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Posted 项羽

篇首语: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貌和心不和,同僚不同心,这是历代官场上人际关系的最大弊端。本来,同为一朝之臣,应该和衷共济,手足相应才是,彼此不应该有什么冲突,可是一旦相会在了官场,聚首在朝堂,就会有敌意,一个个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啃了我,这期间也许有些下风不同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权力之争。

荀子把大臣分为忍臣(即佞臣)、篡臣、功臣、圣臣四种。西汉的刘向更是把大臣分为六正、六邪十二个品种。其实按照一般人的意见,主要还是分为忠正、奸邪以及依违于二者之间的不忠不奸、亦忠亦奸的中间派这三大类。彼此志趣不同的话,是很难合作的。

如果把狄仁杰推荐的人看成是一个组织的话,那这个组织的共同点就是,有相同的志趣。和朝堂这个大家庭貌合神离、同僚不同心不同,狄仁杰构建起来的这个组织是同心的,而且绝无异类。

狄仁杰推荐的人,除了狄光嗣、姚崇、张柬之,还有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这些人日后的表现说明,他们都是名臣,狄仁杰没有看走眼。

桓彦范的身份也是官二代,年轻时依靠关系成了禁军将领(右翊卫),从此走上仕途。据载,桓彦范小时虽然斯文,但却喜欢结交侠客,豪爽而不拘小节。为此,狄仁杰相当赏识桓彦范,圣历初年,桓彦范还在司卫寺担任秘书时,狄仁杰对他特别照顾,而且提拔他作了纪律监察部门官员(监察御史)。

狄仁杰没有看错桓彦范,这小子心机不深,但是敢斗。704年,张昌宗与术士李弘泰勾结,妄自称自己有天子相,这话要搁别朝,那是砍脑袋的事。御史中丞宋璟也希望将张昌宗逮张昌宗下牢房,武则天不答应。桓彦范当时也在刑部任职,也上疏坚决要求武则天把张昌宗办了。武则天认为张昌宗已经自首,没什么大不了的。宋璟屡次奏请,武则天没法,只好命押张昌宗去御史台受审,后来又下诏特赦张昌宗,对这个情夫,武则天始终拉不下情面。

桓彦范在刑部时,以执法公正闻名。他曾对亲属说:“我掌着刑罚的权力,就不能办错误的事,即使是君上的主意,我也一定要想办法上疏,请求君上改变主意,保护贤良。”虽然这不符合官场哲学,但是桓彦范的人品没得说。狄仁杰喜欢这点。

而且,桓彦范也是个拥李派。

桓彦范曾经上表将684年以来的罪人,除徐敬业、李贞、李冲等罪大恶极的外,全部昭雪。武则天最终答应了这个请求,尽管武则天是被动的,但也说明了武则天有把政权和平过渡给李家子弟的意思,桓彦范在这儿功不可没。

敬晖前面已经交待过,在卫州干得很出色,得到了狄仁杰的赏识,将其推荐到朝中,成了国防部副部长(夏官侍郎)。敬晖敢作敢为、带兵有方,是个人才,如果朝中有变故,手握军权的他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袁恕己的记载很少,他和狄仁杰怎么认识的,找不到史实根据,可以肯定的是,袁恕己此人必然在某些方面得到了狄仁杰的赏识,不然他也不可能把袁恕己拉进自己的“组织”。唐中守即位时,袁恕己见国家工程部副部长(将作少匠)杨务廉专门制造一些小球艺献给唐中宗,老袁担心唐中宗追求腐败生活,对唐中宗讲大道理,好在中宗听了进过,把杨务廉贬黜。从袁恕己的这些举动来看,他的见识确有过人之处,狄仁杰推荐他当是有事实根据的。

狄仁杰推荐的这些人,后面都成了那场惊天动地大政变的主要人物,狄仁杰能将这些同心同德的人扭在一起,确实能力非凡。一个“组织”,只有齐心才能干大事,人心齐,泰山移嘛。

在权力运行的任何一个阶段,组织力量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成为孤家寡人或者独夫民贼,权力的丧失也就为期不远了。

楚汉相争中,刘邦逼得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成为中原之主。建立汉朝以后,刘邦在洛阳请客吃饭,席上,刘邦说道:“今日设宴,各位列侯将领不用隐瞒我什么,都说说自己的真实看法吧。我夺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

高起、王陵短暂思考后回答说:“陛下性情随便而且爱羞辱人,项羽虽然仁慈而且爱护人,但是陛下使人攻占城池夺取土地,打下的城池土地就会封给有功的人,和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而项羽嫉妒有才能的人,有功劳的就杀害他们,有才干的就怀疑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人记功,夺得土地却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两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用计谋策略,决定战争的胜利,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不断粮路,我不如萧何;组织指挥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虽不才,但是我善于使用他们,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重用,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应该说,刘邦道出了他夺权成功的真谛,他是一个善于组织一切力量为己所用的人。正是张良、萧何、韩信这三驾马车,把刘邦扶上了皇帝的宝座。用现代军事组织的话来说,张良是总参谋长,萧何是总后勤部长,韩信是总司令,这是任何大规模夺权斗争中必不可少的三种力量。

狄仁杰凝聚起来的这股力量,比之刘邦毫不逊色,若干日子后,他们也将掀起一股滔天巨浪。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另类的编织官系网模式

另类的编织官系网模式在狄仁杰的一生中,除了晚年他推荐的几个人才,可以看作是他的门生以外,历史上看不到他巴心巴肝地去结交一位挚友。这绝不是写史的人忘了用笔记载下来,而是狄仁杰饱经沧桑和劫难之后,总结出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初入官场,必须要做“愣头青”

初做官的人总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因为没有仕途经验,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实际上,“愣头青”是初入官场的一种智慧。而且,初入官场的人,必须要从“愣头青”开始做起。高官喜欢愣头青630年,中国皇帝李世民开创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酷吏素描

酷吏素描武则天的告密大革命时代,由于告密之风愈演愈烈,“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有的悲观大臣每上朝前就与家人诀别:“未知复相见否?”有冤狱自然就有制造冤狱的人,我们称这些人为酷吏。酷吏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狄仁杰逃脱升天使用的方法,用官场行话来讲就是:告密。在中国官场中有一条定律被称为“信息定律”,它的主要内容是:当官者最喜欢的信息就是下边人所打的小报告(即谗言)。官越大的人,历练越多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不居功,不受赏

不居功,不受赏建功立业,可以说是许多投身官场中人的基本追求,也是他们升官发财的途径和资本。不过呢,在官场中混,功劳大了也麻烦,功高震主,对所有大臣都是个胆战心惊的事,历史上像这样掉脑袋的大臣不在少数。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把本职务必要做好

把本职务必要做好我们在责难官场权术家时,必须要注意一个事实。任何一个被视为官场权术家的人都是才能卓越之辈,他们屹立多年而不倒,并不仅仅是靠谄媚得到上司的欢心。仅以唐朝的李林甫为例,在宰相位十几年,权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