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仪礼》今、古文之说

Posted 古文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仪礼》今、古文之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仪礼》今、古文之说

《仪礼》今、古文之说

唐贾公彦引《汉书》: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是为今文。武帝末,鲁恭王好治宫室,坏孔壁,得亡《仪礼》五十六篇,是为古文。东汉郑玄斟酌二本,合而为一,即今所传本是也。故今日之十七篇,古、今文皆有。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试述《古文辞类纂》文体之说

试述《古文辞类纂》文体之说“论辩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昭后世。孔孟之道与文,至矣!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录自贾生始。盖退之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

历史百科 古文经籍

汉代的儒家经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师徒传授,用汉代隶书(今文)写成的本子,通称今文经,如伏生所传《尚书》,齐鲁韩三家《诗经》;高堂生所传《礼》(《仪礼》),胡毋生所传《春秋公羊传》,田何所传《易》。一类

秦始皇坑儒之说

一般认知里,秦始皇的暴政包括"焚书坑儒",据说首先提出此说的是出自「古文尚书」,倒底他是坑术士还是儒生?如是儒生,代表性人物是谁?致品毅:从侯生及卢生的对话中,始皇的反应----「

历史百科 试述《经史百家杂钞》文体之说

试述《经史百家杂钞》文体之说著述门:“论著类”,著作之无韵者。经如《洪范》、《大学》、《中庸》、《孟子》,皆是;诸子曰“篇”、曰“训”、曰“览”,古文家曰“论”、曰“辨”、曰“议”、曰“说”、曰“解”

历史百科 《孝经》今、古文之别

《孝经》今、古文之别《孝经》遭秦焚书,河间人颜芝藏之。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篇,是曰《今文孝经》。至于《古文孝经》,乃坏孔子壁所得,字皆蝌蚪形,与今文殊多出入。

历史百科 《周礼》、《仪礼》之分别

《周礼》、《仪礼》之分别《周礼》、《仪礼》,同为周公所作,而其不同者,盖《周礼》为周公之政书,而《仪礼》则吾人起居饮食所定以为法则者也。又《周礼》为周朝一代之政书,多言国事者;《仪礼》则兼用夏殷之礼,

历史百科 《仪礼》篇目有几

《仪礼》篇目有几《仪礼》十七篇: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仪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

仪礼

  《仪礼》(汉语拼音:Yili),中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以称《礼经》、《土礼》。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儒生掌握的各种仪节单,经不断排练补充,整齐厘订,成为职业手册。但传到汉代

历史百科 《仪礼》中的“六礼”

《仪礼》中的“六礼”“六礼”起源于周朝,是婚姻必须履行的六道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礼记·昏义》认为:“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婚礼纳采、

鉴赏武威磨嘴子6号墓汉简——最早的《仪礼》抄本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经典篇章,也是号称最难读的经典文献之一。这三种文献产生的时代,现在大都认为是西汉时期,但究竟是哪一个时段,哪一位作者所作,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