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聪明人不立危墙之下

Posted 狄仁杰

篇首语: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聪明人不立危墙之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聪明人不立危墙之下

聪明人不立危墙之下

唐高宗准备与吐蕃进行决战的677年,关中西部诸州政府按照中央命令强行征收赋税和加大兵役力度的执行。所以兵役,其实就是给国家当义务兵,运气好的还能活着从战场上回来,运气不好的,比如短命鬼或者是碰到李敬玄那样的半吊子指挥官,那只有死路一条。但政府逼迫得太紧,强行让人去当兵,当兵的不想去,于是二者就对立起来。对立到极致,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武装对抗政府。这些武装团伙虽然人少,但擅长游击战,白天在深山里睡大觉,晚上就出来四处抢劫杀人,搞得社会秩序极度紧张。特别是关中西部的歧州(治所陕西凤翔),高压政策把许多人都逼成了山上的土匪,政府有本事把这些逃兵逼成土匪,却没有能力搞定他们,受到祸害的只能是普通百姓。

狄仁杰到陕西凤翔后,深刻了解一个没有人性的政府不能成事,只能惹下大祸。他颁布命令,将捕获的逃兵全部释放,发给路费和粮食遣送回乡。又在各处张贴政府通知,允许在逃的士兵出首,那些已经成了土匪的也在列。不过,狄仁杰最后强调,如果还依然保持土匪的身份,那本官只能诉诸强大的武力,让你们身首异处,绝不宽恕。

中国的百姓有个良好的品德,但凡有一条活路,绝不会挺而走向当强盗。在狄仁杰的温和政策下,土匪逐渐减少,很快,歧州就恢复了秩序。

唐高宗看到了狄仁杰的工作报告后,大为高兴,拿着报告书给那些政府官员说,瞧,狄仁杰一出马,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其实,任何京官都了解这样一个常识:在地方上稍有点成就,一旦摆到中央领导人的办公桌上,那就是一件煌煌政绩。京官们没有这样的本事吗,当然有。但他离皇帝太近,而皇帝身边的事在天下人眼中是大事,可在皇帝眼中都是小事。聪明的官员把一件天大的事做好,皇帝也只是点点头表示认可,因为在中央,天大的事实在太多。这就叫习以为常。尤为重要的是,京官,特别是大官所做的事都是战略的,要很久后才能看到效果,当效果发生时,已经有很别的事把这效果掩盖了。而地方官所做的事只是执行命令,是实务,很快就能看到结果。这就是思想家和技术工人截然不同之处。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地方官最容易捞到领导眼中所谓的政绩。东周时,齐国地方上有两个行政长官,一个是即墨城的长官,另一个是阿邑城的长官。某天,齐国最高领导人把二人叫到中央,先对即墨城的长官说:“从你到即墨后,天天都有诽谤你的话传到我的耳朵里,可是我派人到那里去实地考察,看到田地不断开辟,人民富足,官吏清闲无事,国家东部因此得以安宁,可见你是一门心思在抓经济建设,根本没有时间来送礼。”于是就让即墨城的长官到中央来上班。而对阿邑城的长官说:“从你管理阿邑以来,天天都有赞扬你的话传到我的耳朵里,但是我派人到阿邑去实地观察,看到田地没有开辟,人民穷困挨饿。可见,你根本没有心情放在为百姓谋福上,全把心思用在贿赂我身边的人替你说好话上了。所以,我决定煮了你!”

据历史说,从此,齐国大治。

但是,你知道那个即墨城的长官叫什么吗?他后来到中央后有什么伟大功绩吗?没有!

并不是他品格和智慧退化了,而是在中央,人才济济,无数大事都是小事,很难做到鹤立鸡群。而在地方上,稍具备行政能力,再有一点责任感,就能做出政绩来。

680年,51岁的狄仁杰被调回中央担任户部度支司的长官(掌管政府预算开支)。683年,唐朝的政治生活大起波澜,唐高宗离世,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唐高宗在离开人世前,狄仁杰出人意料的被调出长安到宁州(治所甘肃宁县)担任刺史(军政一把手)。

所以说狄仁杰出乎意料的被调出,可能是他本人的请求。680年,狄仁杰再回到中央做官时就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唐高宗已经不是实质意义上的领导,唐高宗晚期,武则天把手已伸到了政府各个部门,培植党羽,唐高宗虽然还没有穿起寿衣,实际上已成了死人。所以,狄仁杰在682年左右,就请求到外任职。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暂时远离政治中心,因为暴风雨来了。

暴风雨在唐高宗死后不到两个月就呼啸而来,开动机关的是唐中宗本人。唐中宗是个好心肠的人,更是个重情的男人。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该进入政治场。他登基还不足一个月,就把老丈人封王。好心的大臣提醒他,这么做就等于在自己屁股底下放了个炸药。有人一直就盯着你的龙椅,你现在谨小慎微还不能使自己化险为夷,居然平地掀波澜,不是给人家把柄吗?

唐中宗充耳不闻,后来被人劝的烦了,居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天下是我的,我就是把龙椅让我给我老岳父坐,又如何?”这是政治白痴的标本,武则天心花怒放,她太喜欢这样的政治白痴了,叫来朝中大佬,把唐中宗从龙椅上轰下去。唐中宗如梦如幻,反问了一句:“我做错了什么?”武则天简直想把肚皮笑破,但在嘴上却说,“你想把李唐天下让给外姓人,这不是大罪吗?”

