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杨虎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知道如何活用知识最重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次之,拥有知识再次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杨虎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杨虎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03年在本村私塾就读。1906年因家贫辍学当童工。1908年,其父受仇人陷害,被清政府在西安绞杀。为葬父,与乡邻七家成立丧葬互助之孝义会。不久,以孝义会为基础,结成一个打富济贫,扶弱抑强的组织,取名中秋会,被推为领袖。

1911年10月,继武昌起义后, 陕西爆发反清革命,杨虎城率中秋会部分会员参加秦陇复汉军,从此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191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全国人民愤怒声讨,义军四起反对,杨虎城率部参加陕西护国军。1916年,被编为陕西陆军三混成团一营,任营长。

1917年, 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陕西建立靖国军响应。杨虎城率部参加,任左翼军第五游击支队司令,旋改为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在靖国军抗击北洋军的围攻时期,他指挥所部在关中地区东挡西杀,战功卓著。在北洋军阀分化靖国军时,他坚持靖国军的旗帜。1922年,他仅以数千兵力抗击直系军阀部队三万余人对靖国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武功的进犯,但终因众寡悬殊,不得不率部转移千里,暂附陕北镇守使井岳秀,自己离开部队住往榆林。在向陕北转移期间,孙中山被陈炯明赶离广州,杨虎城通电讨陈。但是,孙中山领导革命屡遭失败, 自己追随革命又一再受挫的事实,使他对形势感到困惑,对前途觉得茫然。

就在杨虎城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在榆林他结识了进步人士、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并通过杜结识了共产党西北地区领导人魏野畴。这是杨虎城第一次与共产党接触。在与魏的一次次交谈中,他系统地了解了前所末闻的革命道理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逐渐解决了他感到困惑的许多问题,从而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信心,为他日后长期与中国共产党保持良好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4年1月,杨虎城派代表姚丹峰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接见姚,并为杨虎城办理加入国民党的手续。他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三大政策,积极主张联共。同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建国民军。杨虎城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并挥师由陕北南下关中,打败北洋系镇嵩军。

1925年春,杨虎城支持魏野畴领导的陕西学生反军阀、驱逐北洋系陕西督办吴新田的运动。杨部驻地三原一时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革命运动的中心。 5月,出任国民军第三师师长。 7月,杨虎城在共产党人帮助下, 仿照黄埔军校开办了“三民军官学校”,任命魏野畴为政治部主任,吸收一批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员任军校教官。

1926年,直奉两系军阀联合进攻陕西国民军,杨虎城率领五千兵力坚守西安孤城达八个月之久, 以少胜多,起到了策应北伐战争的作用。1927年2月,他就任国民军第十路总司令。 5月,率部东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形势的逆转,并没有使杨虎城迷失方向,在国民党大肆“清党”的声浪中,他仍在主管的军队和政府中秘密起用共产党员,对已暴露的共产党员则设法保护,表示了与共产党坚决合作到底的信念。同年冬率部到皖北后,曾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请求,但是当时的客观条件、使他这一愿望没能实现。

1928年4月,杨虎城被迫赴日本考察,11月回国,任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长。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关系濒于破裂,他离冯而附蒋,蒋任命他为新编第十四师师长,在1929年到1930年的一年多时间里,参加了蒋、冯、阎新军阀混战。他的部队先后扩编为第七军及第十七路军,任军长和总指挥。1930年10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7月,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职期间,起用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释放西安所有政治犯,支持学生运动,抵制蒋介石插手陕西事务,因而引起蒋对他的不满。1933年5月,蒋罢免了他的陕西省政府主席职,次年10月,蒋又调去他的一部分兵力,导致蒋杨矛盾日趋深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积极主张抗日救国。1933年3月, 日军占领热河,进逼长城时,他到石家庄见蒋介石,请缨抗战,但遭拒绝。 5月,他在人员、武器方面援助察哈尔抗日同同盟军第十八师许权中(共产党员)部。 6月, 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和共同反蒋的协议。

1935年, 《八一宣言》发表后, 中国共产党派人向杨虎城作了传达,并通过不同途径争取他合作抗日。他心情十分振奋,愿意与共产党合作,并与共产党派的代表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协议。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他与东北军张学良消除了隔阂,在抗日救国的共同基础上携起手来,从而实现了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方合作的局面。

1936年冬, 日军进犯绥远,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蒋介石一意孤行,调嫡系部队到豫陕边境,并于12月14日亲临西安坐镇,威逼张学良、杨虎城“剿共”。此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对立,国共两党及其两个政府的矛盾,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与蒋介石妥协退让、 “先安内而后攘外”的矛盾在急剧激化,并在西北交织成无可回避的焦点。中国向何处去的抉译,取决于西北事态的演进。首先面临这一历史抉择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置个人的毁誉,集团的安危于度外,在用苦谏、哭谏的办法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抗日救国无效后,采取了兵谏,12月12日拘捕了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张、杨向全国发表对时局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释放爱国领袖和政治犯,实行民主政治等八项主张,并电邀中国共产党派代表赴西安共商国是。中共中央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促使事变和平解决。经过张、杨和共产党以及其他方面的努力,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等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是杨虎城将军一生中参与并领导的最为壮丽的业绩,是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表现,是他与蒋介石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多年的挚友所能为朋友作出的最大努力。从此,他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而名垂青史。

但是,蒋介石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西安事变后,不仅扣留了张学良,而且对杨虎城也采取了报复行动。在蒋的压迫下,1937年4月,杨被迫“辞职”。 6月, 出国“考察”。

当杨虎城刚刚离开祖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了。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 曾接连致电宋子文、蒋介石等,要求回国参加抗战,但遭到绝拒,只好在游历欧美期间,竭尽全力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呼吁侨胞和国际社会援助中国抗战。1937年10月,杨虎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返国抗敌”。 11月,当他刚刚踏上祖国的土地,即遭蒋介石的扣押,从此被囚禁了十二年之久。在国民党监牢的虐待和折磨下,在蒋介石的劝降面前,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者的气节。1949年9月17日,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指使特务将他杀害。全国解放后,中共中央为杨虎城将军的忠骨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杨虎城将军终生为国为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

相关参考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人物志 陈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