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邵力子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邵力子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邵力子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邵力子,原名闻秦,又名夙寿,字仲辉。浙江绍兴人。生于1882年11月24日,1903年中举人。1907年从南洋公学毕业后到日本学习新闻学,並和于右任等在日本创办了《神州日报》。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进行民族民主革命。1915年和叶楚伧等创办《民国日报》,任主笔,1919年6月以后又兼任该报《觉悟》副刊的主编,提倡新文学,主张妇女解放,介绍世界新学说。1919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

1919年,邵力子在上海参加五四运动。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以前,邵力子就开始接触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1920年上半年,邵力子参加了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该会转变为共产主义小组后,由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共产主义小组同意他以特别的方式参加,即不参加小组会议;在共产党成立以后,党组织又批准他为特别党员,即不参加党的会议,以国民党的身份积极为党工作。

1923年,邵和柳亚子、叶楚伧发起组织了新南社,提倡新文学。他还和于右任等创办了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任副校长、代校长。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部秘书,积极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1925年邵被蒋介石任命为黄埔军校少将秘书长,兼政治部副主任。这时他“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1926年1月邵力子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8月蒋介石委托邵力子代表国民党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执行委员会议。途径上海时,中国共产党让他以纯粹的国民党员身份代表国民党去苏联开会。劝其出党,並开了他出党的会议。邵力子接受这个意见,1926年8月他正式脱离中国共产党。

1927年5月初,邵力子从苏联回国。蒋介石让他仍当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秘书长。邵力子表示“我不能再当秘书长,不离开你就是了。但希望停止杀戳青年。并不要叫我写关于反共的文字”。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以后,邵力子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等职。1929年3月出席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 9月28日南京、上海学生冒雨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外交部请愿,反对不抵抗政策。邵力子同情学生的爱国行动,並发表讲话说:“中央的同志担负政治上的责任,竟有今日的国难,应当对国民深自行咎”。11月邵力子出席国民党四大,继任中央监察委员。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同蒋介石在西安的军政委员同时被捕。邵力子趁机劝蒋说:“事已如此,委员长还应以国家人民为重,他们(指张、杨)的要求似乎也可以考虑”。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邵力子为大会审查委员、政治组负责人和大会宣言起草人之一。会上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3月19日,邵力子在南京招待新闻记者,他说:目前国难严重时期“凡违反国家统一及民族复兴之言论,必须消除务尽”。

芦沟桥事变不久,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蒋介石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的会谈,协商两党合作抗日问题。1938年元旦,邵力子撰文《望国民向前迈进》他说:民国二十六年完成国家统一,还要使民国二十七年能完成民族独立。指出中国胜利之路,是“彻底抗战,终不屈服”。

1938年1月23日,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在汉口召开成立大会,邵力子被选为理事会主席。他在会上发表演说,针对汪精卫卖国投降活动着重指出,要将“和平运动”的译名改为“反侵略运动”,籍以表示我国抗战到底之决心,避免少数别有用心之曲解。他说:“我们所需要之和平,决不是损害国家人格,丧失独立精神之屈辱和平,而是荣誉的和平,正义的和平”。

1943年,邵力子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和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他强调用政治方法解决国共争端。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国民党派邵力子、张治中等为谈判代表,经过谈判终于签定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定了停战协定。在同日开幕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邵力子报告国共合作的经过,他说:毛泽东到重庆来, “是最有诚意的表现”。“在会谈中,政府方面没有先提出具体方案,这或者要受良心的责备与朋友们的责备。我们没有在会谈中争取主动”。1月18日,他在政协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第五次会议上发表演说,盛赞孙中山的联共政策,肯定中共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又说,希望社会上不要抹杀国民党在推翻满清、进行北伐及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并希望国共两党在和谐中解决问题。

1946年11月国民党单方面召开伪国民大会,邵力子是代表之一,並任宪法起草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但他认为:在国家没有真正统一,上下没有共同意志时急急忙忙召开国民大会,实属儿戏。因此他拒绝担任大会秘书长的职务。

邵力子一贯主张国共两党真诚合作,用和平方法解决一切争端,因而获得了“和平老人”的美称。1949年1月邵力子又被国民党政府特派为和谈代表。经国共双方联系,交换意见,确定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先来北平,邵力子以私人资格前往交换意见。他们抵达北平受到叶剑英、徐冰等同志的欢迎。商谈中,他们诚恳言和,殷切地希望实现真正的和平。邵力子更是渴望实现他的和平夙愿。在一次宴会上他说: “和平未能早见是憾事,但和平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希望和平障碍得以扫除”,“宁选北平式的和平,不选天津式的和平”。2月27日邵力子同代表团返回南京。在机场上他发表书面谈话:“和平前途虽困难尚多,而希望甚大”。

3月24日国民党当局决定组织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原定以邵力子为首席代表,由于邵力子坚辞,改派张治中为首席代表。4月1日双方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商定了八条二十四款的《国内和平协定》草案,但国民党政府却拒不签字,致使和谈遭受失败,邵力子即脱离了国民党政府,留在北京。5月20日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李蒸、李斐五人给李宗仁、何应钦一封电报:分析形势、剖陈利害,劝他“悬崖勒马”、 “以诚意承认错误,以勇气承认失败,坦然交替政权”。 5月27日上海解放。邵力子和黄启汉等联络留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立法委员50余人,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声明同国民党脱离关系。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邵力子作为特约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他代表一部分特约代表讲话,表示:我们誓以至诚为实现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和政协一切决议而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邵力子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苏友好协会付会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等。

1956年,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张治中任主任委员,邵力子任第一付主任委员。邵力子以其同国民党的历史关系,经常通过广播、通讯、发表讲话等方式对台军政人员进行争取工作,坚持不懈地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在北京病逝。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邵力子人物简介

·邵力子邵力子(1882~1967年),浙江绍兴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著名爱国人士。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举人。后到上海,先后在震旦公学、复旦公学、南洋公学求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国民党史 邵力子

邵力子字仲辉,浙江绍兴人,1882年生。上海南洋公学、上海震旦学院、复旦公学毕业,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清朝举人。1907年春在协助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8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

历史人物 邵力子祝贺粟裕能当“元帅”,为什么粟裕反而不高兴

1945年10月24日,为统一指挥山东、华中部队,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军区,拟定由当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粟裕任司令员,由张鼎丞任副司令员。10月27日,华中局发出通知,转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