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摸透领导,大张旗鼓的维护法律

Posted 法律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摸透领导,大张旗鼓的维护法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摸透领导,大张旗鼓的维护法律

摸透领导,大张旗鼓的维护法律

法律的尊严至少应该表现在两方面: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法律应该不偏不倚,不重不轻,不能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不过,这要看领导是什么样的人,如果领导昏聩,法律只是随他个人喜好而修改的食堂注意事项,那就没有必要去维护。狄仁杰维护法律的出发点,可能在于,唐高宗是个清明的皇帝。

在大理寺卖命工作时,狄仁杰遇到了这样一件事。皇帝近卫军长官(禁军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在负责守卫唐太宗的昭陵时,有一次带人除外野游,在聚餐时砍了几棵柏树当柴烧。权善才在战场上是熟手,可在皇帝陵墓知识领域就是个文盲。昭陵陵园面积60公里,对于一个坟墓而言,这是一个普通人不能预测到的数字。权善才职责在身,所以不可能跑出那么远去野炊。但权善才也应该清楚,皇帝园陵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不能动的。那不仅是坟墓主人的私有财产,还是人间帝王的顶礼膜拜之物。权善才虽然注意到这点,也可能跑出去很远,但他和孙悟空一样,在佛祖手心里一顿筋斗云,看到五根肉柱以为到了天边。可他事后才知道,自己还在佛祖的手心里。

权善才成了佛祖手心里的孙猴子,却茫然无知。不过,厄运向他挥了挥手:一位低级军官犯了军规,权善才加重刑罚,将该军官打了个死去活来。这人无法忍受军规被权善才如此到位的执行,就趁假期跑进长安城花重金走后门,亲眼见到了唐高宗,把权善才用昭陵的柏树当烧火棍的事情向唐高宗声情并茂的做了汇报。唐高宗的头骤然疼痛,那可是他亲爹坟上的树啊,他亲爹当年对他多好啊,权善才那他亲爹坟上的树当烧火棍,在唐高宗心里就仿佛是把老爹的头发一根一根揪起来,他心如刀绞,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简直天理难容。

唐高宗立即下命逮捕权善才,送交大理寺,并且做了最高指示:一定要给我好好审!

受到最高领导密切关注的案件,大理寺的行政效率出奇的高。先把权善才拉到审讯室,一顿教育,权善才当时懵了。这就像有人偷吃了一颗葡萄,被捉住后要他赔款几十万。偷窃犯当然大喊冤枉,但人家告诉他,这不是普通的葡萄,它是科学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培育出来的地球上没有的品种,而你小子居然把他吃了。

权善才也直喊冤枉,说,我不就是砍了几棵树吗?大理寺官员郑重其事的告诉他,那树不是一般的树,那是太宗皇帝就寝地方的树,你怎么能随便砍。说完就拿出法律条文,指着上面给权善才看,你瞧,法律有这条,在皇家陵园上踩坏任何东西都是刑事犯罪,何况你居然把树当成烧火棍呢!

很快,大理寺的判决结果出炉:权善才免官除名,永不录用。

唐高宗看到判决书,火冒三丈,把大理寺官员都召集到办公室,斥责他们判决过轻,并且重点指出,应该适用死刑。唐高宗的表态让大理寺官员既恐惧又无奈,没人站出来对唐高宗讲道理,除了狄仁杰。

狄仁杰提醒唐高宗,按法,这是最重的刑罚了。唐高宗一意孤行,“权善才那厮砍我父皇陵上的柏树,使我陷让不孝。我知道你是好法官,所以一定要将他处死。”

狄仁杰据理力争,因为他有法可依,执法也严,两人针尖对麦芒,唐高宗的身体直冒火星,大理寺长官张文瓘看到唐高宗脸色在狄仁杰的言辞下忽明忽暗,感觉不妙,急忙去扯狄仁杰的衣服,使眼色让他闭嘴。

狄仁杰拿开领导的手,向唐高宗发表长篇大论:“犯颜直谏,自古以来都认为是难事。但我认为这种认识太绝对。在桀纣之时,难;但在尧舜之时,则易。天老爷爱惜我,让我生在尧舜时代,所以我肯定比比干(因劝谏商纣王而被挖心而死的商朝大臣)命好。所以,我要痛快而又无担忧的说下去。我可以举个例子,汉文帝时,有人偷了汉高祖的庙里的一个玉环。汉文帝让司法官张释之判处那人灭族之刑。张释之当廷抗争,最后汉文帝改了主意,将那人只仅弃市。当时,张释之有这样一句话,偷窃高祖庙一个玉环就要被诛族,如果有人胆大包天跑到高祖陵墓去挖土盖房该如何惩处呢?我说这个事其实是想告诉皇上您,您如果以几棵柏树就杀掉了一位将军,千年之后,人们会如何议论您?我不想让您的冲动而杀掉权善才,就是怕您背负不道的恶名。”

