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闻一多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新诗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闻一多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闻一多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闻一多,字友三、辈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一个清末秀才之家。父亲闻廷政,曾参加过维新变法活动。闻自幼在私塾读书,1909年考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小。武昌起义的枪声给他幼小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1913年秋,闻一多进入北京清华学校,他在这所学校学习生活九年,学习刻苦,博学多才,一直为优秀学生。他喜欢文学、戏剧和绘画,曾自编自演了《革命军》,赞颂辛亥革命。他的美术作品因风格独特而多次获奖,并组织美术社以研究艺术及其人生的关系。闻一多对诗词有特殊的嗜好,从旧体诗到新诗,他都认真的学习并做了深刻的研究。先后发表《西岸》、诗评《律诗的研究》、 《诗的格律》等成为近代诗坛上的新星,为新诗的发展多有贡献。二十年代他发表的《红烛》和《死水》展现了博大的胸怀和拳拳爱国之情。闻一多还热心于社会活动,先后担任《清华周刊》编委、总编辑、 《清华学报》编辑,游艺社副社长等。大量著仑评击清华教育的弊端,成为向旧制度抨击的“知名的文人”。

“五四”运动时,闻一多贴出岳飞的《满江红》,鼓舞同学们的反帝爱国热情,并参加了上海的全国学联成立大会。1921年6月,由马叙伦、李大钊等组成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镇压,闻一多挺身而起和多数学生罢考抗议,面对开除的威胁,他愤然表示“节义之士不可以刑威胁,”表现出一身铮铮正气。闻一多因此留级一年,推迟出国。

1922年7月,闻一多留学美国,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和丹佛珂罗拉多大学攻读美术。不久改攻文学,推崇欧美各国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他宣称: “绘画已不能全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我要用诗,用文学作武器,反对军阀政权”。

1925年5月闻一多回国,就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次年、 “三、一八”惨案发生,闻一多在《晨报》愤然发表《文艺与爱国主义——纪念三月十八》,谴责北洋政府的暴行,决心以爱国主义做为文艺的旗帜,战斗到底、1927年春,闻一多应邓演达邀请,欣然赴武汉任北伐军总政治部艺术股股长。澎湃的革命洪流,使闻一多焕发了极大的革命热情, 日以继夜绘制大量宣传画和壁画,宣传国民革命,鼓舞人民支持北伐战争。

此后, 闻一多先后在吴淞政治大学、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执教,讲授中外文学、诗歌、戏剧等,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杜少陵年谱会笺》,就是这个时期发表的成果。1931年7月他发表了最后一首新诗《奇迹》,表明闻一多进一步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1932年秋,闻一多回到阔别十载的清华大学任教。系主任为朱自清先生,两人交往甚密。他讲授了秦汉魏六朝诗,唐诗、楚辞、诗经和乐府,又兼讲美术史等。这一时期也是他学术研究的新发展阶段,相继发表了《岑嘉州系年考证》、 《天问释天》、《离骚解诂》、 《诗经新义·二南》等一批极有造诣的专著和论文

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南迁与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为临时大学,校址先设在长沙,后迁往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闻—多不顾体弱参加“湘黔滇旅行团”,徒步数千里,1938年4月抵达昆明。一路上他研究民俗风情,了解穷苦人民的痛苦,并蓄起一把胡须,誓言坚持抗战胜利之日才剃掉。在西南联大相继任中文系代主任,教授会书记,并主持成立于1941年的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天学部的工作。继续从事中国文学的研究和讲授,发表了《楚辞校补》、 《乐府诗笺》、 《唐诗杂论》等论著。

