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要有自污的本领
Posted 狄仁杰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要有自污的本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要有自污的本领
要有自污的本领
领导最怕手下人什么?功劳太大,影响力太强。还有一条就是:拉帮结派。第一条很简单,功高震主,没有哪个领导喜欢手下比自己强。至于拉帮结派,在强势领导人眼中,就意味着是要跟他分庭抗礼。所以,聪明的权术家会拿出十二分精力来避免领导对自己有这两方面的印象。
中国历史上功勋卓著而又保身有道的人就非安史之乱后的郭子仪莫属,用唐德宗的话说,郭子仪对大唐有再造之功,平定安史之乱,让大唐恢复生机。就连老郭的儿子都对李家的公主说,要不是我老子,你家早完蛋了。郭子仪是个人精,知道自己有成就同时也就有危险。所以,他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让领导对自己放心。
老郭的住宅建在京都亲仁里,其府门经常大开,不管是谁都可以随意出入,他的手下来他家的时候都随便的好像在自己家一样。
郭子仪家中的子弟们就劝他说:“您这么显赫的人怎么能够容忍随便什么人都出入住宅呢?您看历史上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如伊尹、霍光都不会这么做。”
郭子仪不以为意,回答说:“我这么做当然有我的道理,我的品级已经这么高了,如果真像你们说的那样,筑起高墙,关紧大门,那要是有人想要报复我,很容易就会捏造出我的种种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状来。现在这么坦坦荡荡的,别人就是想捏造也没办法啊。”
不仅郭子仪自己很注意平常的细节,因为他会做人,很多人也愿意帮助他消除功高震主的影响。
唐德宗刚刚即位的时候,为了树立权威,对各方面很是抓紧,刑名非常严苛,当时满朝文武都十分小心,唯恐触了新领导的霉头。
德宗皇帝在为唐代宗服丧期间,曾经下令,禁止在此期间屠宰牲口。结果郭子仪手下的一个仆役不清楚这种大事,自行宰了一头羊羔,触犯了这条禁令。
这事被当时的金吾卫将军裴谞知道了,马上就去报告给了唐德宗。有人就对裴谞打小报告的行为很是不齿,直接问他:“郭令公对国家社稷有大功,你就不能给他一点面子,将这事压下来吗?”
结果裴谞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他说:“我这么做正是为了郭令公好啊,你想啊,当今皇上刚刚即位不久,对于权势很大的臣子必然是有些不放心的,尤其是郭令公这样的,更是会被认为是党羽庞大。我这次检举了郭令公的小过失,正是表明郭令公并没有仗势结党。于我来说,对皇上尽了臣子之道,对郭令公也尽了维护之情,恰是一举两得啊。”郭子仪知道这件事后,猛拍大腿,评价裴谞说,这是个有思想的人啊!
至于拉帮结派,唐德宗有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干掉造反的军区司令容易,要让下属不搞团伙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实际上,拉帮结派现象在历朝历代的官场都有,只是轻重不同。拉帮结派就意味着,大家可以互相照应。比如哪个部门有肥肉,部门的主管肯定要留给兄弟。皇帝让你推荐人选,许多人都第一个会想到好兄弟,结果,通过各种复杂的“礼尚往来”,大家就都站在一个水平线上了,上面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领导。
狄仁杰从河北安抚使任上被调到中央担任宰相,完全是他好朋友娄师德的功劳。
