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以个性引人注目
Posted 可汗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以个性引人注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以个性引人注目
以个性引人注目
武则天时代的国防部任务都不轻,河北更是个多事之地。狄仁杰与河北颇有缘份,先后几次来这儿,或视察工作,或领导工作,而每一次他都能在这儿给中央造成影响。狄仁杰深知,当官的,要让你的领导看见你,你得做够两点,一是以成绩说话,二是以个性引人注目。
突厥与李唐的前世今生
突厥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相当有来头的部族。相传其祖先是由狼喂养大的,因此突厥人自称狼种,血液里历来流动着彪悍的因子。他们历来的传统是打架打死了的记功,生病病死了的则没人会来瞅上一眼,跟汉族的重文轻武是两个极端。
突厥人的风俗跟匈奴回纥差不多,老爸老哥挂了,原来的后母或者是嫂子就可以堂堂正正地成为小兄弟的女人。即使从中原和亲过来的公主也不能免俗,比如唐德宗女儿咸安公主以和亲之名嫁给了回纥天亲可汗,不到一年,天亲可汗归西,咸安又嫁与天亲可汗儿子多罗斯可汗,再嫁多罗斯可汗弟奉诚可汗、怀信可汗,一辈子都献给了和亲大业,成为可汗们的御用老婆。突厥人的宣传口号是这样做可以有利于家族中劳动力的繁衍,而对于贵族来说,最重要的是可以维持血统的纯洁。至于丧葬,突厥人讲究人死后把尸体停在大帐中,子孙亲属们各自杀些牛羊牲畜,拿把砍刀把脸遮住,然后绕着尸体哭七圈完事。
隋唐交杂的时候,也是突厥胡气冲天的时代,东到日本海,西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是他们的地盘。李唐的开国皇帝李渊为了在中原站稳脚跟,还一度向突厥称过臣,他不是最高领导人,突厥可汗才是,虽然是名义上的,但也足见突厥的震慑力。
后来中原出现了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这情势才颠倒了过来。李世民上任之初就放出话来,说突厥人太野,专靠防守是防不住的,要把他打怕打狠。李世民在位期间从来没修过长城,与胡人比的就是武力。唐室名将李靖曾率三千铁骑直捣虎穴,大破突厥于阴山,正在喝酒的颉利可汗也成了唐室俘虏。
被李世民狠揍后的突厥很快四分五裂,顾杨民的对策是把投降的突厥人往内迁到中原地区,接受汉文化教化,给他们洗脑,以不至于那么野。突厥贵族则迁到长安居住,给其官做,以酒肉麻痹之。本来这计划挺好,谁想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却让情势发生了逆转。
639年,已经投降的突厥颉利可汗的弟弟结社,因为在长安城中没得到加官晋爵的机会,他不是嫌自己智商不足,而是嫌唐室太小气,这想法产生以后,越积越烈,并最终像个充满气的气球,爆发了,而且先期保密工作还做得不错。
某日李世民驾车去九成宫外,结社带着40多个同道中人,直接拿着砍刀向九成宫冲去,李世民在宫里玩,外面是大批卫士,然后就发生了血战。40多人显然干不过李世民的大批“鹰犬”,本着打不赢躲得赢的精神,结社迅速逃离。在中原大地上,突厥人显然没有那种来去如风的气势,不久就被一网打尽。这对李世民来说,其实也是小事一桩,比起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差远了,但这对于李唐和突厥人的关系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一部分脑袋缺氧的大臣提议说,还是把突厥人安置在塞外吧,让他们茹毛饮血,别来碍着我们升官发财。李世民脑子一热,同意了这个主张。于是,胡汉纷争又回到以前,多年来辛苦打下的成果瞬间灰飞烟尽,突厥人壮大以后,骚扰中原就成为他们亘古不变的国情。
唐高宗统治时期,介于李世民“天可汗”的余威,边境稍显安宁。武则天时期情势开始变化,一个突厥小贵族不安分了。这小贵族就是默啜,他爷爷不过是一个小官,到他老哥骨咄禄时,跟着别人造反,失败后逃入山中当强盗,渐渐聚起了一些流氓,有些突厥人也跟着他混,慢慢有点奔头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从一开始,默咄兄弟就不是什么好货。
骨咄禄开始在草原上抢,后来发展到河北抢。武则天开始没把这股敌人当回事,使其屡屡得手,结果大批人口牲畜都落到了骨咄禄手中。骨咄禄死后,默咄就自封为可汗,继续着骚扰武周边境的营生。
默啜比骨咄禄聪明的一点是,他阴阳两手都来,阴的是抢武周的钱,阳的是帮武则天讨叛。契丹人造反时,默咄就反过来揍了契丹人一顿,武则天一高兴,封契丹为可汗,承认了默啜的地位。
有功后的默啜的野心更加暴露无遗,天天找武则天要钱,他是希望武则天收他作义子的,儿子穷,老妈不罩着谁罩着。
这时候的中原,已经褪去了李世民“天可汗”时代的色彩,武则天对默咄也有点犯怵,这干妈当得尤其勉强。狄仁杰的心思,对于默咄这种人,始终都该防一手。早在狄仁杰在幽州当一把手的时候,他就考察过突厥的情况。697年十月,中央一纸诏书让狄仁杰回来当宰相,狄仁杰回去后立即向武则天提出加强边防,他说坚壁清野是必须的,修城池,整兵备,最好是让可恶的突厥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可惜武则天只顾着攘内了,没把狄仁杰这档子事当回事。
接下来,就是武延秀的事,默咄此时兵多将广,已经不把儒化的武周再当回事,就这样,这对干母子正式翻脸。
相关参考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把本职务必要做好我们在责难官场权术家时,必须要注意一个事实。任何一个被视为官场权术家的人都是才能卓越之辈,他们屹立多年而不倒,并不仅仅是靠谄媚得到上司的欢心。仅以唐朝的李林甫为例,在宰相位十几年,权倾
庐陵王还朝武则天迎接李显的行动瞒过了所有媒体和中央国务院工作者。698年三月,武则天命国防部参谋(职方员外郎)徐彦伯去往房州,以迎接李显两口子去洛阳治病的名义,秘密把他们迎回京师。当时朝廷诸王和武氏诸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