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宁与鬼斗,不与人斗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宁与鬼斗,不与人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宁与鬼斗,不与人斗

宁与鬼斗,不与人斗

687年,狄仁杰在建设部还没有完全熟悉,山东、河南一带就爆发了饥荒,狄仁杰热情的要求到这一地带进行安抚工作。第二年的六月,狄仁杰通过开仓放粮和温和的文治妥善的解决了这一代的社会秩序。正是在本月,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江南道巡抚大使,前往江南,开始了他的江南“斗鬼”传奇。

武则天派狄仁杰到江南的官方理由是“移风易俗”。众所周知,唐朝时江南仍然有楚国遗风,是个神鬼世界,百姓只敬畏两种东西,一种是政府官员,另外一种就是稀奇古怪的神仙。为了让神仙知道自己的崇敬之情,江南各地都建有各种供奉神仙雕像的祠,长安方面把这些多如驴毛的祠称为淫祠,“淫”就是太滥的意思。

唐朝时江南的“淫祠”滥到什么程度,恐怕北方人到此地会瞠目结舌。理所当然有的是,一些被官方认可的神仙或者是圣人的庙宇,比如孔老二、老子、玉皇大帝、千奇百怪的佛。然后就是一些历史人物的祠堂,比如伍子胥、项羽、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越王勾践、春申君、赵佗、马援。唐朝中后期,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雕像也被江南百姓供奉起来。由此可以看出,江南百姓信仰历史人物,不分是非黑白,只要历史上有这样的人,拿来就信。还有一种祠堂就滑稽可笑了,比如流行了多年的“琵琶”神。本来只是个书生在一次游览山寺时,见寺中无人,信手涂鸦,在墙壁上画了一只琵琶,山僧回来后,戏言为“恐是五台山圣琵琶”,而当地人就信以为真,传说甚有灵验,于是形成宏大的崇拜风潮。江南民间还有茅将军信仰。据说有人从舒州到桐城,突发暴病,有个自称是茅将军的护送至目的地,并医治好了此人的疾病,这人感念之下就立祠祀之。结果后来很快就流传开来,凡是有村落之地,都有茅将军祠。史料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使人啼笑皆非。一位中央官员到江南视察,地方官员陪同到暂住地,中央官员走到一房间,看到门边有个小祠,上面供奉着一神,地方官说,这是酒库,那神则是杜康。来到茶库,则又供奉一神,回答是陆羽(写过《茶经》)。走到肉库,也有一神,说是“蔡伯喈。”(蔡伯喈就是蔡邕,东汉文学家,不知怎么会跟肉神扯上关系。)中央官员听后,哈哈大笑,说,这个神不必了吧。

由此可见江南百姓崇神之滥。

九百多年后,有人给活着的魏忠贤建祠堂,儒家门徒破口大骂那些人是在谄媚魏忠贤。实际上,在当时唐朝,特别是在江南,为活人建祠堂如同盖猪圈那样被视为理所当然。人们对那些在当地政绩突出或对当地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慷慨的流露崇敬之情,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和感谢他们,而建立各种各样的生祠、祭庙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狄仁杰后来在魏州进行开明政治时,就有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人有信仰是好事,但拿过个东西就信,显然不是纯粹信仰,而是盲目的狂热。淫祠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有时候,为了祭祀一位“大仙”,老百姓连成熟的庄家都不顾,任凭烂在地里。富人成为穷鬼,穷的破产,导致了社会上高危分子增多。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狄仁杰才心甘情愿的被武则天派到了江南。不过,政治家做事永远都是阴阳并举。武则天的“阳”是让狄仁杰去移风易俗,“阴”其实就是去维稳。

