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斯大林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斯大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斯大林
苏联·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1953年期间为苏联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和战略家,反法西斯主义英勇战士。斯大林生于格鲁吉亚梯弗里斯省的哥里城,父亲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他中学时代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社会民主工党梯弗里斯的组织,努力钻研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并在工人小组里从事宣传、组织罢工活动,1899年因参加革命被学校开除,此后成为职业革命家。他拥护列宁在《火星报》上提出的革命主张,1901年创办了格鲁吉亚文《斗争报》,1904年领导了巴库石油工人总罢工,1905年12月与列宁第一次会面。他从1901年到1917年2月先后被捕7次,流放6次,1912年1月在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 (布拉格代表会议)上缺席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后来受党的委托,领导俄国中央局的工作,并于1912年春遵照列宁的指示创办了《真理报》。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了列宁的国际主义立场,1917年二月革命后从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1917年5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月革命时任党领导起义的总部负责人,协助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他任民族事务、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任全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2年当选为联共 (布)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列宁逝世后一直到1953年,斯大林作为苏联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期实践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这是他一生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一、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当时,在国际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下,在国内异常艰难的环境中,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艰苦奋斗,仅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使苏联这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国。30年代末,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保卫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革命力量。在苏联人民抗击希特勒法西斯强盗的卫国战争中,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不畏艰难险阻,领导全国人民同法西斯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战斗。经过几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保卫并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又帮助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三、斯大林领导苏联共产党在反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0年代以后,苏联共产党内的各种机会主义势力逐步抬头,他们歪曲和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动摇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斯大林从理论上同这些机会主义派别进行斗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贡献。四、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积极支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支持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发展。苏联党和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总的说来是坚持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支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苏联又对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巨大的经济援助,支援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所有这些,都是与斯大林的领导作用分不开的。但是,斯大林又是一个犯有某些严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错误,有些是原则性的,有些是具体工作中的; 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是难以避免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在经济方面,斯大林建立了高度集中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过分强调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作用,忽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这种经济模式,抑制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不利于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 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唯一道路,从而把这条道路绝对化,这就造成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长期严重失调,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常发展。在农业经济中,由于斯大林强制推行全盘集体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犯了“左”倾冒进错误。在政治方面,斯大林在他一生活动的后期,由于滋长了日益严重的主观主义和骄傲自满情绪,愈来愈深地陷入个人崇拜之中,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个人专断,把个人权力放在同集体领导相对立的地位。特别是在30年代末,由于错误地估计了苏联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他在领导肃反运动中,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错杀、错捕了一批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党员和干部,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给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对外关系方面,斯大林的主要错误是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不能正确处理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平等关系,以 “老子党”和“领导中心” 自居,任意向各国党发号施令,甚至粗暴地干涉别党别国的内部事务,利用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向一些党施加压力,进行组织制裁。这些作法破坏了各党和各国之间平等关系的原则,影响了各国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了严重损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共产党于同年4月和12月,连续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阐明了对斯大林问题的原则立场。这就是: 一、苏共二十大提出反对个人迷信和纠正斯大林的错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苏联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它有助于清除苏联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原则上支持苏联党和人民自觉纠正斯大林错误的历史行动。二、斯大林的错误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但并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身造成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在批判和纠正斯大林的错误时,绝不能从中作出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结论。三、斯大林在其一生的革命实践中,为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创建了不朽的功绩,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这是第一位的; 而他所犯的错误同他的历史功绩相比较,只能占第二位。所以,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揭露和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时,决不能离开这个基本估价。四、对斯大林的评价,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全面地、实事求是地总结斯大林一生的思想和活动,既不全盘否定,也不文过饰非。在充分肯定斯大林历史功绩的同时,深刻揭露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根源和实质,并使各国共产党人能够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斯大林的错误是共产主义队伍内部的是非问题,而不是敌我性质的阶级斗争问题。这就必须用对待同志的态度而不应该用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对待斯大林所犯的错误,以利于明辨是非,正确总结历史经验。
相关参考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干部任用制度斯大林虽然主张党和国家的干部要由选举产生,并且在形式上建立了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的选举制度,但在实际上对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应该由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都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5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约·维·斯大林(1879—1953)因患脑溢血逝世。同日,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表《
苏联·苏共斯大林时期党章斯大林的领袖地位在苏联共产党内确立以后直到他逝世,一共通过4部党章:一、1925年十四大党章。这是苏共党史上变化显著的一部党章。它有15章100条,一万余字,是迄今苏共党章中章
苏联·斯大林关于“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苏联在斯大林执政以后,十分重视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斯大林指出:“在制定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后,党的干部就成为党和国家领导的决定力量。”(《斯大
斯大林逝世与苏联领导成员的变动50年代中期,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历了一次大的变动。继列宁之后,领导苏维埃国家达30年之久的斯大林在1953年逝世。随后,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层,围绕着如何继承列宁、斯大林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1953年第4期的苏联杂志《COBETCKNN》画报,出了一期专刊,对斯大林的生平及各地悼念情况作了介绍。杂志封面是斯大林的大幅画像,一身戎装,威风凛凛。
苏联 苏联·1952年10月3—4日斯大林发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952年10月3—4日斯大林发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1年11月,苏联科学院就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意见分歧很大。从1952年2月—9月,
1966年12月斯大林女儿出逃事件斯大林女儿斯·约·阿利卢耶娃,生于1926年。194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历史系。1952年,在苏联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读研究生,毕业后,在莫斯科大学任教。
1928年7月斯大林的“贡赋论”问世为了提高工业化的速度,解决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1928年7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提出他的“贡赋论”。他认为,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不能也不允许像帝国主义那样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