识地掩饰一下自己的美德卓行,甚至故意干出几件不大得人心的事,自毁名声,以求得君上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从而释疑化妒。

萧何就是这么干的。

在刘邦拉起的队伍中,萧何是最早参加的一批,在跟着刘邦闹革命的过程中,功勋卓著。刘邦成为最高领导人后,论功行赏,萧何得了个功臣之首的名次,而且刘邦还给了他以佩剑穿履从容入宫朝见的特殊待遇。

后来吕后要诬陷韩信,萧何跟吕后合谋,设计除掉了韩信,让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剪灭韩信,可以说是解除了刘邦的心头大患,萧何由此又从丞相升到了相国的位置,封地也增加了五千户,刘邦还给他配备了五百人的卫戍部队。

萧何得到如此待遇,朝中大臣都向他祝贺,唯有一个叫召平的秦朝遗老却去哭场子。召平给萧何说:“大祸要来啦,现在主上在外边冈餐宿宿地打仗,你却在京师坐着享清福。主上给你这些待遇,别以为是什么好心,是因为对你有所怀疑而采取的笼络手段,并不是说主上就绝对信任你。你的对策应该是拒绝接受封赏,拿出自己的家产去资助前方的军队,这样主上必然高兴。”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赶紧照做,刘邦果然笑眯了。

过得一年,英布谋反,刘邦再次带兵出征,在外地的他不时派些使臣回来给萧何嘘寒问暖。萧何又没看出端倪,有聪明人就给他说:“你快要被灭族了。现在你位列相国,功臣第一,官已经升得不能再升,功也高得不能再加,可你自从进入关中以来,几十年下来甚得民心。现在主上派使臣回来问候你,是担心你民声太大,在他屁股后面干坏事。你应该做的是拿钱买田,放高利贷,做出爱钱不受官的样子,这样主上对你就放心了。”萧何同样照做,刘邦又一次笑开了花。

后来刘邦回京,百姓纷纷拦驾状告萧何,说萧老头是贪官污吏。刘邦一见,对萧何的怀疑就此抛到九霄云外,萧何也得以在虎口捡回一条小命,最终自然死亡。

狄仁杰干的就是萧何干过的事。最高掌权者只有在夺取权力的艰难岁月里,才需要武将的勇力,文臣的智慧,一旦权力到手,天下太平的时候,勇力和智慧就成悬在他们头顶的利箭,他们不但用不着,反而会想尽办法除去之。这时候,如果不想小命不保,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掩其美,把自己搞得臭一点,坏一点。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实力比磕头更有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找到进谏的角度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剩者为王

剩者为王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魏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要仇视小人

不要仇视小人武则天身边的情夫和小人有很多。远的有来俊臣、周兴、薛怀义,近的有武三思、张昌宗、张易之。尤其是二张,权势炽热得像火炉,但狄仁杰从来不与二张过多接触,不仇视小人,也不亲近小人。在这一点上,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