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女皇时代终结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女皇时代终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女皇时代终结
女皇时代终结
张柬之等人成功发动政变后,李旦等人也在扫荡二张的余党,其兄弟张同休、张昌期、张昌仪皆被斩。随后,兄弟五人的首极被挂在了洛阳天津桥南,供世人观瞻品评。
事情到了这一步,武则天就不得不考虑还政于李显的事了,何况,她的寝宫一直在张柬之等人的重兵包围之,她就真是金轮王转世也已无力回天,她必须走下神坛,必须的,没有第二个选择。
第二天,武则天被迫下诏让李显监国,诏书中有“朕方资药耳,冀保荃和,机务既繁,有妨摄理,监临之寄,属在元良,宜令皇太子显监国,百官总己以听。朕当养闲高枕,庶获延龄”等句。意思就是说我老人家年老体衰了,现在只能靠药物过日子,这种情况的确不适合再当皇帝,繁重的国事就交由太子代为处理吧,我天天睡着养病就行了。估计这会儿武则天连笔都拿不动,这封诏书大概也是出于张柬之等人之手。
张柬之也很高明,知道武则天没法子挽回局面,干脆让她一步步走下神坛了,如果让她一下子就将皇位传给李显,君临天下十五年的她未必能一下子接受,搞不好还会因此一命呜呼。那最好让她自己找个台阶下吧,心理上的打击小一些,病体也就恶化得慢一些吧。
不过武则天好像很快就想通了,李显监国的第二天她就下旨传位于李显,。正月二十五日,李显正式即位,不过暂时没有恢复李唐的国号,从名义上讲,他还是武周的皇帝。
即位第二天,李显开始张罗给武则天搬家,毕竟长生殿是帝王寝宫,武则天不是皇帝了,她就得挪窝。武则天的新家是上阳宫,这里就是她奶休后的居所,被迫的。
武则天搬家那天,王公大臣们个个载歌载舞,唯独姚崇哭得死去活来。其实说来,在这次政变中,姚崇也没少出力,按理说他应该高兴才是,张柬之和桓彦范也作此想,就问姚崇:“你这不是前后态度不对吗?咋的了?”
姚崇装模作样地说:“我们君臣那么久了,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我能不难过吗?当初我和你们一起诛杀二张,那是为臣之道。今天以泪辞别旧主,这也是为臣之道。我就是因此获罪,也是心甘情愿啊。”
不得不说,狄仁杰的权术套路,得其真传者唯有姚崇,张柬之等人无非都是狄仁杰的棋子而已。姚崇大哭,不是获罪,而是绝佳的保身之策。
上位之后的李显并不圣明,之后尽管也重用张柬之,但更多的则是敬而远之。武三思有当皇帝的野心,李显却亲而近之,允许他自由出入后宫,和韦皇后一起玩牌,自己在旁边观战。
张柬之等人自恃功高,常痛谏李显杀掉武氏旧党,称:“武氏纂权时,李氏家族差点被诛杀殆尽。现在赖天之灵,陛下才得以重归大位,可武氏一党仍然身居高位,飞扬跋扈,这哪里是天下人愿意看到的呢?我们所以没有杀掉他们,是想让陛下来完成这个任务,以重振天子之威。没想到陛下对他们反而这样纵容。如今大势已去,如何是好。”
朝堂之上,张柬之五人形成一党,武三思及其走狗形成一党,剑拔弩张。这时,有个贪赃枉法的官僚郑音找到了武三思,见面后,先是大笑,再是大哭。武三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其原因。郑说:“刚见大王之时,是为大王即将遭到灾祸灭族而悲哀。后来笑的是为了大王得到我而笑。大王虽然受宠于天子,但张柬之五人位居相位,胆略过人,废太后都易如反掌。大王您认为您的权势与太后相比,孰轻孰重?他们五人对您日夜切齿,恨不得吃掉大王,大王性命危如累卵却不自知,我为大王深感寒心啊。除非大王用我,即可避掉此祸。”
这姓郑的口才十分了得。武三思听话地串通上韦皇后,日日夜夜在李显面前说张柬之等人的坏话,称其“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昏聩的李显竟然听信了武三思及韦皇后之言。不过武三思也看到张柬之等人位高望重,而自己的名声却是粪坑里的石头,如果公开下手,必然不被天下人所容,于是给李显出谋划策说:“不如封张柬之等五人为王,免掉他们主持朝政的权力,表面上他们不失为尊宠功臣,实际上却没有了丝毫实权。”
李显一听,这法子高明,马上照办。于是,在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某一天,李显下诏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旭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玮为博陵王,罢去了他们的官职,赐以金帛鞍马。
一天之内封了五个王,表面上皇帝对他们荣宠之极,可实际上他们却从此与朝政无缘。朝中大臣已尽归于武三思了。这一“温柔一刀”砍下来,往往也是结局最凄凉的开始。不久,张柬之五人就一起被武三思借口谋反,搞死。唯有姚崇,因为当初那副哭相,给人造出他是被逼的假相,之后又主动出走京城,把功劳让给了张柬之,绝不给人一种功高震主的感觉,再者远离政治旋涡,也免了是非缠绕,结果姚崇平安活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上位,还与宋璟一起,精心策划了开元盛世。
回过头来看李显,705年二月初四,李显正式下诏改国号为唐,他为唐中宗。李显也得以成为历史上罕有的两次当上皇帝的人,至此,李唐才真正又回来了。
既然李唐复辟,那以前武周的那一套制度就都得废除,于是李显下旨:恢复李唐的社稷宗庙、旗帜、服色,限制武家宗庙的规模。重新定都长安、洛阳为东都。废除武则天独创的汉字,只保留一个“曌”字,也就是她的名字。调整佛道二教的地位,道教居于佛教之上。
一切都恢复到了李唐时期的状态,武则天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心如刀绞,然后,她病得更加沉重,头发全部变白,皱纹也更加深了,原来热衷于美容的她,现在也懒得疏妆打扮,形象一落千丈。几乎在一夜之间,武则天又苍老了十几岁,时局刻画在她脸上的,只有了憔悴和衰老。
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熬不住的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享年八十一岁。
至此,狄仁杰导演的那出政治大戏,成功落下帷幕。凭借生前身后的表演,狄仁杰也赚足了读史人的眼球,许多人都认为李氏复国,实导源于狄仁杰。李显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导演,上位以后就追赠狄仁杰为司空。唐睿宗李旦即位后,又把狄仁杰的尊号拔了一截,封其为梁国公。唐玄宗上来后,竟下诏将狄仁杰配享中宗庙廷。而到了唐德宗时期,狄仁杰已能跻身唐初名相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之列,成为大唐皇室的上等功臣了。
相关参考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酷吏素描武则天的告密大革命时代,由于告密之风愈演愈烈,“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有的悲观大臣每上朝前就与家人诀别:“未知复相见否?”有冤狱自然就有制造冤狱的人,我们称这些人为酷吏。酷吏
以个性引人注目武则天时代的国防部任务都不轻,河北更是个多事之地。狄仁杰与河北颇有缘份,先后几次来这儿,或视察工作,或领导工作,而每一次他都能在这儿给中央造成影响。狄仁杰深知,当官的,要让你的领导看见你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