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把本职务必要做好
Posted 狄仁杰
篇首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把本职务必要做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把本职务必要做好
把本职务必要做好
我们在责难官场权术家时,必须要注意一个事实。任何一个被视为官场权术家的人都是才能卓越之辈,他们屹立多年而不倒,并不仅仅是靠谄媚得到上司的欢心。仅以唐朝的李林甫为例,在宰相位十几年,权倾天下。有人会说这人靠着阴谋诡计而得到的这份高汇报。其实,李林甫是个行政天才和理财能手,唐玄宗花钱如流水,如果没有李林甫的理财,大唐根本等不到安禄山起兵就会贫困而亡。从这一点来看,权术家大都有个最本能的特质:能把本质工作做的相当出色,狄仁杰也是如此。
狄仁杰675年调入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担任科员(大理寺丞),这是一份级别不高(从六品上)但权力却很大的职位。大理寺丞共有6人,分别掌管该机关的日常事务,并负责审判断罪之事。
力量越大,责任就越重。675年对狄仁杰而言是一个吉祥年,他终于可以在中央一展拳脚。而对唐高宗来说,却是个遭殃年。
如果不是老天偏袒,唐高宗李治根本坐不上龙椅。他在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里排名第九,在李世民嫡子中排名第三。李治的性格优柔寡断,智慧中下。对皇位而言,这是个绝望的位置。但是,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生性放荡不羁,居然要提前坐龙椅,被李世民及时发觉而废掉。李世民嫡子中排名第二的李泰野心勃勃,工于心计,冷酷无情,在李承乾被废后,他上窜下跳想要获得太子的宝座。李世民不能容忍第二个李承乾出现,于是把他赶出长安。可想而知,李世民在无计可施之下选择了李治作为王朝的下一任领导。李治主政不久,就患上了剧烈的神经性头痛,严重时,双目难睁,头痛欲裂,生不如死。
万幸也是不幸的是,他有位精明干练的皇后武则天,只要他的头痛病发作,批阅奏折的权力就交给武则天。当时,宫中对这位能干的皇后敬畏十足,称这两口子为“二圣”。
本年,抱头痛叫的李治居然想把国政放手给武则天,这种在法理和传统上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授权受到决策层的强烈反对,李治这才作罢。可就在这件授权事件不久,他的太子李弘莫名其妙的死亡,死因极为可疑,一些人猜测是有着曼妙身姿和虎狼野心的武则天用毒药制造了这起谋杀。
宫廷里潜伏的血雨腥风,狄仁杰一点都没有感受到。他当时还没有到可以闻听宫廷之事的层次,他也不想闻听,因为他很忙。
唐朝的国家监狱设置在大理寺下,如果大理寺负责审案的官员偷懒,政治又不清明,那监狱里的人就会呵气成云,滴汗如雨。狄仁杰初到大理寺去视察监狱时,就发现这里俨然是闹市区,只不过人人都在笼子里而已。
狄仁杰急忙扭头回去看案卷,发现几年前的案件居然还没有被审理。这是繁重的工作,也是对狄仁杰的鼓励。狄仁杰几乎是奋不顾身,废寝忘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历年积压的旧案处理完毕,同时也没有影响任何新案的诉讼期限。据后来大理寺的报告中说,狄仁杰在一年之内审理了17000余人,没有一人上诉。
狄仁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勇气和责任可以随意奇迹。然而奇迹往往使人震惊,继而不信。
676年,中央政府按惯例对政府官员进行考核(考课制度,每年一小考,三四年为一大考,共分九等),本年负责京官考核的是首席宰相(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刘仁轨此人是被人忽略的民族英雄。
上世纪反对日本的五四运动领导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给出生时的儿子起名傅仁轨,有人问他原因。傅斯年激动的说,中国第一个能把日本兵团全歼的,迄今为止只有唐朝的刘仁轨。
傅斯年所说的全歼日本兵团事件在历史上称为“白村江海战”,发生在665年。当时,唐军用武力把百济当成殖民地,日本与百济有双边友好条约,所以日本出动海陆两军,想把唐军从百济领土上赶走。唐朝远征军积极迎战,刘仁轨当时是远征军海军司令,就在白村江(锦江),他的部队与日本海军迎头相撞。刘仁轨当时手舞足蹈,说,“这真是天老爷让我这老头子发财致富啊!”经过四次激战,日本海军四战四败,刘仁轨抓住战机,对鬼哭狼嚎的日本海军发动总攻,就此全歼日本海军。
如果我们大致浏览中日战争交流史,就可以理解傅斯年激动的原因。中国跟日本两千年来大规模的战争交流有五次。一次就是白村江海战,中国全胜。第二次是元朝初年的忽必烈东征,结果惨败。第三次是明朝万历时期的抗倭元朝,双方打个平手,如果不是日本侵略军总司令丰臣秀吉暴死,那场战争的结果真不知会是什么样。第四次是清朝末年的甲午海战,清朝以绝对优势的硬实力完败,还赔了人家好多银子。最后一次则是上世纪的八年抗战,几乎整个中国被临时的并入日本版图。
只有唐朝让日本吃了一次大亏,白村江海战之后,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现代化。而刘仁轨功不可没,必须要彪炳史册。
不过,战功上的光芒万丈并不能代表他在见识上的缺陷。当大理寺把狄仁杰的建议考核标准拿到他面前时,刘仁轨只看了看名字,发现是新官,想都不想,就把建议考核上“第四等(中上)”给否了。
这一轻率的态度立即引来大理寺一把手(大理寺卿)张文瓘的质疑,张文瓘也是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初到大理寺时,不到十天,就把多年堆积下来的四百多疑案审理清楚。所以他和狄仁杰是同道中人,狄仁杰受到不公正待遇,就等于他也间接的受到了。
他问刘仁轨,您是拿什么标准考核的狄仁杰呢?
刘仁轨没有标准,只凭多年官场见闻的直觉,他回答,这小子是新来的吧,你们大理寺怎么把新来的人平定为中上,他开天辟地了不成。
张文瓘回答,狄仁杰是刚来不满一年,但经他手审理的案件人数已经超过17000人,而且没有一人喊冤,你说该不该给这样的考评?
刘仁轨大吃一惊,他想不到官场中还有这样勤奋工作的官员,急忙将狄仁杰的考级改成三级(上下)。
考课制度给狄仁杰显然是一种鼓励,自此后,他认为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是老天派下来担当重任的使者。他的心性正直,光明磊落在还不算太昏黑的唐高宗时期的官场受到了一致好评。而也正是他的这种性格,当遇到与其价值观相悖的事情时,往往会把法律看得至高无上,用冷酷无情来维护法律的尊严。
相关参考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
剩者为王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