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政治话语,其实唐中宗说的没有错,天下就是我们老李家的,而现在我是老李家的代表,我想把天下让给谁难道不可以吗?所有的皇帝不都是把天下当成自己的财产吗?只是因为他遇到了武则天,所以他的几乎是玩笑话就成了真的。

武则天把唐中宗废掉后,又立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唐睿宗不是皇帝,只是个摆设,武则天成了实实在在的皇帝,只是没有举行皇帝登基的仪式。

这种政局上的雷霆之变让在京为官的人颤栗不已,而狄仁杰早就跑到地方上释放心灵了。他的神经没有受到任何压制,在宁州安分守己的做官,他实现了自进入官场以来另一项官场生存技能:君子尽量不要处在旋窝之中。

巨大的血腥旋窝正在慢慢形成,684年,即武则天立傀儡唐睿宗的那年阴历九月,扬州军政长官徐敬业宣布他有责任替李家向武则天讨要公道。徐敬业的爷爷李勣(本名徐世勣,因被唐高宗赐姓李,后又主动避李世民的讳,而称李勣)是武则天上位的功臣。当初,唐高宗想封武则天为皇后,所有人都反对。唐高宗求助于当时的军界大佬李勣,李勣举重若轻的说了句:“这是您的家事,你问别人干什么。”只这一句话,武则天成功封后。据说,李勣活着的时候对儿子说,徐(李)敬业这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将来让祖宗蒙羞的可能是他,如果你发现这小子稍有不轨,赶紧干掉他。

但不知为什么,李勣的儿子没有执行这一家训,因为有李勣那句一言九鼎的话,徐敬业在武则天的照顾下步步高升,最后到扬州做了一把手。他在扬州要求武则天把政权还给唐睿宗,武则天当然不还,徐敬业就在扬州宣布:对武则天女士进行的革命斗争现在开始啦。

结果,684年还没有结束,他的部队就受到武则天派来的野战军的毁灭性打击,徐敬业梦想中的宏图大业灰飞烟灭,他本人被杀还不算,他们老李家活着的全要去死,死了的挖开祖坟,挫骨扬灰。李勣的眼光真毒,看清了徐敬业这小子。而武则天更毒,几乎把恩人老李家灭绝了。

徐敬业事件直接导致了武则天执政思路的一个重大变化,这就是告密开始风行。武则天认为徐敬业只是正准备百花齐放的其中一朵,肯定还有无数朵花想要向她愤怒的绽放,她必须让这些花朵含苞时就被摧毁。中央政府官员人人胆战心惊,如同生活在鬼魅世界。

当整个中央政府官员都在战战兢兢度日时,狄仁杰却在宁州享受人生。他本就有执政才能,所以,他的政绩蒸蒸日上。甚至有当地百姓为他雕刻其英明治理的碑文,赞颂他的爱民如子和高超的治世能力。垂拱二年(686年)最后一个月,中央政府派御史郭翰来宁州视察,据说,当他进入宁州地界后,如同进入天堂。民风淳朴,经济发达,到处都传颂着狄仁杰的美名。郭翰到特使住所后,对同僚感叹说,狄仁杰真是好手,这样的人怎么能长久沉沦地方呢,我这次回去必要向上面推荐狄仁杰,让他最大限度的发光发热。

狄仁杰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赶紧去找郭翰。郭翰也赶紧迎接狄仁杰,并且时刻注意狄仁杰是否受到了感动,可惜没有。他总感觉狄仁杰吞吞吐吐,似乎有难言之隐。但狄仁杰愣是没说,只是说,其实发光发热在哪里都是可以的,未必非得去中央,到了中央固然发大光散大热,但地方上也需要光和热啊。郭翰认为这是谦虚之词,认为是狄仁杰来探口风了,当即就拍胸脯表示,放心,进中央的事,就包在我身上!

有时候,好心办坏事。或者说,你认为帮别人是在做好事,其实别人根本不这样想,而且还认为是坏事。《庄子》里有个寓言,说是三个大仙经常在一起,其中一个大仙叫混沌,特别以助人为乐事,总是帮助另外两个大仙。两个大仙某日商量说,你看馄饨,浑身上下连个眼都没有,多不舒服,咱们给他开凿几个,让能能听能见能吃,多好。二位大仙说干就干,趁混沌睡觉时开始给混沌凿眼,想给混沌一个惊喜,想不到只凿了一个眼,混沌“啊呀”一声归天了。

现在,狄仁杰就是混沌,郭翰以为是在帮狄仁杰,其实在狄仁杰看来,中央政治场是个大火山,现在正在喷发,谁进去,稍有不慎,那就是必死无疑。

不过,狄仁杰的权术沉默还有层意思,即逆来顺受。在几十年的仕途中,他学会了沉默的技巧,这种沉默技巧的玄机就在于,从来对任何命令和任何指示不做公开的抵制和批评,我只是旁敲侧击,如果你不懂,那我就按照你的一切去做。但如果你懂了,其实那也不是我的意思,而是领导你智慧过人。

直到狄仁杰进入中央担任建设部副部长(冬官侍郎)后,郭翰看到告密之风摧枯拉朽,狄仁杰谨小慎微时,才明白狄仁杰当时的话里之话。

这个时候,似乎已经晚了。但狄仁杰在火山边上冷静的等待着,只要有机会,他会立即离开火山边,离的越远越好。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援手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实力比磕头更有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找到进谏的角度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