娄师德是河南原阳县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在别人的印象中,娄师德性格温顺,不急不躁,像只步入晚年的老猫。娄师德进入官场后,就把“低调做人”当成是人生指示牌。娄师德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唐朝西北边疆任职。唐朝在边疆重地都设置都护府(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都护府的长官大都是军人出身,娄师德以一个文人到边疆,在打架上是生手。但他清楚如何让边境安宁。在非公务时间,娄师德一身农夫装扮,亲自到田地里和士卒犁地开荒,引水灌溉,中央来人检察工作,老娄就在地头接见,搞的中央检察员直吐舌头,不敢确定这就是那位封疆大吏娄师德。娄师德从来不管别人对他身份与行事不符的指责,他的主张就是,边境这块是非之地,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滔天大祸,就必然要成为战场。很多时候,打仗就是打后勤。尤其是防守方,只要后勤保障充足而及时,冷兵器时代,一般不会落败。后来西北边疆烽火突起,娄师德和敌人进行了八次会战,八次全胜。这跟他平时的“田舍翁”作风是有直接关系的。
武则天建大周政权后,将这位老实巴交的娄庄稼汉召入京城,担任要职。娄师德本性不改,永远是不紧不慢,不愠不怒。某一日,天才刚亮,朝廷中的文武官员纷纷鱼贯着踩着点上朝,而娄师德便也置身于这群“上班族”当中。
这么的一路走着,娄师德便碰到了一位同僚,既然碰上了,作为同朝“上班”的同事,当然不能当做没看见,于是互相打了招呼后开始结伴而行。
娄师德走起路来缓缓悠悠,慢慢吞吞的。相对的,他那位同僚就显得性急多了。
一个性子缓慢,走路一步三停的人,配上一个性子急躁,两脚迈动得如同鼓点般的同伴,这情形就别提多别扭了。只见同僚每走出几步都要回头等一等他,其望眼欲穿之相,实在叫人目不忍睹。时间越来越临近上朝的正点,眼见着就要迟到了,他的同僚终于忍不住了,回过头指着娄师德吼道:“你还想不想上班了,照你这速度,庄稼都长出来了。你还真不愧是个只配种地的家伙啊。”
受了辱骂,娄师德并不恼火,反而笑眯眯的回答说:“不错,不错,其实我还真就是个种地的出身,不过,若是没有我这样的种地的,哪来你们这些吃粮的呢?”
又有一回,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一把手(刺史),饯行宴上,娄师德对他老弟说:“我现在在京城做着大官,你又是州长,咱们娄家可谓是荣宠之极,你到任后如果跟人产生矛盾,别人咒骂你,你该如何做?”
他弟弟自认为在为人上并不比哥哥低到哪里去,满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就是别人把唾沫送到我脸上,我只是把它擦拭干净,所以老哥你放心,我把低调进行到底。”
正当他对自己的回答洋洋得意时,娄师德愀然变色,说:“你看,你看,这正是我为你担心的地方。”
他弟弟大吃一惊,想不到低调到如此境界,仍然会被人认为是张狂。真是山外有山,他急忙请教老哥。
娄师德面授机宜道:“别人向你脸上吐口水,就证明他非常愤怒你,如果你把唾沫擦了,那就是火上浇油。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都别做,微笑着,让唾沫自己风干。”
成语“唾面自干”的“娘家”就在这里。
狄仁杰和娄师德是在河北维稳时认识的,虽然时间不长,但高尚的品格让二人加速度的走到一起,二人在感叹相见恨晚的时候已成了莫逆之交。娄师德回到中央后,就向武则天推荐了狄仁杰,把狄仁杰夸成了人间极品,如果狄仁杰不做宰相,日月都羞愧散发光芒。武则天默许后,娄师德认为此事已内定,就给狄仁杰写了封报喜信。
狄仁杰看到信后,先是欢喜,接踵而来的就是恐惧和对娄师德轻率行径的惋惜。他在给娄师德的感谢信中,以一个权术家的精密思维说道:“老兄你这件事办得可真有点欠考虑。皇帝是什么人?谜一样的眼睛能看透一切,难道你就不怕他说你结党营私,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吗?这个罪名,无论是你和我都是担待不起的啊。”
娄师德受到信时,狄仁杰已进了洛阳,正在准备走马上任。娄师德认为狄仁杰太大惊小怪。皇上英明神武,难道还看不出谁是结党谁是真心为他推荐人才吗?
狄仁杰受的罪太多了,磨难能让一个人意志坚强,当然也能让人敏感多疑,谨小慎微。他以权术家的思路来考虑这件事,最终下定决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必须要杜绝一切可能潜在的危机。
如何杜绝?当然是装糊涂,恩将仇报啊!
