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清洗“资产阶级专家”——苏联沙赫特案件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清洗“资产阶级专家”——苏联沙赫特案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清洗“资产阶级专家”——苏联沙赫特案件
清洗“资产阶级专家”——苏联沙赫特案件
斯大林在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后,宣布在苏联一国建成(实现)社会主义。1925年12月,苏联确定工业化总路线,1927年12月又开始农业集体化。但在1928年新年伊始就面临着“粮食收购危机”,工业发展也暴露出严重问题。然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接近尾声。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面对种种争议,斯大林将这些问题统统归之为阶级斗争尖锐化。此时,苏联公开了一起“经济反革命案件”——“沙赫特案件”。
1928年3月,苏联国家保卫局在顿涅茨矿的沙赫特区“破获”了这起“反革命破坏案”。经过在莫斯科公开审判,有49人被判刑,其中11人被判死刑。对他们的指控是:这些旧资产阶级专家和原来的企业主组成反革命组织,受逃往国外的俄国反革命组织“巴黎总部”领导,并与外国间谍机关取得联系,破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复辟资本主义。先是延缓采煤,隐藏优质煤,故意让工人在最坏的煤层开采。后来采取更直接的破坏手段,比如破坏机器设备、爆炸和焚毁矿井,违反矿井劳动的安全操作规程,制造矿井崩塌事件。甚至搞更卑鄙的阴谋,如降低矿工的工资,滥用基本建设资金,破坏工人的住宅建设,破坏粮食和工业品的供应,以挑起工人不满,煽动工人反对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曾在《关于联共(布)中央七月全会的总结》中对此案这样分析:“沙赫特事件的实质和意义就是:在保证我们工业有一定数量的忠贞于工人阶级事业的专家方面,我们几乎是赤手空拳,非常落后,落后得不像样子。从沙赫特事件得到的教训就是:要加速从工人阶级中培养出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并能在技术上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的新的技术知识分子。”1929年4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联席会上进一步指出:“现在我们的一切工业部门中都有‘沙赫特分子’,其中很多人已经落网,但是还远远没有捕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暗害活动是抵抗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危险的形式之一。”此后,在全国发动抓“沙赫特分子”,致使许多科学家无辜受屈,有的甚至丧命。其中,著名的有历史学家格鲁谢夫斯基、乌克兰科学院副院长叶弗列莫夫、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热处理工程研究所所长拉姆津等。
继“沙赫特案件”之后,苏联连连“破获”与知识分子有关的“反革命案件”,如1929年“乌克兰解放联盟案”、“劳动农民党案”、“工业党案”、“斯拉夫学家案”等。这一系列政治案件使大批知识分子受到牵连,大大恶化了政治气氛,严重影响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
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战士
相关参考
1936—1939年苏联的肃反运动斯大林时期大规模清洗和镇压党内外“阶级敌人及其代理人”的斗争。共进行过两次。第一次是在1928—1930年,肃反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1928年春宣布“沙赫特案件”,
历史人物 亚尔马·沙赫特简介_亚尔马·沙赫特生平事迹_亚尔马·沙赫特经济思想对德国的影响_亚尔马·沙赫特的评价
中文名称:亚尔马·沙赫特国籍:德国出生日期:1877年1月22日职业:经济学家和经济部长亚尔马·沙赫特——德国经济学家 亚尔马·贺拉斯·格里莱·沙赫特博士(德语:HjalmarHoraceGreel
一场大规模进行的“肃反”运动——苏联的“大清洗”1934年12月1日,斯大林的亲密合作者,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基洛夫在列宁格勒被刺身亡。事发后,斯大林急赴列宁格勒亲审凶手。根据刺杀基洛
1958年10月帕斯捷尔纳克案件鲍·列·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苏联诗人、作家。从1946年起,他开始撰写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1955年小说完稿。1957年首先在意大利米兰出版。19
1940年8月瓦维洛夫案件尼·依·瓦维洛夫(1887—1943),是苏联著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植物学家和农业专家。青年时代就读莫斯科农学院,1917年当选为萨拉托夫大学农学系教授,1920年被任命为苏联
1911年贝利斯案件沙皇政府和黑帮分子迫害俄国一个砖厂的营业员犹太人门·捷·贝利斯的冤案。贝利斯被指控出于宗教仪式的目的杀害了信奉基督教的俄国男孩尤辛斯基,而真正的杀人犯却在司法大臣舍格洛维托夫的庇护
1949年2月列宁格勒案件1949年2月15日联共(布)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宣布撤销库兹涅佐夫(原列宁格勒州委和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的中央书记职务,波普科夫的列宁格勒州委和列宁格勒市第一书记的职务。
1952年12月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件1952年12月,克里姆林宫医院放射科医生、国家安全部的秘密工作人员丽吉娅·吉玛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指控克里姆林宫医院的许多医生对国家领导人采取了不正确的治疗方法。根
所谓文字狱,就是由于文人们在写文章时,由于不慎而触犯了统治者的忌讳,并因此受到了残酷惩罚的案件。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字狱之灾,从其残酷程度来说,并不下于后来清朝康乾时期
所谓文字狱,就是由于文人们在写文章时,由于不慎而触犯了统治者的忌讳,并因此受到了残酷惩罚的案件。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字狱之灾,从其残酷程度来说,并不下于后来清朝康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