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陈少白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陈少白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陈少白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少白,原名闻韶,字夔石,后易名白,字少白。广东新会人,生于1869年。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1889年赴香港,与正在香港西医书院肆业的孙中山结识。翌年1月,陈少白也入西医书院学习。这一期间又与尤烈、杨鹤龄结为好友。孙、陈、尤、杨四人经常在一起抨击清政府黑暗统治,倡言革命,被人称为“四大寇”。1892年孙中山毕业离校,陈少白也辍学追随,成为孙中山在革命初期关系最密切的同志。孙中山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以行医入世,陈少白助其维持,1894年初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陈少白也参与商酌修改。
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设立兴中会,次年初来到香港,组织香港兴中会。陈少白成为首批会员。他长于文学,兴中会“所有宣传文字,多出少白手笔”①。香港兴中会成立后,拟扩大组织,以利进行。香港辅仁文社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在孙中山习医时即与孙中山相识,因所奉宗旨一致,遂与兴中会合并,会名所称兴中会,设总部于香港中环路丹顿街十三号。香港兴中会总部决定于10月在广州发难,香港方面由杨衢云负责,广州方面由孙中山发动,陈少白等人佐助。 9月11日,兴中会召开会议推举会长,谢缵泰推举杨衢云,而杨自己也“要求此席甚力”②。陈少白与郑士良坚持由孙中山担任,争持不下。孙中山从大局出发,表示谦退,会长一职遂由杨衢云担任。自此,兴中会内孙、杨两派矛盾渐露端倪。广州起义因事机泄漏,再及发动而遭清政府镇压。陈少白与孙中山、郑士良赴日本横滨,杨衢云出奔南洋。香港兴中会活动因之停顿。
至日本后,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创建了横滨兴中会,以侨商冯镜如为会长。陈少白又往来于东京、横滨等地,结识革命同志。不久孙中山离日赴美洲,会务实际由陈少白负责,因缺乏交际联络才能, “迄无起色”③。 1897年秋,孙中山自欧洲返回日本,计划扩大组织。陈少白奉命至台湾,发起组织了台湾兴中会分会。
1898年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先后来到日本。日本志士宫琦滔天、平山周等人联络,对说服孙中山 与康、梁合作。陈少白代表革命党人与康、梁等人谈判。他“痛言满清政治种种腐败,非推翻改造无以救中国,请康改弦易辙,共同实行革命大业”①, “非革命,国家必无生机”②,使梁启超等人“渐赞成革命”③,曾一度酝酿两派合并,但终因康有为顽固坚持保皇、对梁启超等人严行申饬,令其速赴美洲而未果。
1899年秋,陈少白受孙中山派遣去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又称《中国报》) “为兴中会宣传机关,兼理西南各省党务”。④《中国日报》于12月下旬正式出版,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在他的主持下, 《中国日报》刊登了大量宣传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文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报道革命党人的活动,并与反对革命的广州《岭海报》与鼓吹保皇的《商报》展开论战。陈少白还编辑出版了十日一期的《中国旬报》,设有“鼓吹录”一栏,刊登揭露清政府的歌谣谐文。除宣传外, 《中国日报》还兼作“党务军务之进行机关”,兴中会谋划庚子广州、惠州之役。人员奔走于香港、惠洲、日本、南洋间, “大都由中国报招待供应”⑤。 《中国日报》的工作“遭遇无数之风潮及重大之阻力,均能独立不挠,奋斗不懈”⑥,陈少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惠州起义失败后,兴中会元气大伤, 《中国日报》仍能“发挥正论,且向满廷及保皇党作坚苦之奋斗”⑦,使兴中会在香港的活动得以为继。
在推进兴中会革命宣传的同时,陈少白还致力于兴中会的组织发展与革命力量的扩充。他在香港先后加入三合会、哥老会,又介绍会党首领与兴中会建立联系。1898年春,在陈少白与毕永年的组织下,长江流域的会党首领杨鸿钧、张尧卿等人与广东会党首领在香港建立兴汉会,举孙中山为会长,而实际工作陈少白主持。1900年,兴中会发动广州惠州起义,陈少白事前参与谋划,起义时在香港接济一切,起义失败后又负责安置善后工作。1902年冬,他应孙中山之约去越南,“相与讨论兴中会之进行方法”①,与孙中山一起建立了兴中会河内分会。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不久,孙中山派冯自由、李重远赴香港、广州、澳门等地组织同盟会分会。冯自由到香港后,与陈少白筹商,将兴中会分会改组为同盟会分会。设总部于《中国日报》社,陈少白被推举为会长。香港分会向例须兼西南各省之军务党务,及南洋北美的交通事宜。故分会长一职极为重要。”②在此期间,陈少白还参与了港、粤地区的抵制美货运动和反对两广总督岑春煊将粤汉路收回官办的护路斗争。
《中国日报》因经费困窘,曾于1903年并入文裕堂印务公司。1906年,该公司破产, 《中国日报》由冯自由事前集股五千元购买,使得以免于拍卖。报社改组,陈少白辞去社长职务。不久,又辞去同盟会分会长之职。
1907年后,陈少白渐脱离同盟会活动而致力于经营实业。曾在九龙购田兴办农场,担任过香港工商会顾问和四邑轮船公司经理。武昌起义、广东独立后,粤督胡汉民曾委任他为外交司长。到任数月即辞职,继续他的实业活动,组织粤航公司,任司理,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南下广州,陈少白被聘为总统府顾问,不久又辞职。晚年陈少白在家乡新会致力于乡政建设及地方公益,从事兴中会历史的撰述。1934年因病至北平休养,12月病逝。
注释
① 陆丹林《革命史谭》,第208页。独立出版社1945年版。
② 冯自由:《革命逸史》四集,第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③ 冯自由:《革命逸史》四集,第15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①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1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第86页。中国文化出版社1941年版。
③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创前革命史》上编,第11页。革命史编辑社1928年版。
④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9页。四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⑤ ⑥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第172、171页。革命史编辑社1928年版。
⑦ 冯自由《革命逸史》四集,第10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① 冯自由:《革命逸史》四集,第17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 冯自由:《革命逸史》四集,第14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相关参考
名人故居>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占地面积约2余亩。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清末期间,陈少白追随孙中山先生策动辛亥革命,被清政府列为“四大寇
近代人物中文名:陈少白别名:闻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新会出生日期:1869年7月20日逝世日期:1934年12月23日职业:资产阶级革命家毕业院校:香港西医书院信仰:三民主义代表作品:《兴
名人故居>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占地面积约2余亩。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清末期间,陈少白追随孙中山先生策动辛亥革命,被清政府列为“四大寇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