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益加剧,国民党统治区充斥着腐败和黑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闻一多对国民党官僚的贪污无能,以及抗日战争的严峻局面,充满愤恨和忧虑。清贫的生活使闻一多的身体日渐清癯,有人劝他做官以利生计,他宁肯以兼课和彖刻补贴家用而不愿与官僚合流同污。他在课堂上对国民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深刻鞭挞,指出今日的社会的新三吏三别更甚于封建王朝。闻一多编辑出版《中国新诗选择》时,阅读了解放区的诗歌,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称赞解放区的诗人是“时代的鼓手”。在一次会议上,闻一多沉痛的自我剖析道: “这些年来我是太落任了,我的工作脱离现实。没有民主的国家,怎能保障和奖励学术报告呢。我们要科学,要民主,我们要联合起来。” “国家糟到这步田地,我们再不出来说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不管,还有谁管!”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闻一多走出书斋,走出教室,拍案而起,喊出了“现在只有一条路——革命”的肺腑之声。1943年春,闻一多参加了由周新民、华岗等组织的“西南文化研究会”,开始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并称《新民主主义论》 “是我所见过的最好著作。”

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由公开的民盟组织的参与和鼓动,昆明的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成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强有力的“民主堡垒”。闻一多投身于革命洪流,成为自党的坚强的民主战士。他以自己的斗争实践, “放射出光和热来。”

1944年夏,闻一多经吴晗介绍参加了民主同盟。他还表示要争取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民盟云南支部委员, 《民主周刊》编委。1945年9月担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及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 《民主周刊》社社长。

豫湘桂战役失败,国统区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10月,在闻一多与吴晗、李公朴等组织的“双十节”纪念大会上,他痛斥国民党丧诚失地的罪行,宣称:“必抗战,民族始有生命,必民主,抗战始有生命。”在鲁迅逝世八周年纪念会上,闻一多表示:“鲁迅对,我们错了,”学习鲁迅做向旧势力斗争的硬骨头精神。12月举行的护国战争纪念大会上勇敢的呼吁: “袁世凯还没有死”,“要民主就必须打倒独裁”。。大会游行结束时,闻一多站在群众中兴奋地喊道:“这是人民的力量,他是伟大的,谁也不敢抵挡!”闻一多的勇敢斗争精神成为青年学生爱戴的师长。闻一多担当了民盟与中共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的联系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发动内战,维持独裁的黑暗统治。闻一多愤然呼喊: “今天,我们第一要停止内战,第二要停止内战,第三还是要停止内战!”“我们第一是要民主,第二是要民主,第三还是要民主!非民主不能救人民,非民主不能救中国!”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在昆明制造了“一二·一”惨案,闻一多痛恨地宣称“这是中华民国最黑暗的日子,”是“最野蛮最凶残的恐怖统治。他坚定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并写了《鲁、人、鬼》等文章,称烈士的鲜血“已经给民主的中国奠定了永久的基石!”1946年3月18日,闻一多走在为烈士出殡的数万人游行队伍前列,以示对国民党血腥暴行的强烈抗议。

1946年5月,学校师生开始分批北上,闻一多因工作暂留昆明,同时拒绝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请他讲学的邀请,坚持工作。内战爆发后,昆明白色恐怖日益加剧,国民党特务公然扬言暗杀进步人士,称闻一多为“闻一多夫”,对他进行恐吓,威胁和监视。但他毫不畏惧地说: “我留在昆明一天,就要战斗一天”。公开发起“争取和平联络会”签名运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反对内战。6月26日至29日,闻一多与楚图南,李公朴等在商务酒家举行招待会,说明民盟的立场和主张: “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反对暴力,反对内战。号召各界人士支持民主运动,争取国内和平。

7月11日,联大学生全部离开昆明,国民党特务公然暗杀了李公朴先生。闻一多赶到医院,满腔悲愤地哭喊:“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表示“我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要和反动派拼到底。”7月15日,闻一多不顾危险参加了在云南大学致公堂召开的李公朴追悼会,他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在场监视的国民党特务厉声说:“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正义是杀不光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下午,闻一多去民盟在府甬道《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杀事件举行的招待会。5时半,闻一多在其长子立鹤陪伴回家途中,突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立鹤身负重伤。闻一多实践生前的誓言,把一腔热血献给了为实现中国独立和平与民主的宏伟事业。

闻一多的遗著由朱自清等编成《闻一多全集》,共4册。

相关参考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人物志 陈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