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庐陵王还朝

Posted 可汗

篇首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庐陵王还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庐陵王还朝

庐陵王还朝

武则天迎接李显的行动瞒过了所有媒体和中央国务院工作者。

698年三月,武则天命国防部参谋(职方员外郎)徐彦伯去往房州,以迎接李显两口子去洛阳治病的名义,秘密把他们迎回京师。当时朝廷诸王和武氏诸人都不知道这事,在保密工作上,武则天还是下了工夫的。

李显回宫后,武则天坐在小殿上,在面前垂下帘子,所有人都不知道帘后除了武则天外还有何方神圣。

接着武则天召入狄仁杰,对他说:“以前我们商量的立储问题,不是小事,朕下来反复思考,觉得你说得比较有道理,但是忠臣事主,必须要一心一意。今天朕把你请来,就是想再确认一下,你要知道,天下的安危现在就在你一人身上,如果你说得合朕之意旨,那当然好,如果不合,朕砍你脑袋。”

武则天这是要最后试一下狄仁杰的态度,他要的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狄仁杰。狄仁杰不是被吓大的,在他双管齐下的安排下,武则天很难不被打动,当此之机,只有维持原议,如果让武则天以为自己两面三刀,那自己也没法混了。

狄仁杰表现出很大义懔然的样子,慷慨陈辞:“理应把天下还给李氏,其他的任何提议都拉倒吧。”说到动情处,眼泪鼻涕是一块儿流。武则天见狄仁杰如此动情,自己也跟着动了恻隐之心。

武则天故弄玄虚地对狄仁杰说:“既然你那么相信李显,那我就把他交给你好了。”正在狄仁杰愣神之际,武则天面前的布帘徐徐拉开,走出一个人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显。

看到被废十五年的李显,狄仁杰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喜极而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个时候,李太需要这么一个人,天下太需要这么一个,他自己也太需要这么一个人了。

坚持原则的狄仁杰最终通过自己厚黑的手段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不过这还是第一步,与他的心理预期还有距离,狄仁杰还得演下去。

狄仁杰退到台阶下叩头,给武则天说:“庐陵王回来了,还没有人知道,陛下的暗箱操作一定会让人议论纷纭,怎么能使人信服?”

武则天心想也是,让太子到龙门住着,用完备的礼仪迎接他还朝,不久,朝廷和民间都悦服。

李显回朝后,武则天也在纠结,心里欲立武承嗣的小九九并没有完全散去,故而迟迟未确定李显的太子身份。好在,一个意外让狄仁杰立李显的太子梦最终成为了现实。

以前帮武则天打败过契丹的东突厥默啜可汗,为了跟武周政府回深关系,亲自上表请求认武则天为干妈,还准备搞下和亲,维持两个邻居睦邻友好的关系。武则天也不想在自己任内,边境沸沸扬扬不得安宁,因此答应了这门亲事,派武承嗣的儿子武延秀去草原上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儿。

698年六月,武延秀到达草原。默啜可汗在查明武延秀的真实身份以后,非常恼怒,给还没认的干妈武则天写信说:“我给女儿求亲,是想把女儿嫁给李唐天子之子的,武延秀是李唐天子之子吗?我听说李唐皇室的人都被你宰了,现在只剩下李显和李旦。我们突厥人世受室皇恩,李唐有难,我们不可能不两肋插刀。你再这样干,别怪干儿子对不起了,我们马上发兵帮两位皇子登基。”

默啜可汗不是吹牛皮的,说完这话立马翻脸,让拿着圆月弯刀的突厥战士去河北打游击,给武周边防制造点麻烦,同时,把武则天送来的“女婿”武延秀给扣作了人质。消息传来洛阳,长期做着太子梦的武承嗣彻底虾米了。

当然,早在李显回朝的时候,武承嗣就觉得自己和太子之位绝缘了,一直郁闷得要死。这会,儿子又落在了突厥人手里,人生仿佛一下子变得毫无意义,急火攻心之下病魔找上门来,武承嗣自己把自己了结了。

武承嗣没了,天下交给武家的希望就完全不现实起来,最现实的还是赶紧在李显和李旦中挑一个。李旦深明大义,表示不当皇帝,把自己排除在了武则天的选择题之外。这下,原本的多项选择题一下子变成了单项选择题,除了李显,武则天没有第二个答案。

这年九月,武则天正式册立李显为太子。狄仁杰和众大臣一直以来努力的事,曙光初现。不过,李显这事摆平了,默啜可汗那事却还绷着呢。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实力比磕头更有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找到进谏的角度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剩者为王

剩者为王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