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柳亚子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柳亚子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柳亚子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柳亚子,初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又改名弃疾,字亚子。1887年5月28日生于江苏吴汇。柳亚子少年时代除接受传统教育外,还深受改良派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喜爱诗赋。1902年,他参加乡试,考中秀才。
1903年,柳在家乡加入中国教育会,随后到上海爱国学社读书,结识了蔡元培、吴稚晖、章炳麟、邹容等人,接受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开始发表宣传民族民主思想的诗文。1905年,与冯绍清发起江苏女学于苏州。同年,在家乡编印《复报》,宣传革命1906年,由高天梅、马君武等介绍入同盟会。复以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是年他主办健行公学,並将《复报》迁沪出版,由周刊改月刊,与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相呼应,展开对保皇派《新民丛报》的论战。次年,健行众学和《复报》在清廷的压力下,被迫停办,柳转而回乡。1909年11月,柳亚子和陈巢南、高天梅等发起组织了以民族革命为旗帜的文学社团——南社。他先后任书记员、编辑员、会计、南社主任等职,为南社的发展和维护南社的革命性、进步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11年武昌起义后,柳亚子在上海办《警报》,宣传革命军的胜利。民国成立,他由雷铁厓介绍,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因不惯官场生活,只干了三天,便托病回沪。任《天锋报》的主笔,还做过《民声报》和《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当时他用“青兕”作笔名,发表时评,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多有抨击。
1923年,柳亚子在家乡主编《新黎里》半月刊,宣传新文化和国民革命。1924年他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次年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翌年,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5月,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会上他对蒋介石的反共活动进行了批评。会后回江苏,因遭孙传芳的通缉改名唐隐芝,任上海通志馆馆长。1927年5月,他在家乡遭叛变革命的蒋军搜捕,脱险后逃亡日本。1928年返国,继续进行反蒋活动,任江苏省博物馆编纂。同年,在上海结识了鲁迅。翌年,写诗称颂孙中山和毛泽东为“並世支那两列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和何香凝等组织国难救护队,呼吁抗日。同年11月,任国民党中央第四届监察委员。1935年11月,又被推举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
1937年秋日本侵占上海后,柳亚子因病留居上海租界,从事南明史的写作。1940年底,离开上海迁香港。他在香港多次发表演说和通电,反对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写信国民党委员,谴责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並通电向蒋介石政府抗议,拒绝参加国民党中央全会,结果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日军进攻香港,柳亚子离港经东江抗日根据地,于次年抵桂林。1944年9月,迁居重庆。这时他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並公开在重庆《新华日报》创刊纪念会上说:“中国的光明在延安。”
1945年10月,他同李济深、谭平山等发起组织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谋求对国民党组织的彻底改革。1948年,参加了“民革”的筹建工作,並在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49年春他和一批民主人士离港北上来到解放区。 9月,他作为“民革”的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並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1954年9月,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8年6月21日,柳亚子在北京病逝。遗著有《磨剑室诗集、读集、文集》和《柳亚子诗词选》等。
相关参考
伍宪子,1877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县。康有为弟子。清末参加保皇会。曾任香港《商报》主笔,鼓吹忠君爱国,君主立宪。1907年初,保皇会改组为国民宪政会,后称帝国宪政会,伍宪子一直追随左右,并多次参加康有为
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而国人知道柳亚子大多也正是得助于读毛泽东的诗词。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写了一首《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以答复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的一首七律
柳亚子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名人权,改号亚子,江苏吴江人,1887年生。上海爱国学社、自治学生社、上海理化速成科学堂毕业。1906年在健行公学任教,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负责主编第一至十期《复报》。1909
近代人物中文名:柳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毕业院校:北京农业大学人物生平耕读世家与栗结缘吴江柳家是耕读世家,一手创办南社的柳亚子是其杰出代表。柳亚子从弟柳抟霄以栗庐为别号和书斋名称。他在周庄小学教书育人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