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邹鲁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篇首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邹鲁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邹鲁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邹鲁字海滨,1885年2月20日(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初六)生于广东大埔县一小市民家庭。他父亲是个截缝兼小贩。
邹鲁幼时在家乡读私塾。1903年入潮州韩山书院学习,1905年回大埔县教书,并加入反清团体中和堂。不久,同盟会成立,他又加入同盟会。1907年,邹到广州进入广东法政学堂,次年11月,与赵声、朱执信等密谋举事反清,事泄未成。1911年4月,
他参加广州黄花岗之役,失败后逃香港。武昌首义后,与姚雨平等在广东组织北伐军,任兵站总监,随军经上海至南京,参与固镇、宿州之战。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回穗任官银钱局总办。1913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宋数仁被刺后,他主张法律解决;袁政府与五国银行签订借款案,他主张国会解决。直至袁世凯以武力解散国会,缉捕国民党议员时,他才不得不逃亡日本,并进入早稻田大学。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民国》杂志编辑,宣传民主革命,主张反袁。不久《民国》杂志停刊,邹回香港作倒袁工作,并到南洋筹款。1915年底,云南反袁起义后,邹在广东的水东、北海等地策动军队响应,均失败。
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恢复,邹入京复任议员。次年,孙中山率海军南下护法,命邹为潮(州)梅(县)军总司令,讨伐莫擎宇的反叛部队。护法军政府成立后,邹任财政部次长。1920至1921年,任两广盐运使。1922年孙中山讨伐陈炯明时,任邹为大总统特派员,策动桂军讨陈,并进行瓦解粤军的工作。陈炯明被打败后,他任广东省财政厅长。1923年兼任广东高等师范校长。不久,广东高师、法政大学和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邹为筹备主任。1924年夏,广东大学(后改广东中山大学)成立,邹任校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改组国民党,邹鲁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会后不久,他就坚决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密令各校学生组织“女权运动会”、“民权社”、 “民社”等反动社团与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新学生社”相对抗,并不断派人打入共产党,刺探情报。1925年春,他又与孙科、吴铁城等在广州组织了“南堤小憩”俱乐部, 从事反共的宣传、组织活动。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的活动更加猖狂起来。1925年9月,邹鲁到上海与谢持、林森、戴季陶等国民党右派多次策划,决定自行召集“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公开反共,邹负责到各地进行联络,并在海外华侨中以“国民党将亡于共产党”的危言耸听之词,捐募一笔款项。10月26日,他与张继、谢持等7人联名发表通知,提出11月8日在张家口召开所谓“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因受到当时驻张家口冯玉祥的反对,此计划未能实现。11月16日,邹又与林森、谢持等15人再次发出通电,宣布本月23日在北京开会。11月23日至次年1月4日,邹鲁与谢持、林森等13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了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非法通过《取消共产派在本党之党籍案》、 《开除中央执行委员之共产派谭平山等案》、 《取消政治委员会案》等一系列反共决议。12月14日,他们在上海环龙路44号另立国民党中央党部,并在北京等地设立伪地方党部,公开分裂国民党,形成“西山会议派”。邹鲁任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常委。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决定永远开除邹鲁、谢持的党藉,对西山会议派的其他首要分子,也分别给予各种不同的处分。但是,邹鲁及西山会议派同伙并不承认广州大会, 3月29日至4月10日,他们又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了非法的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邹鲁为大会7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参与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会议通过了《肃清共产分子案》等议案,提出“训令国民政府缉拿共产党徒”的反动主张,并产生了第二届伪中央执、监委员会,邹鲁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不久又任财务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他在领导西山会议派实行清党反共、分裂国民党、篡夺国民党各级党部领导权等反革命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宁、沪首先合流,共同反共。6月10日,南京国民党中央第97次常会通过张静江的提案,决定恢复因反共而被开除的西山会议派邹鲁等的国民党党籍(1929年国民党“三大”上正式追认)。 “七·一五”政变后,宁、沪、汉三方在一致反革命的基础上,又展开了争夺国民党党权的斗争。9月16日,三方在南京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执、监委员会职权,邹鲁由西山会议派推举任特委会委员兼青年部委员。不久,由于分赃不均和国民党内部系斗争的加剧,西山会议派便受到各派的攻击。11月22日,南京召开讨伐唐生智胜利庆祝会,公开提出“打倒西山会议派”、 “解散特委会”等口号,会后游行中,军警开枪打死2人,伤75人,造成“一一·二二”惨案。事后,邹鲁等西山会议派分子被指控为惨案主使者,要求严办。12月3日,蒋介石、汪精卫等在上海召开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不仅拒绝西山会议派中委参加,而且通过决议,对邹鲁、谢持等即行停职监视。邹鲁等人先后发表了《告同志书》、《再告同志书》等,为自己辩诬,但无济于事。12月28日,特委会宣告解散,邹鲁等不得不离开南京,回上海作寓公。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1928年1月,邹鲁开始周游欧美、埃及等地,凡二十九国,历时一年之久,写成《二十九国游记》一书,传诵一时。1929年回到上海后,他主要从事国民党历史的研究,写成《中国国民党史稿》一书,于年内分上、下二册出版(1947年商务印书馆再版时增订为四册;1960年中华书局分六册重印)。本书详细地记述了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25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前的各地起义、革命团体的建立及革命党人的宣传活动等情况,是一部研究早期国民党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930年5月,爆发了蒋冯阎中原大战。7月,邹鲁以西山会议派代表身分参加了阎、冯、汪等反蒋派系在北平组织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与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8月7日扩大会议正式开会,以“依法召开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和筹备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为号召,另组国民政府。邹任扩大会议组织部委员,参加“约法”、政府组织大纲等文件起草工作。不久,由于讨蒋军事逆转,阎冯败退,扩大会议解体,邹亦躲进天津租界。
1931年2月,由于“约法”问题上的争执,蒋介石在南京软禁了胡汉民。以此为导火线, 5月27日,国民党中的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西山会议派和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联合在广州成立“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另组“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相对峙,形成宁粤分裂局面。邹为西山会议派的主要代表,任“非常会议”常务委员, “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反对内战的压力下,宁粤双方议和。是年12月,邹参加了由南京、广州、上海三方中央执监委员联合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兼国民政府委员。会后,粤方成立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邹是其中骨干分子,任西南执行部委员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曾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等打起“抗日”、“倒蒋”招牌,与蒋明争暗斗。1932年,邹兼任广州中山大学校长、主张复古、读经,诬蔑学生的救国运动为“害国”运动。1935年,在蒋介石的拉拢下,邹的态度明显地由反蒋转向拥蒋。同年12月,在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常委及国府委员。
七·七事变后,邹由广州到重庆。1939年国民党设国防最高委员会,邹为常委之一。1945年5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大”上,继续被选为中央委员、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邹回到南京。1946年曾拉拢民社党、青年党负责人一起参加蒋介石一手包办的伪“国大”,并当选为监察委员。1949年10月离广州去台湾,任国民党评议委员。1954年2月13日死于台湾。
相关参考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
史良,字存初,190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幼年随父读书,1915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新文化的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学生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了支援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商务印书