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初入官场,必须要做“愣头青”

Posted 都督

篇首语: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初入官场,必须要做“愣头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初入官场,必须要做“愣头青”

初做官的人总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因为没有仕途经验,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实际上,“愣头青”是初入官场的一种智慧。而且,初入官场的人,必须要从“愣头青”开始做起。


高官喜欢愣头青

630年,中国皇帝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第四年,夜依旧不闭户,路依然不拾遗。本年,一片大好。大唐名将李勣把中国的劲敌东突厥从地图上抹掉;皇帝李世民被周边国家尊称为“天可汗”;倭国派来第一批谴唐史。这是五百年难遇的盛世,就在这盛世光环的照耀下,东宫中级官员(太子内直郎)狄知逊的老婆卢女士第一次生下个虎头虎脑的婴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名垂史册的狄仁杰。

狄仁杰的青少年时代乏善可陈,只是知道他在老爹的监督下苦读古典书籍,并很快成长为一名知识分子。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而步入仕途。值得注意的是,狄仁杰被录取的年份居然不详。这跟狄仁杰选取的考试类型有直接关系。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很多种。比较受朝廷和考生重视的有两种,一是进士科,另外一种就是明经科。进士科的考试科目主要是诗赋(主要考文才)和政论(古典与时政结合的杂文),比较而言,明经科则简单的多,只是默写上下句(帖文),通过后,则是口试,经问大义(古典知识)十条,时事政治(答时务策)三道。

从考试内容就可以看出,进士科要远远难于明经科。唐朝应考进士的人极多,但录取少,每年多不过四十人,平均录取率为百分之一二,而明经科应试者少,录取率却高达百分之二十。进士录取既然这样难,一旦考中,那就预示着仕途通达。考中进士的人按照政府规定在外游行时,所受到的欢迎程度不逊于消灭敌国凯旋而归的大将。考中明经科的人则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史册上只是随便记录下名字,有时候连名字都懒得记。如果朝中无人,明经科的人只好先到政府制定的清水衙门做文书工作,这种工作有的人一做就是几十年。

狄仁杰没有这样的霉运,他所以考明经科很可能是他同样出身明经科老爹的指教。在考中不久,狄仁杰老爹多年以来编织的官系网发挥作用,狄仁杰很快被授予汴州(河南开封)州长行政助理(判佐)的职务。

这是一个可以轻松也可以不轻松的工作。州长行政助理的职责是帮助州长处理州里的各种行政事务,但狄仁杰完全可以不动手,只需要动嘴。因为在他的下面有无数受州长雇佣的编制外的技术性人才,我们称他们为胥吏。可是,狄仁杰和许多刚参加工作的热血青年一样,血管里沸腾的血液激励他对各种行政事务进行指导与干预。时间一久,有些胥吏就吃不消了。胆大包天的某个胥吏就请狄仁杰吃饭,在饭桌上,开门见山的说:“我说狄秘书,您这样事必躬亲,累坏的身体还得罪了我们,这很不好。我们这样的人就是在官员和百姓之间的中介,长官雇我们,给那点钱还不够喝粥的。我们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以中介的身份赚钱。比如有百姓想要投诉,不经过我们,就见不到长官,见我们,就得给点小费。现在您这么一来,什么事都管,这不是把我们的经济来源给断了吗。”

狄仁杰火冒三丈,回敬道:“我是吃公家的饭,做公家交给我的事。尸位素餐这样的事,我可做不出来。”

胆大的胥吏当即威胁狄仁杰:“别怪我没提醒您,夜路走多了会遇到鬼。”

狄仁杰拂袖而去。

很快,狄仁杰就遇到了“鬼”。

唐朝初期,中央政府每隔一至数年就会派一批京官担任纪检委委员(黜陟使)到地方上检查官员工作。这一年,来到汴州的纪委委员是建设部部长(工部尚书)阎立本。

阎立本可是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他是个出色的画家,成名作《步辇图》使无数想要攀越巅峰的画家心醉神迷。当然,阎立本不仅仅是个画家,还是个头脑清醒,富有智慧的政治家。可惜,他的艺术成就掩盖了他的政治才干,使很多人只对艺术家身份的他感兴趣。阎立本也对别人的这种“心理取舍”有很大意见。贞观年间,李世民经常和政府高级官员在皇家花园游玩。有一次,李世民看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不觉雅性大发,命人去召阎立本速来。当时传话的人并没有直呼阎立本的职位(郎中),而只是传递:让那个画画的阎立本赶紧来。

阎立本听到后羞愧异常,但又不敢不来,一路小跑,汗流浃背,狼狈不堪。晚上回到家里,疲惫不堪的叫来儿子,语重心长的教诲道:“我从小就发愤读书,又学习绘画技艺。做官后居然以画画知名于天下,今天遭到这样的耻辱,是活该。当初就不改学习画画。你一定要以你老爹我为鉴戒,千万别学这些不入流的东西。”

