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陈伯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反革命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陈伯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陈伯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伯达,原名陈尚友,福建惠安人。1905年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劳动大学。1923年至1924年,在厦门通俗教育社任编辑。1925年春参加中国国民党,同年去厦门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秋至1927年4月,任中国国民党汕头市党部秘书,后投靠军阀张贞,任少校秘书。
1927年,隐瞒历史加入中国共产党,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参加托派组织,1930年被谴送回国。1931年在北平中国大学任教授,讲解先秦诸子哲学。稍后,在天津被捕,暴露组织,出卖同志,1932年自首出狱。次年又参加托派,並参加察绥抗日同盟军前敌委员会活动。
1937年赴延安,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1938年6月,发表《三民主义概论》,鼓吹“一切经过”、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抹杀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区别。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全国解放后,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宣传部长、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任、 《红旗》杂志总编辑、兼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当选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八届十一中全会被选为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
1966年4月, 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与康生一起发难,揭发批判所谓彭真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政治路线方面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把斗争矛头指向坚持革命原则的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重新设立以陈伯达为组长、以江青为第一副组长、康生为顾问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从此,陈伯达和林彪、江青一伙勾结在一起,进行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阴谋活动。
6月2日,受陈伯达掌握的《人民日报》在刊登聂元梓的大字报的同时’发表了他参与泡制的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宣称当时坚持正确领导的北京大学领导班子是“反党集团”,煽动师生与他们作坚决斗争。陈伯达还利用掌握的舆论工具,提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口号,煽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坚持革命原则的领导和群众进行逼害和镇压,全国动乱哄然而起。 7月,陈伯达派人去清华大学探望被关押着的造反派头头蒯大富,表示对他反工作组的支持。以后又与江青一起,以“调查文化大革命运动情况”为名,多次去北大、北师大等校,组织批判会,撤销工作组,号召学生“甩掉保姆、自己解放自己、踢开党委闹革命”。 8月,陈伯达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开幕词中给毛泽东冠以“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舵手”,林彪随之加上“伟大统帅”,掀起“造神”运动。在此后,陈伯达伙同江青、康生对刘少奇进行人身迫害,使刘少奇失去行动自由。1966年至1968年多次诬蔑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等是“现行反革命、叛徒、内奸,並对他们进行人身摧残。
1967年2月,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议上,围绕着“文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陈伯达等与陈毅等老帅展开激烈的斗争,妄图夺权。
1970年,在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上,抢先发表吹捧林彪,坚持设国家主席的华北组会议第二号简报,炮制了“称天才”的语录,制造谣言,向党进攻,进行分裂党的阴谋活动,全会宣布对其进行审查。1973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永远开除其党籍。
1980年11月20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开审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8条积极参加反革命集团罪;第92条阴谋颠覆政府罪;第102条反革命宣传煽动罪;第138条诬告陷害罪,1981年1月25日宣判陈伯达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曾著有《中国四大家族》、 《窃国大盗袁世凯》等。
相关参考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