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唐才常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政党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唐才常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唐才常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唐才常,字绂丞,后改佛尘,自署洴澼子,笔名天游居士、咄咄和尚、云梦残生等。湖南浏阳人。1867年5月21日生于世代书香家庭。1886年中秀才,后肄业于长沙校经书院及岳麓书院。1891年应四川学使瞿鸿禨之约任学署阅卷及校读。翌年返浏阳,执教于欧阳中鹄家塾。

1894年,唐考入武昌两湖书院,吸收新思想、新知识,茅塞顿开。甲午一战,风云遽变,马关条约,朝野震撼,激励着爱国者的心扉。唐才常痛斥李鸿章“奸臣卖国,古今所无”,愤感“中倭和议已成,可耻万分”,“乡曲之儒,谈虎色变,亦稍生热力,萌动机矣”遂转而结束闭门读书生活,步入维新变法以求图强之路。他与同窗挚友谭嗣同“少同游,长同志,订生死之交,才名亦伯仲,时有浏阳双杰之称”。他们议论时政,共冀维新图变,抒发爱国热忱。

1896年,唐才常回到维新运动颇为活跃的长沙,他景慕康梁的维新变法活动,推康是“当代一人”;注重教育改革,兴学校、育人才,受到湖南巡抚倾向维新的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人的青眯。1897年唐应拔贡试获售。是时, 《湘学新报》创刊,唐担任总撰述, “言变法,与梁启超《时务报》并风行海内,而持论雄迈过尤之,”为维新变法张本。他兼收并蓄,合壁中西,撰文介绍资本主义诸国政治、历史、外交、实业等,对西方议会与政党均有所涉措。

唐才常在《各国政教公理总论》中,介绍法国、英国、德国及日本的议院,颇为详备,提出“五洲强弱盛衰之枢纽,恒于议院觇之”。尤其论及议院和政党,则颇有见地,指出“有议院必有党”, “政以党成”。

唐才常还捋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党与中国的封建朋党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优劣与异同。他说: “有议院必有党,有党必有公私,固然其无足怪。然诸国明许以党,党亦张其帜,明异其途,以待权衡于党之多少而可否之,而无事弗举。故西人党亦党,不党亦党,私亦党,不私亦党。中国自汉迄明,讳私讳党,讳而惎,惎而轧而两败,以孤其国。何者?君子之党,往往蹶于小人之党。小人巧营其党,使人主不觉,乃辄以党名倾君子。君子附首贴耳,辗转牢阱罟擭中,供其一逞,卒以小人而又有小人之小人,叠起相乘,不至庙社邱墟不止。痛乎!西人之明目张胆,主张国是者,施之中国,则鼠伏狐媚,以售其奸;而豪杰之士,怨彻九幽也。治盗而薪盗,惎党而宠党,防民之术,庸有幸焉。”

他还把党分为“党党”、 “党国”两种, “小人党党,君子党国。”指出: “西人之以党植国者党国,中人之畏党若螫者党党。党党贼国、贼义,贼仁,贼群,若法之世家,俄之王党,胜朝之魏、客、马、阮;党国国于党,国于义,国于仁,国于群,国于会,若议院,虞之二十二人,三代之父老刍尧。党党党国二党淆,党不党,国不国;党党党国二党判,国乃党,乃不党,乃义乃仁,乃群乃国。是故国非党之患,党其党之患。”这就将中国的朋党与西方的政党判若云泥,前者贬斥得痛快淋漓;后者称颂得完美备至。这给予后来政党政治思想以有益的启迪和深刻的影响。

1898年,唐才常等人在湖南创办南学会, “将合南部诸省志士,联为一气,相与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而先从湖南一省办起,盖实兼学会与地方议会之规模焉。”南学会尽管还不足以称之为政党,但却粗具政党刍型,也可以说是在中国创建政党的一种尝试。

戊戊政变后。唐才常对慈禧集团遽萌反志,“愤国事之曰非,恸友仇之未报,乃奔走各地,联络同志”。于是急返湘,赴上海,然后东渡日本,与康、梁晤面,自请为康有为之受业弟子。1899年2月,唐回国主编《亚东时报》,其撰述以开拓民智,阐明公理,改革旧习,以激发其忠君爱国为宗旨,主张“砭旧”, “改革”。是年夏,辗转香港、南洋再至日本,先后会晤康有为和孙中山,承受两方面的政治影响。一方面与康梁议决在长江沿岸各省起兵勤王;一方面与孙中山及兴中会革命党人联络发动武装起义。于是“对康梁则曰勤王,对留学生则曰保国保种,故各方咸为之用”。

1899年11月,唐才常、沈荩等自日返沪。1900年假日人田野桔次名义称东文学社,组织正气会,制定《章程》二十二条。唐为主持人,沈荩为事务员。规定公举会长一人,任期一年,干事及议员若干人。在国外与康有为暗通声气;在国内发动沿江两岸会党入会。 《正气会序》写道: “本会以正气命名,原因中土人心涣散,正气不萃,外邪因之而入,故特创此会,务合海内仁人志士,共讲爱国忠君之实,以济时艰”;入会之人……如有标榜声华,及党同伐异,妄议君父者,请勿列名会籍”。其主导思想一是救亡图存,抵御外侮,抨击对清廷“低首腥膻, 自甘奴隶”,认为外国侵略者为“非为种类,其心必异”,但却又天真地企图依赖同英日帝国主义结盟的办法,反对其它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反对“逆后”、 “权臣”,拥光绪帝重新执政。三是发动武装起事。

义和团运动勃兴,唐以为“此时此机,绝大题目,万不可失。”旋改正气会为自立会,发展会党入会十余万人,并以“救国保民”为宗旨。身居海外的康、梁负责筹饷,而唐则是自立会的实际主持人。富于革命精神的兴中会员, 多有加入自立会者。由立会遥奉孙中山为“极峰”,对孙“倾倒备至”。

1900年7月26日,唐才常以“保国保种”为辞,在上海张园召开“国会” (又名中国议会)。与会的社会名流有容宏、严复、文廷式、章炳麟、毕永年等百数十人。举客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唐才常自任总干事。总部设在上海,汉口设中国国会分部,自立会与国会并存。其宗旨为: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清政府有统治中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客闳为国会起草英文对外宣言。国会的成立,是唐才常作为自立军武装起事成功后立国建制的基本模式。

正义会、自立会、国会,是唐才常发动武装起事的政治和组织准备。之后,唐才常、傅慈祥赴汉口,发动会党,联络武备学堂学生,运动清廷部分官吏及绿营、巡防、督抚标各营弁率,建自立军。唐才常自任自立军总司令。定于8月9日在两湖和安徽同时起义。在汉口英租界李慎德堂设立总机关和其他一些秘密会所,另又通过日本人告知张之洞,表示自立军拥护他宣布两湖独立。嗣后,因康梁汇款未到,起事被迫展期,但秦力山未得到通知,于大通发难,旋即失败。唐才常未及发难即被张之洞逮捕,喋血就义。临难时赋诗曰:“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邱”。

相关参考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人物志 陈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