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进谏要讲方法
Posted 狄仁杰
篇首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进谏要讲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进谏要讲方法
进谏要讲方法
狄仁杰在官场如履平地,但却看不到小人那种嘴脸,不完全迎合上意,也非完全指摘过失,他不会闹得双方都不愉快。相反,狄仁杰自有一套高明的方式方法。同朝的苏模棱、驱驴宰相等一班同事,与之比起来,光环黯淡得始终不成样子。
越没野心越升官
晚年的武则天身体状况很不好,经常跟病魔为伴,几次都走到了死亡的悬崖边上。年老多病的武则天对自己的身子骨还是很珍惜的,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他也希望能找到长生不老药,让自己永葆“青春”,永保富禄。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武则天命令西域和尚为她炼制长生不老药,西域和尚花了三年时间,在用掉了国家无数财产后,宣布长生不老药炼成,武则天吃完以后,觉得效果还不错,更加刺激了她追求长生的信心,干脆把年号也改了,以前叫圣历,现在叫久视,她她能长久地君临天下。
人到老年最怕寂寞,武则天的应对之策是天天在宫内请武氏子弟和二张吃饭,席间搞些诗文活动等等等等。总之,武则天在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自己在生活上的需求,打发她晚年的日子。
武则天的侧重点已不再是国事,但国事必须要人打理。此时,狄仁杰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武则天在狄仁杰身上看不到丝毫野心,把国事交给狄仁杰,她放心。
祸莫大于贪欲,福莫大于知足,这是古代许多先贤圣哲教给大家的一种处世哲学。俗话说:“知足者长乐”,这话同样适用于官场。
既然贪权揽势是致祸的缘由,知足知止就成了避祸的法门。不该伸手时不要伸手,应当驻足时就要懂得驻足,这样外可以少树敌招怨,内可以减怒保肝,既可平安于官场,亦可快意于人生,实在是养生全命的法宝。
狄仁杰对这一法宝了然于胸,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一副很满足很陶醉的样子,从来不会为了升官发财去干见不得人的事,巴结权贵走后门得来的官很可能只是暂时的,只有不表现野心而让君上赏识,这样得来的官才是稳妥的,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狄仁杰也确实升得很快,697年,狄仁杰任政治局常委(鸾台侍郎)、副总理(同平章事),698年,狄仁杰成为官吏考核办主任(检校纳言),700年,狄仁杰成为发改委主任(内史),三年中,狄仁杰的职位几乎是一年一迁,在这一时期的宰相班子中,狄仁杰是升迁最快的一位。
武则天信任并倚重狄仁杰,常呼之为“国老”,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被称作国老,但在整个二十四史中,最有份量、最有名望的国老,就是狄仁杰了。
按照武周的制度,宰相班子是要轮流在办公室值班的,武则天考虑到狄仁杰年事已高,特别强调他可以不用值班,由其他人代劳。她还告诫其他宰相,如果不是特别的事都不要去打扰狄仁杰。狄仁杰入宫见武则天时,武则天也要他不要下拜,她说:“看到你下拜,我就会感觉到腰疼。”有次狄仁杰陪着武则天玩,狄仁杰的座骑忽然像吃错了药一样受惊狂奔,武则天马上让太子跑上前去,抓住缰绳,让狄仁杰平安下马。这些都可以看出,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
给女人当差不容易,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手下为臣,更是艰难,谁不畏惧则天皇帝的严刑峻法铁腕无情?——她可是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能下手诛杀的啊。但是狄仁杰做到了,这里面,没有野心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历史上,还有个越没越野心越升官的典型例子。
隋文帝杨坚朝中的大臣韦世康,性格沉稳、谦和,在吏部干了十几年,隋朝险恶的政坛风波一概与他没有沾上关系。要问他为官的诀窍,很简单,就是知足和没有野心,他经常对家中的子弟说:“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意思就是说,钱财功名不要以为越多越好,做得差不多了就退了吧,年纪不要等到做不动了再说,只要有点病就该辞了。在官场上,韦世康曾一再要求辞职,但杨坚就是不答应,反而一再提拔,最后将他升到荆州总管这样的要职。要知道,隋朝的天下一共才只有四个总管,其他三个总管的担任者都是杨坚的儿子,只有韦世康一个外人,可见杨坚对他的宠信有多深。
有一位要人曾经说过,他一开始并没想到会当上那么大的官,后来却不期而然地当上了。有的人拼命追求,最后却身败名裂。其实在官场上,知足者不只常乐,还会常得,得到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会得到的东西。
相关参考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
剩者为王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