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仪礼》中的“六礼”

Posted 纳采

篇首语:运气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仪礼》中的“六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仪礼》中的“六礼”

《仪礼》中的“六礼”

“六礼”起源于周朝,是婚姻必须履行的六道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礼记·昏义》认为:“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婚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婚礼也。”《仪礼·士昏礼》则具体规定了“六礼”的详细内容及过程。虽然以后“六礼”的内容有了发展变化,但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才能得到正式承认。具体的六道程序如下。

纳采

纳采相当于近现代的提亲,即男家如果想与女家结亲,先请媒人带着礼物上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家同意,便会收下媒人所带来的男家礼物。最初的纳采一般所带的是雁,因为雁随着时间季节南来北往,从来不失时节,此喻妇人不失时,不失节;又因为雁飞行时成行,落地时成列,也喻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另外,雁的配偶固定,一只死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因此,也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但是,纳采的礼物不只有雁一种,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纳采礼物,而且非常丰富。不过雁是必不可少的。

问名

问名以后又叫作“合八字”。纳采完毕之后,媒人会向女方家长问女方的出生年、月、日(即年庚八字),并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姓名、籍贯及三代资料等有关情况写在红纸上,以便交给男方去占卜双方是否相合。发展到宋代,官府规定问名合于纳采之礼中,也就是将纳采与问名合在一起,纳采的同时就把问名的事也给做了。

纳吉

纳吉又称“过文定”或者“小定”,是指在问名之后,男家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拿去请算命先生算一算,看双方是否相合。如果相合,那么就派遣媒人带着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可以进行议婚并商量订亲条件。在这里,算命先生掌握着男女双方的婚姻命运,成与不成全凭他的一句话。

纳征

纳征,即正式送聘礼,男方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到女家,女家收取聘礼,所以在春秋时期又称“纳币”,元明时期以后俗称“下财礼”,近现代称“过大礼”,即所谓的订婚。过大礼是“六礼”中保留下来较完整,同时也较受重视的传统礼节,这种习俗延至近现代仍是婚嫁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彩礼多系金银首饰、单棉衣料之类。不过,礼物丰薄视家境状况而定,一般讲究有鸡、鱼、糕、糖双数,礼担披上红布,衬以柏枝、红枣、桂圆、花生等吉祥物,贴鲜红双“喜”字送上。下聘后,男方每年还必须在端午、中秋、春节给女家奉送“节礼”走动。此种风俗农村现在仍旧流行。

过大礼约在婚前15-20天进行。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婚事的一切条件,男家会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俗称定礼或茶礼)到女家,当日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她们必须是全福之人,即是既有丈夫、儿女,而公婆、父母皆在)会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点收大礼的工作一定要由女家长辈代办,作为订亲仪式。

请期

请期,民间俗称“提日子”、“送好”、“择日”、“送日子”,是指男女双方到了结婚的年龄,男方请算命先生挑选良辰吉日,选定结婚日期后,写在红纸上由媒人或媒人陪同男家送到女方家,通知女家为女儿出嫁做好准备。旧时常选历书上的“黄道吉日”,现在有好多年轻人喜欢在节假日举办婚礼。一般来说,婚期确定后就不能更改,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如期举行婚礼。

亲迎

亲迎又称“接新娘”,即成婚当日,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或者男方请“好命人”代迎。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也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迎亲前一日,女方家将陪送送往男方家,称为“过嫁妆”,也有在大喜之日吹吹打打嫁妆随新娘同行的。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全福奶奶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在婚礼的前夜,男方找一两个小孩和自己一起睡在婚床上,俗称“压床”。

(南金花 岳晗)

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提亲议亲的 ”纳采”礼,随时代、地域、民族不同而变化

「”纳采”是《仪礼·士昏礼》记载的合乎礼法的周代士阶层「”婚姻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中的第一项礼仪。意图缔结婚姻的一方(周代起,大多为男方),派使者(秦汉以后派媒人)携雁为「”挚

贾琏偷娶尤二姐为何要“六礼”俱全?

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里,贾琏“偷娶尤二姐”,又是找媒人、下聘礼、又是烧纸马、抬花轿,还煞有介事的亲去迎娶、拜天地,折腾完了才入洞房,所有正式娶妻的程序,该有的一个没少,“六礼”俱全。我们不禁要问,他

贾琏偷娶尤二姐为何要“六礼”俱全?

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里,贾琏“偷娶尤二姐”,又是找媒人、下聘礼、又是烧纸马、抬花轿,还煞有介事的亲去迎娶、拜天地,折腾完了才入洞房,所有正式娶妻的程序,该有的一个没少,“六礼”俱全。我们不禁要问,他

历史百科 《周礼》、《仪礼》之分别

《周礼》、《仪礼》之分别《周礼》、《仪礼》,同为周公所作,而其不同者,盖《周礼》为周公之政书,而《仪礼》则吾人起居饮食所定以为法则者也。又《周礼》为周朝一代之政书,多言国事者;《仪礼》则兼用夏殷之礼,

历史百科 《仪礼》今、古文之说

《仪礼》今、古文之说唐贾公彦引《汉书》: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是为今文。武帝末,鲁恭王好治宫室,坏孔壁,得亡《仪礼》五十六篇,是为古文。东汉郑玄斟酌二本,合而为一,即今所传本是也。故今

历史百科 《仪礼》篇目有几

《仪礼》篇目有几《仪礼》十七篇: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仪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

仪礼

  《仪礼》(汉语拼音:Yili),中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以称《礼经》、《土礼》。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儒生掌握的各种仪节单,经不断排练补充,整齐厘订,成为职业手册。但传到汉代

鉴赏武威磨嘴子6号墓汉简——最早的《仪礼》抄本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经典篇章,也是号称最难读的经典文献之一。这三种文献产生的时代,现在大都认为是西汉时期,但究竟是哪一个时段,哪一位作者所作,却一

历史秘闻 程序与百姓有何不同

在古代皇帝娶一位女子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成为后宫之主。其实基本程序上与民间百姓都是一样的!不过都要遵照《礼记》中所说“六礼”。何为“六礼”,“六礼”便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与民间百姓不

回族的礼仪文化都有啥?又有什么来源和意义

回族的仪礼习俗包括人生仪礼和生活礼节两大部分。人生仪礼,主要是从生到死之间的若干重大阶段的仪礼。如中国回族自形成以来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抓周礼、割礼、婚礼、丧礼等。生活礼节主要是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