阎立本能有这样的人生感悟,当然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官本位”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说明他是个理性十足而又能分清黑白的人。所以当他来到汴州,接到那群胥吏们指控狄仁杰徇私枉法的控告书时,阎立本不动声色,把狄仁杰叫到面前,谈人生谈理想。

一谈之下,阎立本断定面前这个年轻人绝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小人。在经过详细调查和对汴州狄仁杰所主持的行政事务进行勘查后,阎立本把控告书扔回了那群胥吏。

这是狄仁杰初入官场遇到的一位青天大老爷。阎立本回京后,极力推荐狄仁杰,说他品行高洁、才干卓越,应该给他安排更高一级的职务。

唐高宗李显当时正犯着神经性头痛,迷迷糊糊的听完阎立本的陈述,随口说道:“并州(山西太原)都督府法曹参军(负责司法刑狱的长官助理)空着,让他去那里吧。”

我们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狄仁杰当时是否抱着“愣头青”智慧来做官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官场大佬们每每都是从愣头青开始的。身为低级官员,对官场大佬们没有任何威胁,在别人都唯唯诺诺或是浑浑噩噩时,突然有愣头青鹤立鸡群,必然会引起官场大佬们对自己年轻时候的回忆,由于在情感上可以接受,所以,正如阎立本看重狄仁杰一样,愣头青自然就会被提拔了。

对李唐王朝而言,并州是龙兴之地。40多年前的617年,隋朝太原军政长官(太原留守)李渊宣布革命,如狂风扫落叶攻陷隋朝政治中心长安,第二年称帝建立李唐王朝。并州不仅有着荣誉地位,还是战略要地,它是北方突厥进入中原的重要门户。唐朝初期,对版图上最要的地方都设置比州高一级别的都督府,都督府的一把手是都督,但都由皇室成员遥领,实际处理具体事务的是都督府长史(军政长官)。或者可以这样说,狄仁杰的职务虽然仍是一级长官助理,但于汴州州长助理相比,级别上已经高出两级。

对于一个明经科出身的人而言,在一年时间里猛跳两级,这是天大的幸运和天老爷的恩赐。

品行高洁的人往往具有如下特点:菩萨心肠、能推己及人。狄仁杰初到并州时就遇到一件别人的难事。当时的一位同僚要出远差,短时间内不能回来。但这位同僚有位老母,缠绵病榻。所以,这趟差事就成了此人的心病。狄仁杰得知此事后,向军政长官请求代替这位孝子。唐代不如今天,交通发达,出行方便。很多官员都不喜欢出远差,因为要长途跋涉,辛苦异常,不但没有油水,而且在路上或者是办事地点发生点什么事,家人一无所知。

军政长官蔺仁基被狄仁杰这一高风亮节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突然想到,这种舍己为人的美德应该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来才对。这么多年来,蔺仁基和他的参谋(都督府司马)始终闹着不愉快,双方的关系崩得吃紧,稍不注意,就会同僚反目。蔺仁基反省这件事,认为自己的确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由的对狄仁杰钦佩的五体投地,说:“狄兄弟的贤良,天下只有一人啊!”(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狄仁杰的人性美德使他赚足了声誉,他在并州十几年,并州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一把手是谁,但人人都知道都督府中有位菩萨心肠的狄老爷。多年之后,有人为明朝还活着的大太监魏忠贤修建祠堂,这使痛恨魏忠贤的人大骂修建祠堂的人不要脸。但675年左右的并州,百姓们也为狄仁杰修建了祠堂,却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指摘。这就是大公无私和唯利是图的泾渭分明的区别。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把本职务必要做好

把本职务必要做好我们在责难官场权术家时,必须要注意一个事实。任何一个被视为官场权术家的人都是才能卓越之辈,他们屹立多年而不倒,并不仅仅是靠谄媚得到上司的欢心。仅以唐朝的李林甫为例,在宰相位十几年,权倾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借助别人的力量

借助别人的力量武则天上位以后,因为心理需要,养了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武则天的感情生活十分泛滥,早年在跟唐高宗做夫妻的时候,她就跟外边的和尚薛怀义有过一腿,不过这薛怀义不知好歹,因为从一个混混儿变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武则天的乱麻

武则天的乱麻前面我们谈到过武则天身为一个女人皇帝,必然有男人皇帝不可能遇到的困境,要做皇帝时,汹汹的反对声浪扑面而来;坐稳了皇帝时,提心吊胆,深怕哪一天早上醒来发现龙椅上又做了个皇帝。年老快要死了,却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援手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