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李烛尘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李烛尘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李烛尘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李烛尘,原名华搢。1882年9月15日出生于湖南永顺县一个土家族小康家庭。幼读私塾,二十岁前中秀才。1909年又毕业于湘西优级师范理化料。1912年,满怀“实业救国”理想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电气化学。1918年毕业。回国后,应范旭东邀请,任久大精盐公司技师、厂长,永利制碱公司经管部长、副总经理。并协助创立久大、永利、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三位一体的“永久团体”。为发展中国民族化工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的久大、永利被劫占。李烛尘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负责将工厂迁往四川。1943年担任迁川工厂联合会理事长,参加创办“中国经济事业促进会”、“中国工业协进会”。在多次赴西南、内蒙、山西勘查盐碱途中,李烛尘深感人民生活的艰苦和经济的落后,增加了对国民党统治腐败无能的愤慨,开始更多地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并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了经常性的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全国工业界对敌要求赔偿委员会”常务委员, “工业复员协进委员会”负责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永利制碱公司副总经理,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
1945年8月下旬,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李烛尘在重庆《大公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并应邀晤谈后,歌颂毛泽东的雄才大略,这与当时工商界有些实力人物明哲保身、不敢与中国共产党接触的情形相比,堪称楷摸。周恩来对其予以很高的评价。在毛泽东、周恩来的鼓励和启发下,李烛尘更加激发了投入爱国民主运动的热情。他参加发起组织民主建国会,参与制定民主建国会的政纲和宣言,主张“不右倾,不左袒”的中间立场。同年12月在民建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初,李烛尘以社会贤达身份代表产业界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热情宣传国共合作、清除内战、和平民主建国思想,并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促进演讲会”发表进步演说。较场口事件后,与董必武、王若飞等十一人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痛斥国民党特务的暴行。同年8月,蒋介石推翻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片面发表召开国民大会文告。李烛尘明确表示坚持政协五项原则立场,反对召开伪国大。虽后来被迫接受伪国大特邀代表名义,但仍借故不出席大会。天津解放前,李烛尘任天津工业会理事长。他经常与中共地下党员吴硕农、李定等联系, 争取他们的领导和帮助。1948年8月间,为反对国民党“偏枯北方”的政策,李烛尘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并组织了北方的国民党立法委员举行经济座谈会,招待新闻记者,奔走呼吁数十次之多。对工商界稳定思想、维护权益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平津战役期间,国民党守军陈长捷杨言死守津沽,坚持与人民为敌。李烛尘闻讯后,立即前往劝其认清形势,不要顽固不化, 自取灭亡。天津解放后,他积极宣传党的政策,领导工商界恢复生产、支援前线,支持人民解放战争。同年9月,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任等职,同时继续主持久大、永利公司工作。抗美援朝时期,李烛尘带领工商界提出了要为抗美援朝贡献力量、积极经营、搞好生产、加强时事学习等四项具体保证。并于1950年11月30日,召集天津市工商界四万余人举行抗美援朝爱国大游行,受到毛泽东的复电欢迎,在全国工商界起了先锋作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初,李烛尘即率先代表公司董事会向政府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并在1952年上半年促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首先接受社会主义设造,实行公私合营,为全国工商界做出了榜样。同年民建第二次总会扩大会议上,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9月, 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7年被任命为食品工业部部长,后改任轻工业部部长。此外,还担任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65年后代理民主建国会主任。1968年10月7日, 因病在北京逝世。
相关参考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