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沈钧儒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沈钧儒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沈钧儒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1875年1月2日,出生于江苏苏州。自幼受中国旧的传统教育,1904年中进士。1905年赴日本,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求学。1906年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1909年10月,任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并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1910年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爆发时,光复会在杭州发动新军起义,浙江宣布独立成立都督府,沈任警察局长。翌年浙江省成立临时省议会,沈任省议员,并任浙江省教育司司长。是年5月加入同盟会。1916年袁世凯称帝,他积极参加反袁斗争。1917年8月,赴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及护法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发表文章,提倡新道德、新文化。1921年回到上海,从事著述,鼓吹宪政。1922年4月,赴北京参加恢复的旧国会,任参议院秘书长。不久,北洋军阀曹锟搞贿选,他发表宣言,全力反对。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他拥护国共合作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6年9月间离京赴沪,与褚福成筹划反对军阀孙传芳配合北伐战争。12月间北伐军攻克浙江,他参加国共合作的第一届浙江省临时政府,担任省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从后,他逐渐接近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合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浙江省政府被迫解散,沈一度被捕。释放后,任上海法科大学(后改名为上海法学院)教务长, 同时执行律师职务,掩护和营救许多地下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1933年,他参加宋庆龄、鲁迅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法律委员。这期间,他通过亲身的政治生活体验,逐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进一步走向革命道路。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沈钧儒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他不畏艰险,到处奔走,联合上海文化界300余人, 于12月12日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同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遥相呼应,打开了救国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紧接着,他又联合马相伯、邹韬奋、史良等,先后在上海成立了妇女界、文化界、职业界、学生、工人等救国会和国难教育社。发表了文化界救国会的第二次宣言,提出: “迅速建立起民族统一阵线”、 “停止一切内战”、 “武装全国民众”等抗日救国主张。1936年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他致开会词,并当选为理事。会议决定扩大组织,筹备各界救国联合会。会后,创办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和《救亡情报》,作了大量爱国救亡运动的宣传工作。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在沈钧儒、宋庆龄、马相伯等人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于5月31日至6月1日,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18个省市60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沈当选为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 《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全面阐述了该会的政治立场和主张,深刻地揭露了日本大陆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灭亡全中国。指出: “我们唯一救亡图存的要道,在立刻全国团结一致以全力抗敌”①,进行一场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革命。7月10日,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开幕,沈与章乃器、史良等被推为代表,赴南京向二中全会请愿,要求在会上发言。被拒绝后。他们便在南京招待各报记者,介绍救国会的主张及成立经过,扩大宣传,推动救国运动。 7月15日,沈钧儒与章乃器、邹韬奋等署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以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主张停止内战,团结一致,共赴困难。对此,国民党政府不能容忍,于11月22日深夜,在上海逮捕了沈钧儒与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等救国会七领袖,制造了“救国有罪”的“七君子冤狱”。此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义愤,全救会和全国各界人士及中国共产党纷纷向国民党提抗议,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把抗日爱国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由于沈钧儒等的坚决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抗议和全国人民的热烈声援。抗日战争爆发后, 7月31日“七君子”被无罪释放。出狱后,沈钧儒立即投入抗战工作,与邹韬奋等创办《全民抗战》三日刊。并作为救国会的代表参加国民参政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1938年在武汉举行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上,他提出《切实保障人民权利案》,虽被通过,但国民党政府并不付诸实施。在1939年举行的国民参政会第四次会议上,他再次提出《请政府重申前令切实保障人民权利案》。广州、武汉沦陷后,他联名各方面人士,严词声讨民族叛徒汪精卫,争取国民党中的动摇分子。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公开进行反共活动,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参政员为抗议国民党的反共暴行,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在此关键时刻,沈钧儒不畏强暴,带领救国会的几名参政员,也宣布拒绝出席参政会。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与此同时,国共两党以外的各党派和部分无党派人士,于1941年3月联合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沈钧儒代表救国会参加。1944年5月,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时,他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他为和平、民主奔走,不顾个人安危。1946年初,代表民盟参加旧政协。会后,到上海积极推动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蒋介石撕毁旧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他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卖国、独裁、内战的罪恶政策。1947年11月,国民党内政部发言人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后,他秘密赴香港,于1948年1月5日至19日,主持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并发表紧急声明,否认民盟非法解散,公开宣布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独裁政权,驱逐美帝国主义势力出中国而斗争。这次会议,批判了中间路线,引导民盟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此后,中国民主同盟基本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这对推动革命的发展,加速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同年5月,沈代表民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中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9月,秘密前往解放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在民盟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领导中国民主同盟,坚决拥护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政策,推动全体盟员为社会主义服务。1963年6月11日,沈钧儒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注释
①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 《救国会》第84页。
相关参考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