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苏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

Posted 赫鲁晓夫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苏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苏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

苏联·苏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

赫鲁晓夫任期内通过了一部新的党章1961年二十二大党章和一个部修改党章的决议(1956年二十大上) ; 勃列日涅夫任期内没有通过新的党章,只是在1966年苏共二十三大和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分别通过了部分修改苏共党章的决议。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苏共二十二大党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在内容上的变化主要有: 一、表述党的性质时,在坚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党已经成为全民的党。该党章恢复了十九大党章删去的“先锋队”一词,同时又指出: “共产党,工人阶级的党,现在成了全体苏联人民的党。”这部党章还恢复了十八大党章“最高形式”的提法,但稍有区别,由过去“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变为“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高形式”,这一提法一直保留到现在的二十七大党章。显然,这种提法与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强调党的人民性是相一致的。二、提高了对党员的要求,扩大了党员的权利。对确定党员资格补充了最重要的规定,这就是只有积极参加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才能成为党员; 与此相应,关于党员义务的条文更细致了。二十二大党章还扩大了党员的权利,阐明党员不仅有权向任何党的机关直至苏共中央提出意见,而且有权要求作出切实的答复; 压制批评和批评者的人应该受党的严厉处分,直到开除出苏共的队伍。三、为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更广泛的任务: 为建设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和为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关系而斗争; 组织党员和广大劳动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组织党员联系实际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反对任何对马列主义进行修正主义歪曲和教条主义解释的企图; 教育党员忠于党的事业,坚定思想信念,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并培养劳动者遵守苏共党纲所阐述的道德原则,等等。四、增加了正确处理党与非党组织关系的内容。规定党的地方组织通过苏维埃、工会、共青团、合作社和其他社会团体中的党组领导这些团体,日益广泛地吸收劳动者参加这些团体的工作,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党组织不能代替苏维埃、工会、合作社和其它劳动者团体,不允许把党的机关和其它机关的职能混淆或在工作中造成不必要的重复。”五、规定党委会的成员要定期更换并同时保持领导的继承性。在每次例行选举时,苏共中央委员会及其主席团的成员至少更换1/4; 加盟共和国中央、党的边疆区委、州委的成员至少更换1/3; 党的专区委、市委、区委、基层党组织的党委或支委会的成员至少更换一半,并规定各级党委的委员连续当选不得超过三届,而基层党组织书记连续当选最多不得超过两届。赫鲁晓夫在苏共纲领草案的报告中论证上述规定的主要理由是:革命的头几年内,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圈子是狭小的,而目前提拔新人去担任领导工作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 长期留在领导职位的干部,“有些人失掉了创造性办事能力,丧失了对新事物的感觉,成为一种障碍”,经常更换干部,是马列主义政党的发展规律。在赫鲁晓夫下台以后,苏共二十三大 (1966年) 和二十四大(1971年) 对党章的修改,主要涉及改善党员质量和提高党组织对接收新党员的责任感,加强党的纪律和党员对完成党章规定义务的责任心,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执政党的政策的积极性,加强他们的组织工作和教育工作; 还取消了对更换党的机关成员和党组织书记所作的具体规定,恢复了政治局的名称和总书记的职位,等等。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苏共列宁执政时期党章

苏联·苏共列宁执政时期党章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世时通过了2部党章,即1919年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和1922年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党章。苏共党章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通过,迄今在苏共历史上仅这么2次。这2

苏联 苏联·苏共民主革命时期党章

苏联·苏共民主革命时期党章十月革命前有5部党章,即1903年、1905年、1906年、1907年、1917年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这5部党章以其关于党员资格和条件、党的组织原则、党组织的建设和批

苏联 苏联·苏共二十七大党章

苏联·苏共二十七大党章1986年2月底至3月上旬,苏共召开了二十七大,大会通过了一部新党章。二十七大党章同上一部党章相比,在形式、体例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内容却适应新的要求作了许多重要的补充和修正。二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共党内斗争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共党内斗争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许多干部和群众已经感到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提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制度的利弊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制度的利弊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完善干部制度和提高干部素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苏联各级领导干部更换比例比赫鲁晓夫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勃列日涅夫掌握苏联党政大权共有18个年头。在这一期间,他提出了稳定领导集团和干部队伍的口号,不但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颁布的领导干部任期和轮换的规定,而且也没有建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干部更新制度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干部更新制度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正式确立。这一干部更新制度规定:每次例行选举,苏共中央委员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1/4;加盟共和国中央、边疆区委、州委的成员至少更换1/3;市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新配备干部制度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新配备干部制度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干部问题被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苏共每次代表大会都反复强调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各种决议,采取一系列实际措施来完善干部制度和提高干部素质。在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明确提出,要管理就要内行;要当领导,就应受过全面教育,学识非常渊博,具有广泛的政治和文化视野;必须懂得生产,精通经济问题,熟悉

苏联 苏联·苏共党纲新修订本

苏联·苏共党纲新修订本由戈尔巴乔夫主持制定,经全党广泛讨论后,于1986年3月在苏共二十七大上通过。原党纲是苏共历史上的第三个党纲,由赫鲁晓夫主持制定,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上通过。1981年,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