这是一段劝人的经典,处处都在替对方着想,处处都体现了关心,即使是铁石心肠,听到这段话也应该悬崖勒马。唐高宗琢磨了半天反驳狄仁杰,但愣是没有找到狄仁杰话语里的破绽,他心服但心不平。所以又重新开辟了一条战线:“依据法律,权善才虽不至于死罪,然而情不可容。我恨死这人了,请您法外杀之。”

狄仁杰听到皇帝最后这句话,真想笑出来。这话显得毫无水平,唐高宗的意思可能是,如果国家法律拿他没有办法,那黑社会那一套应该可以。

法外开恩是错误的,而法外开罪简直是滑稽。狄仁杰义正严词,说:“法律是皇帝您制定的,而且公布天下,任何一种刑罚都有刑法作为根据。怎么可以有犯轻罪而处以极刑的道理?如果不依法办事,将来百姓怎么办。他们怎么知道在大街上追逐不会触犯你心里的法律?您如果真要为了权善才改变法律,那就从今天开始。”

唐高宗实在没辙了,也没有了脾气,只能勉强同意了大理寺的判决。不过,唐高宗有着并不低级的行政艺术,既然已经同意了大理寺的判决,那狄仁杰的辛苦不能白费,他化激愤为温和,对狄仁杰说:“您能守法,我就有了个好法官。”然后对身边的史官说,把这件事给我写进历史。

此事不久,唐高宗就把狄仁杰从大理寺调入御史台担任御史(监察委员)。狄仁杰职责所在,对唐高宗的劝谏更是变本加厉,由于狄仁杰深谙进谏艺术,所以都能得到唐高宗的接纳。有一次,唐高宗对狄仁杰开玩笑说:“您是借了权善才的光啊!”

狄仁杰笑了。的确,老天创造了那么多人,没有一个是废物。或是自己登梯子成为英雄人物,或者是做别人的梯子,让别人成为英雄人物。权善才就是狄仁杰的梯子。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对领导的情感教育

对领导的情感教育当武则天把欲立武承嗣的决定透露给宰相们时,李昭德不干了。李昭德是忠实的保李派,王庆之后来总是去骚扰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命人惩治王庆之,让人把王庆之活活打死的人就是李昭德相国。他听到武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以个性引人注目

以个性引人注目武则天时代的国防部任务都不轻,河北更是个多事之地。狄仁杰与河北颇有缘份,先后几次来这儿,或视察工作,或领导工作,而每一次他都能在这儿给中央造成影响。狄仁杰深知,当官的,要让你的领导看见你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要有自污的本领

要有自污的本领领导最怕手下人什么?功劳太大,影响力太强。还有一条就是:拉帮结派。第一条很简单,功高震主,没有哪个领导喜欢手下比自己强。至于拉帮结派,在强势领导人眼中,就意味着是要跟他分庭抗礼。所以,聪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援手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

如何导演一场政治大戏狄仁杰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看到李唐复兴的那一天,但他的身体没允许他坚持到最后。在生命的弥留时刻,狄仁杰仍然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政治大戏。也许,狄仁杰之所以是狄仁杰,就在于他这一生,生前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自掩其美

自掩其美晚年的狄仁杰转了个性子,平生并不贪恋钱财的他变得爱起钱来,直接违背了正义人士信仰的教条,很多人也对狄仁杰的这种做法口诛笔伐过。喜欢说三道四的唐人张鷟在其《朝野佥载》中就说,狄仁杰晚年爱财,是和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吃眼前亏狄仁杰一进大狱,就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酷吏手中爬出监狱,更没有人可以毫发无损的走出来。当酷吏举起刑具,问狄仁杰是否承认谋反时,狄仁杰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痛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官场逃生术

官场逃生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告密时代,武则天时代的告密者们是无密可告的,因为被武则天鼓励告密的人大都是市井乡野的庶民,他们无缘接触上层政治,又怎么可知晓宫廷情况?然而,诸多简单的现实摆在他们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只谈国事,不及其他

只谈国事,不及其他狄仁杰擅长的,不是调和工夫,而是出了名的好斗。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有加,狄仁杰自然有必要投桃报李,国事上他不会像苏味道一样走模棱路线,而是开始该谏的就谏,直陈事弊。在武则天的《授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