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孙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孙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孙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科,字哲生。孙中山之子。1891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县。1895年随祖母去美国檀香山伯父家。1905年毕业于圣安东尼小学,翌年入圣路易学院(美制中学)读书。学习期间,通过阅读进步书刊, 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不久,加入《大声周刊》社革命同盟会。1911年中学毕业,继入旧金山加州大学。武昌起义后,因热心于革命而辍学。翌年2月回国, 8月在其父劝说下再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1916年5月毕业,获文学士学位。8月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政治经济学。翌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17年,孙科离美回到广州,曾任广州非常国会及外交部秘书、英文《广州时报》副总编辑、广东治河督办、广州市政公所坐办等职。1921年2月,出任广州市长。

1923年9月,孙中山开始改组国民党,指定孙科为改组国民党的起草委员,参与了改组国民党的宣言、党纲、章程的起草工作。10月,受孙中山委任,同廖仲恺、胡汉民、邓泽如等九人一起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具体负责筹备国民党改组事宜。

1924年1月,孙科和谭平山、吴铁城三人作为广州特别区代表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报告。国民党代表方瑞麟、黄季陆等力主在党章内容增加“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的提案①,意在反对共产党员“跨党”。李大钊发表意见拒理驳斥,结果大会否决了国民党党员不得“跨党”的提案,通过了新党章。会后,孙科与黄季陆等人竞以广州市党部执行委员身份,诬共产党员“骄横无法”, 向国民党中央提出制裁共产党活动的“检举案”。8月,被孙中山派往奉天,联络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讨伐曹(锟)吴(佩孚)。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孙科为《遗嘱》签证人之一。 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他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并兼任广州市长和广东省建设厅厅长。翌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1月,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交通部长。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11月,广州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至武汉。同月,孙科和宋子文、鲍罗廷等由广州前往武汉,负责筹备迁都事宜。经研究决定,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国民政府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职权。其间,孙科为联席会议成员兼交通部长。

1927年3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改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孙科以中央执行委员身份出席会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青年部部长。在武汉国民政府选举中,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当时,他支持武汉国民政府的工作,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赞成蒋介石的军事独裁。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孙科曾以国民党“左派”面貌继续留在武汉国民政府,他于4月22日还参加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国民政府委员汪精卫、宋庆龄、毛泽东等四十人联名发表的讨蒋通电。6月,随汪精卫参加了郑州会议。会后,孙科便积极参与汪精卫的分共活动。同时,他作为武汉国民政府的代表还曾多次出面调解国民党内宁、汉、沪派之间的矛盾,提出成立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职权的建议,受到赞同。1927年9月16日,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他当选为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

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成立,并没能解决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合作不久,便重蹈对立。10月上旬,南京中央特别委员会向汉方发动政治攻势,孙科与伍朝枢等前往庐山同汪精卫会晤,商谈宁汉继续合作,因分歧较大会谈破裂,爆发宁汉战争。蒋介石获胜。1928年1月,重掌国民党军政大权。 2月,在蒋介石主持下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孙科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国民政府建设部长。

1928年1月,孙科随胡汉民赴欧亚一些国家考察政治、经济。其间,和胡汉民商议向中央建议实行五院制度。,由孙科起草电文致南京国民政府。主张国民党中央作为“中华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实行五院制。蒋介石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8月,召开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孙科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孙科被任命为考试院副院长,并兼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和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委员等职。这时,他的政治态度是亲胡(汉民)联蒋(介石)反汪(精卫)。1929年3月,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1年2月,蒋介石非法将胡汉民软禁于南京。孙科在胡被扣期间成为国民党再造派的领袖。 5月,他重返广州,按胡汉民的意图联络古应芬、邓泽如等策动实力派军阀陈济棠、李宗仁,并拉拢汪精卫等二十二人联名发表通电,要求蒋介石在“四十八小时内,即行引退”。接着,组成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和广州国民政府,以广东为基地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对立,他担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 6月,南京国民党中央决定开除孙科等人的党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形势迫使国民党各派系不得不从武力争夺转为和平谈判。孙科以广州国民政府代表身份赴上海参加统一会议,促成“宁粤合作”。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2月,国民党宁、沪、粤三方中央执、监委员在南京召开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宣告“统一”。并决定改组国民政府,孙科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任命为行政院院长,从此,掌握了国民政府的实权。当时,他力主抗日,但在蒋介石、汪精卫的抵制下,加之当时财政危机,使孙科内阁一筹莫展,被迫于1932年1月24日辞去行政院长职务。由汪精卫继任。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孙科、陈友仁等在上海联名致电蒋介石、汪精卫,斥责他们为什么不接济十九路军抗日。12月,联合李烈钧等中央执行委员,向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提议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

1933年1月,孙科发起组织中山文化教育馆,任理事长。同月,他由上海赴南京,任立法院第三届院长,直至1948年11月历时十六年。其间,他提议组织“宪法起草委员会”,亲兼委员长。并撰文《我们需要何种宪法》,载东方杂志。翌年2月,宪法草案初稿完成。1936年5月5日予以公布,史称“五五宪法”。1935年11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6年发起组织中苏文化协会,任会长。1937年1月至1939年4月间。,曾以中国政府代表和蒋介石的特使先后三次去莫斯科,会晤斯大林,洽商军援。先后和苏联政府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中苏商务条约》、 《中苏航空合同》等。此外,他还先后出访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愤力宣传和揭露日寇的侵华罪行, 以唤起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日的同情和支持。

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孙科和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十三人,联名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案。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科经常发表演说,主张中国在国际上联合苏联,坚持抗战。一时被国民党统治区舆论界称为“亲苏派”。随着蒋介石越来越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其政治态度也日趋右转。

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会上,他提出反对“总裁终身制”的提案,主张实行民主。当蒋介石命令胡汉民调动军队向陕甘宁边区的淳化、耀县进攻时,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办法建立联合政府,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孙科以国民党首席代表身份对1936年通过的《五五宪法》作了说明,在坚持《五五宪草》的原则同时,也主张中央集权制应有所变化。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努力,国民党终于同意组成新的宪草审议委员会,对《五五宪法》进行审议修改。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并于翌年4月宣布改组国民政府, 孙科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院长。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迫不及待筹备召开“行宪国大”。翌年11月,成立以孙科为主任的国民大会筹委会。1948年3月,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幕,孙科在蒋介石支持下参加竟选副总统未能当选。11月,经蒋介石提名,任行政院院长,反对国共谈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前夕辞去行政院长职务。

孙科辞职后, 流亡到法国、西班牙等国。1952年12月,到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居住。1964年去台湾,次年任“总统府”高级咨议。1966年6月出任台湾国民党考试院院长。1973年9月13日在台北病死。

注释

① 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档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记录》第一号,中央第二档案馆。

相关参考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陈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