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张謇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议长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张謇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张謇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53年7月1日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73年任江宁发审局委员孙云锦的书记。1876年投身庆军统领吴长庆幕办理文书。1880年随军驻登州,次年袁世凯投庆军与张謇相识,过从甚密。1882年随军赴朝鲜“平乱”,表现其办事才能,1884年吴长庆归国后病殁,张遂离军他适。同年赴京殿试中状元,授翰林院撰修。甲午兵败,创痛巨深,震憾朝野。他上疏痛劾李鸿章“战不备,败和局”,认为“稍有人理,能无痛心!”表现其爱国热忱。他深感国事日诽,京官疆史不足与谋,致函翰林院同僚说: “愿为小民尽稍有知见之心,不愿厕贵人更不值计较之气;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于是他另辟蹊径,走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之路,先后掌理一些书院、学校,兴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工业,成为颇负盛名的民族资本家。

1895年,康有为组织上海强学会,张謇列名为会员,但他与康的政见不甚相合,未曾参加活动。1898年张赴京补散馆试,谒翁同和。时紫禁城内帝、后党之争日趋激烈,翁被开缺回籍。张预感政局将变,对康梁变法深感疑惧,并劝康“勿轻举”,且谓“事固必不成,祸之所届,亦不可测”;劝翁即速离京。他亦辞官不受,离京返籍。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张认为“揭竿之徒,所在可虑”,生怕义和团运动波及南方,力劝刘坤一参加“东南互保”。1901年,清廷特设督办政务处主持新政,并“诒求直言”。张即撰写《变法平议》,列举六部兴革事宣42条的改良主张,但未被采纳。1903年,张赴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深感日本君主立宪和政党政治的成就。回国后他表现甚为活跃,在《东游日记》中就政党政治问题写道: “鸟兽亦有群,朋党性情事。与盗掩耳钟,宁各表其帜。日风多任侠,党多自明治。道同旅进退,明白不曾密。朅来舆论咙,纷纭在国中。……”。他与赵凤昌合刻《日本宪法》一书,与汤寿潜一起鼓动张之洞向清廷奏请立宪,希冀通通立宪改良政治,使清政府变得比较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

日俄战争, 日胜俄败。张謇认为“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于是,要求立宪的呼声盈满朝野。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颁布预备立宪。改良派欢呼雀跃,各种立宪团体纷纷建立。张以江苏学会会长名义,与浙江、福建的立宪派汤寿潜、郑孝胥等人联络,于1906年12月16日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该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二人,干事长12人,名誉干事若干人,常驻事务员、书记及会计若干人。郑孝胥任会长,张謇、汤寿潜任副会长。设董事会,每月例会两次,有决定重要事项、选举会长等权,组织健全,颇有民主气氛;会员大都为实业界、文化界,政界知名人士,经济实力雄厚。在国内立宪运动中处于领航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08年出版《预备立宪公报》半月刊,迁京后改为《宪志》日刊;出版宣传立宪和法律书籍,创办国会问题研究所和法政研究所,以培养立宪人才。1910年在北京成立分会,次年张謇被选为会长。

预备立宪公会宣布以“敬尊谕旨,以发愤为学,合群进化”为宗旨, “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具体主张为:请愿速开国会;修筑锦爱铁路:开辟连山湾港口;移民实边;设立美清银行、美清航业公司及东三省拓殖银行;反对铁路国有。其中心工作是领导立宪团体请愿速开国会,企图通过立宪,召开国会,设立责任内阁,以达到抵制和消弭革命的目的,表现了资产阶级上层的特性。

1908年,由该会发起组织国会期成会,吁请清政府速开国会。响应签名者有政闻社、宪政公会、宪政筹备会、粤商自治会及河南、安徽、直隶、山东、山西、吉林、浙江等省人士。张謇等人两次电请召开国会,并联络14省派代表齐集北京请愿。参与请愿者还有一些朝廷官吏省督巡抚等,均请速定开国会年限。清廷本无诚意,首先拿政闻社开刀,杀一儆百,严励查禁,以遏民气。此次请愿不果而终。嗣后,清廷公布《宪法大纲》,宣布九年筹备立宪的定期。