四年前,徐敬业将军在扬州武装反武,虽然瞬间失败,但武则天对江南的政治气压温度仍然心神不宁。徐敬业发动那场革命时,江淮一带大多数政府官员和皇室成员都有参与。徐敬业失败后,一些徐敬业的追随者隐藏在当地民间,有些同情那场革命的官员仍然在当地任职。也就是说,江南各地政府中有许多内鬼或者是定时炸弹,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再次充当救世主和爆炸。理性十足的武则天在685年就准备派使者带领一支训练有素的特遣队到江南各地搞“清雷行动”。然而,稍对武则天阴狠性格熟悉的人就能认识到,“清雷行动”很可能是一次地毯式屠杀。所以,当时的许多官员都反对武则天这样做。武则天的确没有派遣使者到江南,但不是因为反对意见起了作用,在独裁者的性格里,即使是不同的建议都被视为背叛,何况是和她截然相反的意志。导致武则天没有派遣屠杀队到江南的原因是她在中央政府的执政身份遭到质疑。从685年到688年,武则天不得片刻清闲,一门心思用酷吏对付反对她和被她认为反对她的人。

武则天为什么要派狄仁杰到江南,当然是因为狄仁杰这些年太沉默了。仿佛他自己把自己给吞噬了一样的悄无声息。朝堂之上再也见不到他声色俱厉的提出维护法制的主张,权力角斗场中,永远看不到狄仁杰的影子,他如同隐形了一样。只是有人偶尔能在官场上看到他的升迁表,突然才想到还有狄仁杰这个人。没有人曾经想过要拉拢他,更没有人把他视为敌人,他似乎一直在地方,突然出现在中央,而突然又不见了。

武则天看中的就是狄仁杰这一优秀的品质,他不属于任何派别,甚至连武则天本人都不认为狄仁杰是自己的亲信。狄仁杰就是个世外之人,是纯粹的政府官员,他中庸的极致,沉默的极致,要这样的人给自己办事,任何人都不会担心发生意外。

武则天找到狄仁杰时,正是狄仁杰从山东一带赈灾风尘仆仆而回。武则天对他先说了些官话,然后就进入正题:“有小道消息说,徐敬业那厮并没有死。据说他初起兵时曾找了一个替身,他逃跑时,中央军抓到的是他的替身。现在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我要去江南,一方面是维稳,一方面就是寻找徐敬业。”

狄仁杰当时乐不可支,昂首独步的来到了江南。

既然官方的说法是,移风易俗,狄仁杰没有理由不大张旗鼓的移风易俗。整顿各地淫祠的计划立即加以实践。这其实是一场战争,狄仁杰要和鬼神交战,更要和鬼神的帮凶——那些狂热的百姓交战。狄仁杰的作战思想极为简洁——把被视为的淫祠全部拆除,对于祠里的神仙而言,这就是一次针对他们的“强拆”运动。神仙的帮凶们大怒若狂,用生命来保护他们的神仙巢穴。狄仁杰突然收起了仁慈的面孔,换上冷酷无情的面具,军队出场,神仙们的巢穴立即灰飞烟灭。

很多伟大人物做的事在当时都被人诟病,这是因为伟大人物往往比普通人走得更远,他们深谋远虑,不计较自己和别人的得失,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加到别人头上,牺牲别人,可能还牺牲了自己,但却为后代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狄仁杰当时在江南百姓的心目中纯粹是个狗官,但手上没有枪杆子,只能任由狗官搞强制拆迁。终唐一朝,江南的淫祠民俗,甚至可以称为淫祠文化一直没有间断,狄仁杰在江南百姓心中的形象从来就没有高大过。

其实,我们今天来看,狄仁杰的这种“暴力拆迁”有着多么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淫祠”对社会生活的危害,我们前面已讲过。单就“淫祠”里供奉的大仙本身,就很是个问题。

比如祠主之一的周赧王。周赧王是东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在位时从来没有做过一件露脸的事,不知江南人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位空留其名的国王请进祠里。再比如祠主之一的赵佗。他是趁秦末大乱而背叛秦朝在岭南自立的国王,后来还脱离西汉,割据一方。这在大一统的唐王朝,显然是个不小的政治问题。还有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靠着丧尽尊严的手段大仇得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人们去敬仰的对象。另外还有一位几乎成了江南人民的耶稣,他就是项羽。

