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李先念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李先念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李先念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李先念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李先念 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生于1909年6月23日。出身于贫农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木工。1926年投身革命,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的最主要任务。按照党中央的决定,1927年11月,湖北黄安、麻城武装起义爆发。李先念领导本地农民参加了黄安、麻城起义。曾任中共黄安县高桥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随着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1930年3月,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并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和红一军。不久,鄂豫边和豫东南、皖西两个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一军扩编为红四军团,1931年11月发展为红四方面军。1932年6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目标首先集中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进行了英勇抗击。但因当时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张国焘,错误决定放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于1933年1月进入四川北部,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李先念于1931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师、军政治委员,参加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为建立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3月他参加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长征, 6月率领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四川省西部的懋功,并同红一方面军在这一地区会师。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组成西路军,在甘肃渡黄河西进。西路军因受国民党军队的围攻,虽辗转奋战,英勇冲杀,但终因众寡悬殊,消耗无法补充,遭到惨重失败。1937年3月,李先念率领西路军余部,在党中央接应下,翻越祁连山,穿过戈壁滩,进入新疆。同年底他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共产党同国民党达成协议,将华中等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李先念历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中共鄂豫边区党委书记。此时,党中央指示华中党和新四军的总任务是:抓紧有利时机,积极主动深入敌后,在广大农村中开展游击战争,独立自主地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李先念坚决拥护,积极贯彻党的正确路线,在华中政治领导军事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拥有1000余万人口的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首先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此时,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他和郑位之等领导了反对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军的自卫战争。由于蒋介石包围中原解放区兵力占绝对优势,李先念带领集中在湖北宣化店地区的主力部队,主动作战略转移,突围到湖北、河南、陕西等省的广大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牵制蒋介石军队的主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华东的作战。1947年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渡黄河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进军中原。中原解放区得到恢复和扩大,李先念率部回到这个解放区。194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重新组织,李先念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原局委员,协助刘伯承、邓小平进行军事和政治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先念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兼市长、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为在湖北等地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1954年以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对社会主义财政经济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李先念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因而受到错误的批判。但是他仍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协助周恩来总理主持经济工作,尽量减少动乱所造成的损失,争取国民经济取得新的进展。1975年周恩来病重住院,邓小平主持工作,他是邓小平的合作者,协助邓小平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着手解决“文化大革命”以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干扰破坏造成的混乱,开始对各条战线进行整顿。当邓小平第二次受到打击后,他也被迫退出了政府工作。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他起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先念参加领导了调整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1979年3月,他和陈云在《关于财经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中,指出国民经济没有综合平衡,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才能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调情况大体上调整过来。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能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鞍形。从长远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同年4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做了专门论述。指明了当时的经济形势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必要性。指出,搞四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安排好工业同农业的比例和其他各方面的比例,在现有资金、技术力量下面,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合理安排。要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同时要逐步新建一些必要的项目,但基本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资金,但一定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总之,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在上述指导思想下,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坚决地、逐步地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调整过来,使整个国民经济真正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积极而又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继续整顿好现有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顺序;通过调整、改革和整顿,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更好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报告还具体阐述了调整比例关系的十二条原则措施以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继续搞好企业整顿,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等问题。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行,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长期以来,李先念作为国家和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为发展同各国人民、政府和政党的友好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先念从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起当选为历届中央委员,从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起当选为历届政治局委员。1977年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副主席。1982年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7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

注释

①② 《李公朴纪念文集》第21页,第26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相关参考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人物志 史良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人物志 陈云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