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居功,不受赏

Posted 陛下

篇首语: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居功,不受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居功,不受赏

不居功,不受赏

建功立业,可以说是许多投身官场中人的基本追求,也是他们升官发财的途径和资本。不过呢,在官场中混,功劳大了也麻烦,功高震主,对所有大臣都是个胆战心惊的事,历史上像这样掉脑袋的大臣不在少数。

那么,如何处理功劳和不掉脑袋的问题呢,狄仁杰说:“不居功,不受赏。”

697年契丹的李尽忠、孙万荣举兵跟武周政府对着干的时候,两要部下有两员战将十分骁勇,即李楷固和骆务整,老能骑射,都能把一杆长槊舞得滴溜子圆,李楷固在战争中曾经生擒过武则天部下名将张玄遇和麻仁节。骆务整也曾多次把政府军打得屁滚尿流。

后来两人的老板孙万荣后院起火,默啜大肆领兵攻击契丹新城,孙万荣慌恐不安,领兵后撤,这给了政府军一个机会,神兵道大总管杨玄基一仗把孙万荣部打得支离破碎,李楷固和骆务整也成了武周政府的俘虏。

李楷固和骆务整进了唐军大牢,介于以前二人犯下的罪行,有人主张砍了两人的脑袋,狄仁杰坚决不同意。狄仁杰的意思是现在这时代,将才难得,两人都是打架的人才,他们能为孙万荣效力,如果善加安抚,想必也能为武则天鞍前马后,因此上了道奏章希望武则天赦免二人。

当时这事情闹得有点大,不少人认为狄仁杰这回是要触霉头了,毕竟武则天还在生契丹人的气。连狄仁杰的家人也出面阻止他这样做,狄仁杰却不以为然,理直气壮地称与国家利益相关的,为啥不说。结果,狄仁杰的面子管了作用,武则天同意赦免李楷固和骆务整。

700年,在赶跑默啜后,武则天让两人深入大漠,征讨契丹的残余力量,两人奋勇争先,几拳搞定了契丹。李楷固、骆务整凯旋的时候,武则天很痛快,在洛阳含枢殿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仪式中直接将李楷固升为左玉钤卫大将军,封为燕国公,赐姓为武,骆务整也被升为右武威卫将军。同时召集公卿,备好酒席,让大家敞开肚皮吃吃喝喝。

席间,武则天举酒对狄仁杰说:“这都是您老人家的功劳。”并重赏狄仁杰,狄仁杰不受,回答说:“这都是陛下恩威显灵,将帅尽力的结果,我何功之有。”无论怎么样,武则天的赏赐狄仁杰一概拒绝,结果这种不居功、不受赏的态度,让武则天更加敬重狄仁杰。

这套官场保身术很多人都总结过,墨子说“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若有美善,则归之于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韩非子说“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董仲舒说“功出于臣,名归于君”。

大臣们尽管卖了力气卖了命,然后将一切功劳、成绩、好名声都套在君上头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干得好是由于上级的英明领导、伟大,干得不好是由于我们执行上级领导的决策不够给力,水平不高。”对于这样的臣下,又有哪一个贪慕虚荣的君上能不喜欢、赏识呢。

唐朝后期活跃政坛的李泌也很会来这一手。唐德宗时,李泌位列宰相,当时西北的少数民族回纥出于对李泌的信任,不闹了,要跟唐朝讲和,结为儿女亲家,而这却相当于给李泌出了个难题。李泌个人是主张跟回纥建立友好关系的,但搁到唐德宗那儿有点棘手,因为唐德宗早年是在回纥那儿受过侮辱的。唐德宗原来作太子时,曾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职责是消灭安史之乱的余孽。当时回纥可汗亲自率兵南下,为唐朝“两肋插刀”,唐德宗带着部将和随从来见可汗时,回纥可汗非要德宗向他跪拜,这个无礼要求德宗当然不会接受,结果他的四个部下都各被打了100鞭子,有两人还因为伤势过重挂掉。这件事让德宗对回纥恨得咬牙切齿,也影响到了唐朝的外交关系。

李泌想和亲,唐德宗拒绝和亲,事情就僵在这里。正好这时,驻守西北边防的将领给唐室中央发来告急文书,要求给边防军补充军马,但刚经过安史之乱蹂躏的唐室中央这会多余的军马也拿不出来,唐德宗为此是一筹莫展。