项羽是位英雄,在与秦王朝武装对抗的过程中,只有项羽最热情,功绩最大。他有着平常人的真挚情感,对下属和爱人真心实意。但他同时也是个残暴不仁的野兽,在战场之外杀人屠城,更要命的是政治门外汉,最终败给刘邦。然而在百姓心目中,他永远是个英雄,虽然失败了,也是个失败的英雄。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绕过“成败论英雄”定律的人。对这样的人,人们除了崇拜,就是狂热的崇拜。狄仁杰在强拆项羽的祠堂时,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但狄仁杰有办法。按照儒家的“正名”理论,想要击垮一个人,先让他在名誉上受到损害。狄仁杰写了《檄告西楚霸王文》,这是篇写给鬼却是给人看的正襟危坐之文:

鸿名不可以谬假,神器不可以力争,应天者膺乐推之名,背时者非见机之主。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任赵高以当轴,弃蒙恬而齿剑。沙丘拼祸于前,望夷覆灭于后,七庙堕圮,万姓屠原,鸟思静于飞尘,鱼岂安于沸水。赫矣皇汉,受命玄穹,膺赤帝之镇符,当素灵之缺运。俯张地纽,彰凤举之符,仰缉天纲,郁龙兴之兆。而君潜游泽国,啸聚水乡,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莫测天符之所会,不知历数之有归。遂奋关中之翼,竟垂垓下之翅,盖尽由于人事,焉有属于天亡!虽驱百万之兵,终弃八千之子。以为殷鉴,岂不惜哉!当匿魄东峰,收魂北极,岂合虚承庙食,广费牲牢。仁杰受命方隅,循革攸寄,今遣焚燎祠宇,削平台室,使蕙绵销烬,羽帐随烟,君宜速迁,勿为人患。檄到如律令。”

狄仁杰说,你项羽没有头脑,只用蛮力,靠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成就名声。事业顶峰时手中百万强兵,可临死时,连八千江南子弟都无法带回。你还有脸在这里享受百姓的香火吗?!

按狄仁杰之意,项羽根本不配享受后世百姓的爱戴,因为他就是个嗜血狂魔,诅咒这样的人下十八层地狱还犹恐不及,居然把他放在神圣的位置上,简直岂有此理。

在舆论与武力的珠联璧合下,项羽祠瞬间被夷为平地。

狄仁杰在江南与大仙和百姓发动的这场战争最终以狄仁杰的完胜结束。

十分可疑的是,狄仁杰在一个多月后回到中央,任何史料都没有提到他另外“阴”的任务,寻找徐敬业、整顿江南官场。

这是一件历史谜案,不过,狄仁杰回到中央后立即就被武则天任命为文昌右丞(执行机关尚书省宰相助理)。从这一点看,狄仁杰此次的成绩让武则天很满意。但到底是哪一种任务,不可得知。

狄仁杰不喜欢这个职务。因为它的职责使拥有它的人必须要在政治运作中有所作为。这是狄仁杰不能接受的。狄仁杰当然知道,即使一个精力充沛,头脑精明的人做事难免有差池的时候,想要没有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去做事。

他请求外调,期盼能再次离开暗流涌动的政治场。长久的政治阅历使他成了个善窥风向的权术大师,武则天仍然在使用酷吏的工具进行血腥的清洗,中央现在成了是非之地。他善于躲避风险,只有当风平浪静时才肯扬帆起锚,去实现人生价值。

也许,“天人感应”这种事并不是扯淡,就在狄仁杰准备想离开中央时,一件政治风暴使他得偿所愿。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

懂得沉默,就懂得了官场人在官场就如飘萍,智慧型官场人物虽不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却能在漂泊中学习官场中必不可少的心智和权术技巧,为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大显身手。大概678年,狄仁杰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关中西部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实力比磕头更有用

实力比磕头更有用武则天给狄仁杰的第二个任务是安抚河北,职务是河北道安抚大使,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担任这个职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武则天相信她。安抚和战争相比,责任没有减轻,而是更重。狄仁杰面临的是一个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找到进谏的角度

找到进谏的角度准确地说,狄仁杰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当然更不信佛。以前,狄仁杰地位不高,没法直接跟武则天对话,只好眼睁睁瞅着武则天利用佛教的事情大捞政治本钱和愚弄屁民。现在他是首席宰相,从责任上来讲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剩者为王

剩者为王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