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苏联的命运之争——斯大林宣布“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记忆的坐标有多么清晰,前进的脚步就有多么坚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苏联的命运之争——斯大林宣布“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苏联的命运之争——斯大林宣布“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
苏联的命运之争——斯大林宣布“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
斯大林和参加党代会议的代表在一起
1925年4月27—29日,俄共(布)举行第十四次代表会议。会议肯定了由列宁提出的“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斯大林由此宣布:在苏联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
自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能否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也在实践上成为苏联面临的尖锐的问题。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俄共(布)的一部分领导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间曾经期望过的“世界革命”暂时落空了,这一现实自然影响到俄共(布)对革命和建设的前途的考虑。正如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所指出:因国际革命延迟而产生了苏联今后的命运问题。同时,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复苏,农民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显露、突出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间就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托洛茨基从他的“不断革命论”出发,认为在俄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会和那些协助过它取得政权的广大农民群众发生敌对的冲突,而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内,无产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只有在国际范围内,即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舞台上,才能求得解决。
1924年12月,在批判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过程中,斯大林完善了“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1925年4月,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所作的报告中,斯大林就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命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正面临两种矛盾:一种是内部矛盾,即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外部矛盾,即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关于内部矛盾,斯大林说,农民是小商品生产者,如果走农业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大多数农民就会陷入贫困和破产。只有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才是农民集体富裕的道路,也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所以,斯大林说:“第一种矛盾是完全可以用一个国家的努力来克服的,第二种矛盾却需要几个国家无产者的努力来解决。”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宣布在苏联“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到1925年底,在俄共(布)十四大召开时,这场争论明朗起来。但是,以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代表的“新反对派”又站出来,重申托洛茨基主义的“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
1926年1月,斯大林在他的重要著作《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中就“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他指出,应当把“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能否在一个国家里获得最终胜利”作为两个问题区分开来,给予不同的回答。斯大林说,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国家内建成;但社会主义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完全的最终胜利。至此,斯大林关于“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已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表达。
关于“一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由于同当时党内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等方面的争论和分歧掺合在一起,致使争论没有充分运用说理方式正常地开展,也没有完全从理论上分清是非,统一认识,而是以反对派在政治上、组织上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中国民众在街头挂起抵制洋货的标语
相关参考
1936—1939年苏联的肃反运动斯大林时期大规模清洗和镇压党内外“阶级敌人及其代理人”的斗争。共进行过两次。第一次是在1928—1930年,肃反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1928年春宣布“沙赫特案件”,
克里米亚战史:苏联红军曾枪杀数万投降白军军官伤员 最近一段时间,克里米亚局势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历史地看,克里米亚地区的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时代甚至更早。《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
清洗“资产阶级专家”——苏联沙赫特案件斯大林在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后,宣布在苏联一国建成(实现)社会主义。1925年12月,苏联确定工业化总路线,1927年12月又开始农业集体化。但在1928年新年伊始就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干部培训和培养制度斯大林时期在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方面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注重培养知识分子干部。斯大林在1936年做出了苏联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社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领导制度的演变斯大林在理论上是主张实行集体领导的。他在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上指出:“集体工作,集体领导,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条件下保持党的统一,保持中央各机关的统一,——这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干部任用制度斯大林虽然主张党和国家的干部要由选举产生,并且在形式上建立了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的选举制度,但在实际上对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应该由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都
苏联·斯大林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1953年期间为苏联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和战略家,反法西斯主义英勇战士。斯大林生于格鲁吉亚梯弗里斯省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1953年第4期的苏联杂志《COBETCKNN》画报,出了一期专刊,对斯大林的生平及各地悼念情况作了介绍。杂志封面是斯大林的大幅画像,一身戎装,威风凛凛。
苏联·斯大林关于“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苏联在斯大林执政以后,十分重视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斯大林指出:“在制定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后,党的干部就成为党和国家领导的决定力量。”(《斯大
苏联·苏共斯大林时期党章斯大林的领袖地位在苏联共产党内确立以后直到他逝世,一共通过4部党章:一、1925年十四大党章。这是苏共党史上变化显著的一部党章。它有15章100条,一万余字,是迄今苏共党章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