狄仁杰上任不久,就对武则天说,娄师德这人当初在边境跟泥腿子们种地,种得很有成绩,应该拿下他的宰相之职,让他去边疆效力。武则天微笑,不理他。狄仁杰就加大攻势,只要有机会,就在武则天耳边说娄师德不适合做宰相。终于有一次,武则天不能忍受狄仁杰的忘恩负义了,就问他:“你觉得娄师德这人有知人善任的本事吗?”狄仁杰大言不惭地回答:“在边境种地、领兵打仗还成,可说他有知人善任的本事,臣真是没有这样的眼力。”
武则天心有所喜,但却一脸严肃的说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推荐的。你怎么能说他没有知人善任的本事呢?如果你这样说,是他错了还是你错了呢?”
狄仁杰放下心来,假装感慨了一句:“啊呀,娄师德真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我真是错怪他了。”
武则天哈哈大笑,终于对狄仁杰和娄师德是否同党的关系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狄仁杰也通过这一诡异的官场招数躲开了暗礁。
狄仁杰传记的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狄仁杰在“自污其身”,摇身变成一个不识好歹的政客,而当武则天释下心中疑虑,把他本就知道的真相告诉他时,他又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变回“谦虚耿直”的原形。这是多么具有伟大而又圆滑的权术,但实际上,狄仁杰并不是“自污其身”的开山祖师,在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而且做的并不比狄仁杰差。
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王翦就是一个“自污”高手。
秦国在开动灭楚战争前,王翦要求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把军队主力60万人都交给他。这可是当时世界上最能打的一个集团军群,谁拥有了它,谁就能拥有世界。秦王当然不放心,但为了灭除,也只能让王翦带走。王翦为了让秦王放心,临行前拿着酒杯,先祝秦王万寿无疆,然后说,大王请饮了这杯,臣才敢提一些小小的请求。
秦大王一饮而尽,就问,将军有什么话要说呀?就见王翦从袖中取出一片竹简,恭恭敬敬地递给秦大王,说,想请大王把这些田宅赐给咱们家。
秦王一看,上面开列咸阳城外的几处良田美宅,就哈哈大笑说,老将军若能得胜回朝,楚国的家当都是咱们的啦,所有的荣华富贵,咱都愿意与您分享,这点田宅有算什么呢?
王翦说,唉,臣老了,这就像风中的烛光,说闭眼就闭眼啦。咱就想啊,不如在臣看得见的时候,请大王多多地赐给臣一些良田美宅,好作为子孙的产业,这样,咱的子孙就能世代享受大王您的恩德了。秦王大笑,同意了。
大军队开出函谷关,刚扎下营盘,王翦又派人向秦大王索要咸阳城外的几处园林。蒙武一看,非常纳闷,心想,这老家伙可够贪的哦,就不冷不热地说,老将军,您的请求是不是太多些啊?
王翦笑一笑,不言声,过了好半天,才说,咱看你人不坏,就偷偷地告诉你,这也利于一路上咱们俩的精诚团结。您看噢,秦大王这人,性格刚强凌厉,而且多疑,眼巴前,他将精兵六十万交付与咱,就是倾全国兵力托付给咱了,大王他睡不着觉,咱也睡不着觉啊。
咱就想啊,咱多多地索取田宅园池,谎称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不就是要安大王的心嘛。这要地也有讲究啊,咸阳城外的最好,大王眼皮子底下,咱能怎么样?这样一来,大王他睡得着觉,咱也睡得着觉啊,否则,武安君白起,就是咱的榜样啊。
蒙武一听,倒吸一口凉气,说:老将军您真是高明,咱不服不行。不用说,回头上下级配合非常好,大将军王翦小用计策,不出一年,将项燕打得大败而逃,打这以后,离楚国灭亡就不远了。也许正得利于这种“自污”的权术,王翦才得以在封地寿终正寝。
实际上,狄仁杰虽然成功的避开了在权力场上的第一个暗礁,但如果不谨小慎微,如履薄冰,那他可能在接下来布满暗礁的官场中触礁身亡。
他知道,自己要小心,十二分的小心。
相关参考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
剩者为王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