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刘揆一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刘揆一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刘揆一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刘揆一,字霖生,湖南湘潭人。1878年生。曾入长沙岳麓书院学习,与湘潭一带的会党素有交谊。1903年春赴日留学,就读于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与黄兴、秦毓鎏、陈天华等人结识。是年4月,留日学生为抗议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组成拒俄义勇队,“虽日拒俄,实含排满革命性质”,他是重要发起人之一。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勒令解散后,又改为军国民教育会,刘揆一也参与其中。军国民教育会决定派黄兴等人回国运动革命,临行前刘揆一建议黄兴利用哥老会等会党力量,并议定由刘揆一回国联络。

1903年11月,刘揆一自日本回国。抵达长沙后即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在保甲局巷秘密集会,议定成立华兴会。1904年2月,华兴会正式成立,黄兴任会长,刘揆一、宋教仁任副会长。华兴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②进行反清革命,并决定以长沙为革命发动中心。为了联络会党,华兴会特设了外围组织同仇会,由刘揆一具体负责。

华兴会预定于1904年11月16日(西太后生日)在长沙举事。刘揆一担任联络会党与军队的工作。正当积极准备之时,事机泄漏,黄兴与刘揆一遭到湘抚陆元鼎的通缉。二人被迫逃亡上海,1905年5月, 又亡命日本。

1905年7月, 孙中山自欧洲抵达日本, 倡议联络各个革命团体和革命力量,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全国的反清革命斗争。 7月19日,孙中山会见黄兴,商讨了统一的革命政党的筹备工作, 7月29日,华兴会领导人在黄兴寓所商谈是否加入孙中山倡导的统一的革命“大团体”。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均赞成加入,而刘揆一持异议, “主张不入孙会”。①因而8月20日同盟会正式成立之时, 刘揆一未列名。直至1907年1月,他才改变态度,加入了同盟会。2月,代理同盟会东京总部庶务干事之职。

1907年春, 日本政府在清驻日公使的要求下,迫使孙中山出境。不久黄兴也离开日本,赴安南(今越南)与孙中山一起组织南方武装起义,刘揆一以庶务干事代行同盟会总理职务,主持同盟会总部工作。孙中山、黄兴离日后,同盟会内部思想涣散,出现了分裂危机。孙中山离日时,日本政府曾“礼赠”旅费五千元,某日商也慨捐一万五千元。孙中山留下二千元为《民报》经费、余款则携去作为发动华南起义的经费。由于未及在同盟会中讨论,说明,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和不满。 6月,先后主持过《民报》的章炳麟、张继等人以经费分配不当和孙中山发动的潮、惠起义失败为口实,要求罢免孙中山,改选黄兴为总理。刘师培又趁火打劫,提出改组同盟会总部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刘揆一以大局为重,作了不少解释说服的工作。他认为,“孙总理受此款时,留给民报社维持费二千元,余悉以供潮、惠党军急需,诚非得已。”而且,黄兴“方与孙总理共谋粤东首义,万一因总理二字而有误会,使党军前途,顿生阻力,非独陷害孙黄二公,实不啻全体党员之自杀。”他一面力劝章炳麟、张继等人放弃错误主张,一面致函孙中山,要孙中山“向东京本部引咎”,并向黄兴函告情况。不久黄兴来信,要求会员“勿误会,而倾心拥护”②孙中山,拒绝担任同盟会总理,使这场风波平息。刘师培的图谋“亦以刘揆一反对而止。”①1909年9月,陶成章等人也因宗派情绪,利用经费问题攻击孙中山,刘揆一与谭人凤、黄兴等人一起对陶成章等人列举的孙中山的“罪状”逐一驳斥,使陶成章等人的倒孙谋划未能实现。刘揆一的这些行动对维护同盟会的团结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刘揆一资浅望轻,调解与说服也只是就事论事,所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同盟会内部的涣散与纷争。而且,就刘揆一本人来说,对某些别树一帜的活动也曾表示支持。1907年8月,张伯祥、刘公等人不满同盟会偏重华南、忽视在长江流域发难及会党的作法,别立门户,建立了共进会。刘揆一虽未加入, 却“极表赞成,”②并参与了一些酝酿准备工作。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 刘揆一赶回国内,与黄兴同赴武昌,参与抵抗清军的斗争。但在清王朝覆亡、共和建立后,他却认为革命已大功告成,包括同盟会在内的各政党、团体名目已无存在的必要,应“一律取消,化除畛域,共建新猷。” “务皆以提倡共和民国政体、组织中华民国政党为共同统一之宗旨。”③1912年3月同盟会转为公开政党,刘揆一出任干事。1912年6月,袁世凯公然破坏《临时约法》,以唐绍仪为首的“同盟会中心内阁”倒台,同盟会阁员全部辞职。刘揆一不赞成这种作法,他由上海至北京,劝说宋教仁“变更党略,而组织不纯粹之政党内阁,以为渐进之方。”④8月,刘揆一出任陆征祥内阁的工商总长。因同盟会曾决议会员不得参加非本党组织的内阁,他于任职后登报声明脱离同盟会。 8月底,袁世凯为稳定政局,邀请孙中山、黄兴进京会谈,对孙黄二人礼遇隆重、百般曲从,骗取了孙、黄对袁世凯的信任。在这一期间,同盟会已改组为国民党,为表示对袁世凯的信任, 黄兴代为疏通,使国民党同意由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组阁,条件是全体阁员加入国民党。在赵秉钧内阁中,刘揆一留任工商总长。对全体阁员加入国民党一事,他表示“我系志同盟,若全体加入,我自然复党。”①遂又成为国民党员。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刘揆一由京至沪吊唁, “以调停南北自任”,遭到冷遇。返京后,他邀集部分政见相同的国民党员,另树一帜,组织相友会, 自任会长, “其党义与国民党表示不合作”, ②成为国民党组织公开分裂的肇始。不久,因借款事受弹劾,辞职离京。

反袁护国运动,刘揆一曾在天津与创办《公民日报》,揭露袁世凯帝制阳谋及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不久即遭日本租界当局封闭。袁世凯死后国会恢复,他出任国会议员。

1918年后赋闲家中。1924年,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刘揆一表示支持。北伐前夕,他曾去广州。大革命失败后,刘揆一寓居北京,闭门撰述。1932年,国民党政府聘其为党史纂修,次年又被聘为行政院顾问。因反对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主张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共同抗日,一年后即被解职。此后他隐居洪江,不问政治。解放后,被聘为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1951年病逝于湘潭。

注释

① 左舜生《黄兴评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185页
② 刘揆一《黄兴传记》,载左舜生《黄兴评传》附录,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次186页
① 《宋渔父遗著》台湾文海出版社 1971年版,109页
②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289页
①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海革命史编辑社1928年版。202页
② 《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351页
③ 荣朝中《缔造共和之英雄尺牍》卷二、上海朝记书庄1912年版 3页
④ 刘揆一《黄兴传记》载左舜生《黄兴评传》附录,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版、210页
① 《远生遗著》卷二,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156页
②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相关参考

国民党史 刘揆一

刘揆一字霖生,亦作连生,或林生,湖南湘潭人,原籍衡山,1878年生。幼年入私塾,后就读于岳麓书院,并结交哥老会。1903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参加拒俄义勇队;9月回国。与黄兴等发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