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试述《古文辞类纂》文体之说

Posted 辞赋

篇首语: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试述《古文辞类纂》文体之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试述《古文辞类纂》文体之说

试述《古文辞类纂》文体之说

“论辩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昭后世。孔孟之道与文,至矣!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录自贾生始。盖退之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韩非、贾生;明允杂以苏、张之流;子瞻兼及于庄子。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为之也!

“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十传,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诗》、《书》皆有序,而《仪礼》篇后有记,皆儒者所为。其余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庄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余撰次古文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表、志、叙论数首,序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书各有序,世不尽传,传者或伪;今存子政《战国策序》一篇,著其大概。其后目录之序,子固独优已。

“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说其君之辞,《尚书》具之矣。周衰,列国臣子为国谋者,谊忠而辞美,皆本谟诰之遗,学者多诵之。其载《春秋》“内外传”者不录,录自战国以下。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惟“对策”虽亦臣下告君之辞,而其体少别,故置之下编。两苏应制举时所进“时务策”,又以附对策之后。

“书说类”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爽》之篇。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战国说士说其时主,当委质为臣,则人之奏议;其已去国或说异国之君,则人此编。

“赠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颜渊、子路之相违,则以言相赠处;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曰“引”或曰“说”,今悉依其体编之于此。

“诏令类”者,原于《尚书》之誓诰。周之衰也,文诰犹存,昭王制,肃强侯,所以悦人心而胜于三军之众,犹有赖焉。秦最无道,而辞则伟。汉至文、景,意与辞俱美矣,后世无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虽有善意,而辞气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谕下之辞,韩退之《鳄鱼文》,“檄”、“令”类也,故悉附之。

“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刘先生云:“古之为达官名人‘传’者,史官职之。文士作‘传’,凡为《圬者》、《种树》之流而已;其人既稍显,即不当为之‘传’、为之‘行状’,上史氏而已。”余谓先生之言是也。虽然,古之国史立“传”,不甚拘品位,所纪事犹详。又“实录”书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贤否。今“实录”不纪臣下之事:史馆凡仕非赐谥及死事者,不得为“传”。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赐谥,然则史之“传”者亦无几矣!余录古“传”、“状”之文,并纪兹义,使后之文士得择之。昌黎《毛颖传》,嬉戏之文,其体“传”也,故亦附焉。

“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歌颂功德;其用施于金石。周之时有石鼓刻文,秦刻石于巡狩所经过,汉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体,盖秦刻琅邪具之矣。茅顺甫讥韩文公碑序异史迁,此非知言。金石之文,自与史家异体,如文公作文,岂必以效司马氏为工耶?“志”者,识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圹中,古人皆曰“志”。为之“铭”者,所以识之之辞也。然恐人观之不详,故又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铭”二之,独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义。盖自欧阳公不能辨矣!墓志文录者尤多,今别为下编。

“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碑主于称颂功德;记则所纪大小事殊,取义各异。故有作序与铭诗,全用碑文体者;又有为纪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纪事小文,或谓之“序”,然实“记”之类也。

“箴铭类”者,三代以来有其体矣。圣贤所以自戒警之义,其辞尤质而意尤深。若张子作《西铭》,岂独其理之美耶?其文固未易几也!

“颂赞类”者,亦《诗·颂》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

“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而已。余尝谓《渔父》及《楚人以弋说襄王》、宋玉《对王问遗行》,皆设辞,无事实,皆辞赋类耳;太史公、刘子政不辨,而以事载之,盖非是。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汉世校书有《辞赋略》,其所列者甚当。昭明太子《文选》分体碎杂,其立名多可笑者,后之编集者或不知其陋而仍之;余今编辞赋,一以《汉略》为法。古文不取六朝人,恶其靡也;独辞赋则晋、宋人犹有古人韵格存焉。惟齐、梁以下,则辞益俳而气益卑,故不录耳。

“哀祭类”者,《诗》有《颂》,《风》有《黄鸟》、《二子乘舟》,皆其原也。楚人之辞至工,后世惟退之、介甫而已。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仪礼》今、古文之说

《仪礼》今、古文之说唐贾公彦引《汉书》: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是为今文。武帝末,鲁恭王好治宫室,坏孔壁,得亡《仪礼》五十六篇,是为古文。东汉郑玄斟酌二本,合而为一,即今所传本是也。故今

历史百科 《尚书》有今古文之别又有伪《孔传》之说

《尚书》有今古文之别又有伪《孔传》之说《尚书》今文、古文之别,其先由于文字之不同。今文者伏生所传,用隶书,汉世所通行,故当时称为“今文”。古文者孔安国所传,孔子壁中书,用蝌蚪文,汉世已不通行,故称为“

历史百科 问《古文辞类纂》之分类法

问《古文辞类纂》之分类法分析文体,其类十三。曰论辩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一类内而为用不同者,别之为上、下编云。

历史百科 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文坛兴起了一个改革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浪潮,史称“古文运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流行的骈体文,主要缺陷是单纯追求声律、词藻和典故,形式僵化,内容空洞,文风萎靡,已经不能准确表达思想和反映

中国历史 古文运动两主将

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突出贡献,是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为了一反数百年来的骈体文,他特别强调文章要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革新,力图在古代散文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适合表达思想、“言之有物”的新散文体。他把

秦始皇坑儒之说

一般认知里,秦始皇的暴政包括"焚书坑儒",据说首先提出此说的是出自「古文尚书」,倒底他是坑术士还是儒生?如是儒生,代表性人物是谁?致品毅:从侯生及卢生的对话中,始皇的反应----「

历史百科 试述《史记》概略

试述《史记》概略《史记》,西汉司马迁撰;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上纪轩辕,下至汉武,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言。其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

历史百科 试述名家源流

试述名家源流名家之著者,其初为邓析,与郑子产同时,其后有公孙龙、惠施、黄疵辈。其说辨别苛细,使人失其真慧。如白马非马、臧三耳、难三足诸辩,乃其最得意之词。

历史百科 试述墨家源流

试述墨家源流墨家之祖为墨翟,其说主兼爱,崇节俭,略丧仪,去音乐,又善守御。议论虽有偏宕,然当时儒墨并称,亦可知其学盛行于世。传其学者,有禽滑釐、胡非子、随巢子等。

历史百科 试述两汉小说之著者

试述两汉小说之著者此时小说之重要者,当推虞初之《周说》,东方朔之《海内十洲记》,班固之《汉武内传》,及伶玄之《飞燕外传》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