1909年,江苏谘议局研究会成立,张謇当选为会长; 9月江苏谘议局成立,张謇当选为议长。谘议局作出《联合各省请愿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案》等决议,张謇派人分途游说,约定各省谘议局举代表齐集上海,召开请愿国会代表团谈话会,决定再派代表进京请愿。同时成立速开国会同志会。当代表们北上时,张謇撰写《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鼓励代表,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1910年连续进行三次请愿,在第三次请愿前,张謇拟联合各省谘议局议长,组织请愿团体共同行动。他发表公启说:“国会请愿,两次无效,群望三请。”并提出四个步骤:一、拟向资政院陈请建议,以期必达;二,请愿之人,就苏言,拟推张謇以议长名义北上;三、请愿之期,以十月底成行,十一月到院陈请,适为毕本局之事,而尚在资政院开院之期;四、以议长名义北上,各省能否赞同,或不尽能去,亦当转托他省能去之议长代表,略成一议长之请愿团,以结前二次代表团之局,而别开第三次请愿之新面目。清廷允诺将原定九年召开国会缩短三年于宣统五年召开,预备即行组织责任内阁。随即驱逐国会请愿代表即日离京。张謇以此为满足,认为他本人不必再率议长代表团进京请愿,说“此行可免矣”。嗣后,请廷又镇压东北、天津请愿代表团,请愿运动彻底失败。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张謇大失所望,指斥清政府“举措乖张”,使“全国为之解体”, “朝野上下,不啻加离心力百信,可惧也”。

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謇一面主张派兵镇压革命,并以江苏谘议局名义致电北京内阁“请宣布立宪开国会”,企图仍用立宪办法,挽救危局,阻扰革命。但不久,14省宣布独立,通州亦光复,清廷大势已去。张謇一反常态表示赞成共和,附和革命,说“环观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者,趋势使然也。”但他把实现共和,南北统一,发展实业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张謇被任命为实业总长,但他竭力为袁世凯出谋划策。为适应袁希望组织政党以对抗当时处于极盛时期的执政的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张謇以预备立宪公会联络章太炎中华民国联合会组建统一党,在上海正式成立。其目的是企图取代同盟会而夺取革命领导权。章太炎、程德全、张謇、熊希龄为理事。其宗旨为巩固全国之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政纲有“完成责任内阁制度”, “注重民生,采用社会政策”, “发达国民经济”, “普及义务教育”等11条。 5月,统一党又与民社、国民协进会、民国公会等合并成立共和党,张謇任理事,本部设在北京,上海设驻沪机关,各地设支部。该党政纲为: “保持全国统一,采取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应世界之大势,以平和实利立国”。实质是将全国一切权力统一于袁世凯一身,被认为是纯袁派官僚政党。

1913年5月,共和、民主两党合并成立进步党,张謇任理事,为袁的独裁统治效力。他出任熊希龄“第一流人才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在任期内他十分卖力,发表《实业政见宣言》,制订农林工商法令等,但均为一纸空文,无法实现。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张謇才辞职南归。

张謇回南通后,继续从事实业、教育和地方自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所经营的民族工业纷纷落入银行资本家之手或破产。五四运动时期,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极度恐惧,反对罢课、罢工、罢市,抵制新文化运动;提倡尊孔读经,宣物佛学,思想更加保守、落后和顽固,甚而反对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1926年8月,张謇病逝于南通。

注释

①《辛亥、革命回忆录》三、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54页。
②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五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4页。

相关参考

关于清末状元张謇的夫人资料,张謇实业救国的意义分析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出生于江苏省长乐市,自幼随父学习诗文,后中得状元以此入京城做官。他是我国棉纺织行业的开拓者,至今江苏省南通市仍是我国棉纺织集散地,各大床上用品的原料供应商。但每一个成

晚清著名商人张謇是因“情怀”才在几年间迅速衰落破产的

以一人救一国,以一人敌一国。这是晚清著名商人张謇的话。张謇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又在几年间迅速衰落破产,都是因为情怀。作为一名商人,张謇有着极为宏大的抱负,他一生信奉两个主义,在经济上信奉

清末状元张謇简介 张謇纪念馆格局介绍

张謇简介张謇,字季直,号啬庵,别署季子,是海洋大学的创办人,并且为我国棉纺织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张謇雕像今年四月,为了纪念他,我国将万米级载人深渊科考船用张謇的名字命名,现已开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

历史人物 再大的官也是奴才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不要忘记张謇。”1953年12月政协会议期间,工商联代表张敬礼(张謇的侄子)恰与毛泽东、周恩来同坐一桌。毛泽东如是说。1853年(咸丰三年),张謇(字季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