李泌发现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趁机对唐德宗说:“陛下可以采用我的主张,几年之后,马价会比现在低上十倍。那时买马就容易多了。”

唐德宗欣喜之下,忙叫李泌别卖关子,赶快说。李泌继续卖关子:“只有陛下以至公无私的心,为江山社稷着想,屈己从人,我才敢讲。”

唐德宗立马鸡啄米似地点头。

李泌这才转入正题:“臣请陛下与回纥讲和。”

唐德宗不乐意了:“你别的主张我都能接受,唯独回纥这事,提也别提。只要我还有气,我就不会跟他们讲和,子孙后代怎么处理,我就不管了。”

李泌知道唐德宗好记仇,若是操之过急,肯定会惹得皇帝反感,得罪谁也别得罪领导,给自己带来祸殃。他只好采取逐渐渗透的方法,前前后后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经过多达十五次陈述利害的讲话,才打通了唐德宗这一环。

李泌再出面做回纥首领的工作,使其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并向唐廷称儿称臣。如此一来,唐德宗的困境就摆脱了,以前的耻辱一扫而空。唐朝与回纥的关系最终得到和解。其实这完全是李泌历经艰苦一手促成的。但当唐德宗问李泌回纥人为什么这样听你的话时,李泌却意味深远地说了句:“这全都是仰仗陛下的威灵,我哪有那么大的力量呢。”

如果换作旁人,说不定即会对自己的声威大加夸耀,结果却是淡了君上的光芒,引来君上的猜疑和不满。富有政治经验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古往今来做臣下的,最忌讳自伐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个有九个栽在这上面。唯有得罪人的事情自己揽下,出头露脸买好的事情都归上司,这样才能立足、受宠。

其实,做臣下的,不仅是要迎合君上,就是君上身边的小人,也是要打权术拳的,如果不打,你一样会栽得很疼。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要仇视小人

不要仇视小人武则天身边的情夫和小人有很多。远的有来俊臣、周兴、薛怀义,近的有武三思、张昌宗、张易之。尤其是二张,权势炽热得像火炉,但狄仁杰从来不与二张过多接触,不仇视小人,也不亲近小人。在这一点上,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找到进谏的角度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进谏要讲方法

进谏要讲方法狄仁杰在官场如履平地,但却看不到小人那种嘴脸,不完全迎合上意,也非完全指摘过失,他不会闹得双方都不愉快。相反,狄仁杰自有一套高明的方式方法。同朝的苏模棱、驱驴宰相等一班同事,与之比起来,光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聪明人不立危墙之下

聪明人不立危墙之下唐高宗准备与吐蕃进行决战的677年,关中西部诸州政府按照中央命令强行征收赋税和加大兵役力度的执行。所以兵役,其实就是给国家当义务兵,运气好的还能活着从战场上回来,运气不好的,比如短命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貌和心不和,同僚不同心,这是历代官场上人际关系的最大弊端。本来,同为一朝之臣,应该和衷共济,手足相应才是,彼此不应该有什么冲突,可是一旦相会在了官场,聚首在朝堂,就会有敌意,一个个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二张的末日

二张的末日704年十二月,年老的武则天不可避免地也与病魔打上了交道,居住在宫中长生院养病,只有张昌宗、张易之日夜陪伴在其身边,连宰相都不能轻易见到她。女皇很久不上班,宰相也找不到人,弄得洛阳城中谣言四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武则天的乱麻

武则天的乱麻前面我们谈到过武则天身为一个女人皇帝,必然有男人皇帝不可能遇到的困境,要做皇帝时,汹汹的反对声浪扑面而来;坐稳了皇帝时,提心吊胆,深怕哪一天早上醒来发现龙椅上又做了个皇帝。年老快要死了,却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对领导的情感教育

对领导的情感教育当武则天把欲立武承嗣的决定透露给宰相们时,李昭德不干了。李昭德是忠实的保李派,王庆之后来总是去骚扰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命人惩治王庆之,让人把王庆之活活打死的人就是李昭德相国。他听到武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手段

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手段五人还在等,人有个小人物却已经等不下去了。701年,河北武邑有个小小的公务员苏安恒上疏武则天,言辞中没有任何拐弯抹角,直接要求武则天退位,把皇位让给李显。苏安恒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